你戴着面具生活了多久了?
都说“做到真善美,人生才浪漫。”那么,如果让你从“真、善、美”这三个要素里挑选一个的话,你认为你能坚持做到很好的是什么呢?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善”和“美”;但是,排在第一位的“真”字,其关注量却要比另外两个的关注少许多。为什么呢?大抵是因为人们对真实这一字眼打心底里产生的那么一点恐惧吧!
对真的修行,要比善和美的修行,更需要人把视角向内,把眼光投注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需要更大的直面自己的勇气。
我们需要无畏真实;无畏真实,才是人生最顶级的浪漫。恰好,赵涵的《涵解:无畏真实》,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翻开这本书,读着读着,我们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不自觉地会把自己和作者进行着角色互换。当读者希望和文章的作者握握手、产生了给作者一个拥抱的冲动时,这就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书籍所内蕴的强大连接力。
赵涵,女性情感知识达人,本硕连读于墨尔本大学,亚太500强高管,曾供职于凤凰卫视,在以“涵悦、涵煦、涵润、涵畅、涵养”为主题的篇章里,把自己真实鲜活的人生故事融入了鞭辟入里的人生警句,把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出的光,借给每一位新知女性,鼓励她们做回真实的自己,开启人生浪漫。
一、走进真实——人生常态
不如意是人生常态。我们总会远远地站在外面,羡慕着成功人士们的高层次生活,慨叹着他们的顺风顺水。而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全部;光鲜亮丽的背后,他们依然有着或正在有着令人头痛的诸般不如意。
赵涵在书中,细致描绘了她的前半生。和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的剧情完全不一样的是,她用朴实、淡然的笔触,呈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里的一地鸡毛。这些琐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正在经历着。
1. 少年的灰暗天空:校园霸凌
在你的学生时代,你曾经多多少少有过被别人霸凌的经历吗?
人性之恶在未成年群体中最集中的体现之一,应当就是校园欺凌了。通常情况下,某方面相对处于弱势,或者在同层次的圈层中显得特别出色的孩子,容易遭遇校园霸凌。如果你读过《悲伤逆流成河》这本小说或者看过同名电影的话,主人公易遥的遭遇,一定会激起你内心的无比愤慨,和更多的无力感。
作者赵涵以颇为克制和冷静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因为是个小胖子和竞选班长胜出而招致的霸凌。这些程度似乎不如唐小米们对易遥的伤害来得那么惨烈,但仍对她的心理和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创伤。这些霸凌不仅包含着某些暴力性质的恶作剧行为,还包含着挑唆联合其他人对作者进行疏离和孤立。毫无预兆的物品丢失、铅笔盒里突然多出来让人起鸡皮疙瘩的东西,让人惊吓;而遭到所有人的集体孤立,则更让人心生恐怖。
校园霸凌并不遥远。在家长有意无意的无视、老师有意无意的漠视下,很多孩子选择了默默承受,也有的勇敢地挺身而出、拼力抗争。但是不可否认,校园霸凌是校园生活的真实。
2. 职场的无端受敌:酸言酸事
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这种柠檬的酸味蔓延到工作中,就酿成了职场酸味;女职工被酸味浇灌的几率要更大一些,并且泼浇酸水的人,往往是自己的同性。
书中,赵涵描写了自己遭遇的职场酸事。趁她上厕所离开工位的时候,有人用鼻子闻她的包,辨别是否A货或高仿;想闻出点什么异样的气息,以便在全公司奔走相告,给她扣上“用赝品”的帽子;对她势头渐盛的事实,归因于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或者变本加厉地杜撰一个她自己都不知道的“绯闻男友”……
相信类似的场景,每位职场女性都曾经或正在遭遇着,让人有口难言、百口莫辩。不可否认,这就是职场的真实。
3. 偷偷摸摸的婚姻:姐弟异地恋
实话实说,姐弟异地恋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每个人都有一箩筐“我是为你好”的理由,劝说你放弃这样的恋情。在知乎上输入关键词“姐弟异地恋”,弹出的问题都是带有“无助、犹疑”属性的修饰成分的,比如,“异地恋+姐弟恋应该坚持下去吗?”“异地,姐弟,在现实面前能走多久?”“家里父母阻拦异地恋和姐弟恋怎么办?”
赵涵的恋情同样也没能逃脱这种困境。由于父母的坚决反对,从一开始就不被认可的姐弟恋,到后来一个在美实习、一个在澳求学跨越两个半球分居的他们,也毫无新鲜感地开始了“遮遮掩掩的地下恋情”,领证也是“偷偷”办理了的。婚后,由于家人的“考验”,她和丈夫从零开始一件一件地解决活下去的问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鸡飞狗跳的情形呢?作者“不想在这本书里向大家诉说当时过得有多么狼狈,也不想在这本书里展现曾经面对多么艰苦的条件”,一句云淡风轻的话,省略掉多少柴米油盐的无奈和挣扎,想必即使没有经历过类似恋情的人,也会升腾起强烈的感同身受。
是的。婚恋是自己的选择;面对不被亲友祝福的恋情和婚姻,当事人更要面临多得多的困境,遭遇多得多的“各种虐”。没有人可以不食人间烟火;这是一份让人心疼的真实。
二、直面真实——接纳化解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是说给有志革命青年听的;但是,送给热气腾腾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毫无违和感。
如何在真实的生活里活出自己?作者赵涵给出了自己的“涵解”——入世做人,出世做事。知乎高赞回答“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中说,“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或者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来做一下替换的话,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做人要坚强,做事有智慧。
1.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认清边界,做自己的主角
岸见一郎说,只要你有被他人讨厌的勇气,你才能脱离这些痛苦。电影《哪吒魔童降世》,不知道惹哭了多少人——这些人不分年龄段——也不知道鼓舞激励了多少人。从小就被大家定义为“坏孩子”的哪吒,因为自己魔丸转世的身份,一直是被别人讨厌着的,“只有敖丙是我唯一的朋友”。几经波折,哪吒最终接受了不完美的自己,时刻把乾坤圈套在手上以压制自己天生的“魔性”,拼力拯救了陈塘关百姓的性命。当哪吒不再埋怨父母对自己关爱不够、不再记恨身边的小伙伴喊他妖怪疏离捉弄,当他拥有了被别人讨厌的勇气时,他做回了自己,成长为一名“我命由我”的英雄。
和哪吒的经历相仿,赵涵的人生也经历了这种“被讨厌”的谷底人生。在多次被同学无端欺辱后,她勇敢地做出绝地反击、为自己发声;当病痛和车祸来临时,她选择了幽默地调侃,自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当初入职场的你,无知无畏之下逾越了边界,你在切实感受到“我是那么地努力却仍然遭到这样的指责,还讲不讲理”的委屈时,你会如何筹划自己的下一步?
乔治·戴德的边界心理学告诉我们,生活中90%的问题,都是自我边界不清导致的。通常情况下,做出侵犯他人“边界”的行为,并不是我们有意做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无知。
因为自己无知,就会被别人讨厌;承认自己无知并勇于改正,就需要我们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作者为大家做出了这样的表率:及时停止脚步,反思调整自己,以不拒绝、不逃避、不抱怨的态度和行动,弥补自己因无知而导致的僭越。
享受钝感力,接纳自己,活出自己应该有的样子。
有人说,成长就像蛇蜕皮一样,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自己。其实,蛇在蜕皮之后依然还是蛇,只不过褪去了原有的束缚,摆脱了原来不合时宜的状态,变得更强大、更有力量面对现实了而已。
请记住作者赵涵奉献给大家的人生公式:等待+接受+改变+放开=成长。
2. 拥有应对外在变化的能力:武装好自己,心有力量
赵涵说:“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在考验我们应对外在变化的能力。”而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所有的社会关系相处中。
当一段关系处于艰难处境、而这种关系又是当初自己的选择,一个人有没有底气不把责任一股脑儿地推给对方?是否可以无畏地面对这段关系的改变,进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首先,我们要多读书,让书成为困境时的避难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深处困境时的自己,古人的总结虽然没有孙悟空救命毫毛般的效力;但是,读书总是会拨开笼在我们生活上空的阴云团,让一束光透射进来。赵涵在书里提及到了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著作《生命的探问》里的描述,弗兰克尔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苦厄,但他终于熬过去了一切;苦厄没有压垮他,反而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所以,赵涵认为,“人一定要活得像一个牛油果,拥有坚实的内核,才不会被一场疾病或者一次意外打倒。”卡耐基、稻盛和夫、勒庞、周国平等作家的人生经历和真知灼见,适时地参与到了赵涵自己的人生中,适时地出现在《涵解:无畏真实》一书中,构建起了赵涵的自我武装体系,赋予了她应对人生变局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转换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价值。情绪价值低的人自带“情绪黑洞”,会把别人的快乐、成功、善意、努力等正向的情绪,以强大的吸力吸收进去,最终把自己的快乐吞噬掉。而一个情绪价值高的人,则正好相反。真诚地赞美别人、祝福别人,乐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整日元气满满地吸收着正向情绪,蓬勃的正能量推动着自己时时精进。
在工作中、在婚姻中,我们都要做一名情绪价值高的人,给他人、也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如何做到呢?找到自己的情绪转化器,牢牢拿捏住自己的情绪开关,及时转换情绪走向,不卑不亢,做好自己。在职场上,谨记不要把自己的好运气当作自己的才华,要感恩工作的平台给了自己展现本事的机会;能与自己看不惯的人理智相处共事。当一切立足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在立己的同时,也能达人,共赢才是最好的局面。
三、无畏真实——认知破局
对这样一句“涵解”高度认同:“认知不变,结果不变”。
其实,这和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可能在问题产生的层面去解决问题。”到问题产生的最底层去看到根本性症结所在,然后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到解决问题的更多角度和可能性,最后做出符合情境的选择。
这取决于我们的认知的改变。
《涵解:无畏真实》之所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还得益于作者赵涵并没有单纯地呈现给读者自己的人生经历,而是深层剖析了言行背后的认知逻辑。
比如,关于自我保护。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呢?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妨碍”,指人们因为害怕别人的看法而限制自己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故意夸大困境或自我否定,就是为了在可能出现的失败境遇前挽回自尊。
比如,关于职场“酸论”。我们为什么会有意无意“打压身边的人”呢?因为“我们对自身有重要意义的领域,都喜欢与比自己差的人来往;而在自身不太重视的领域,却喜欢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而那些讨厌你的人,就会因为你的某一领域的优秀表现而降低了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心理失衡,从而产生出一种抵触心理,挖掘你的某些不足,借此提高自己的评价指数。
比如,给人贴标签。作者自己做自媒体,自始至终都没有刻意地为自己凹造型、打造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设,只是无畏地向大家展露真实的经历和想法。她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原因有二:节省自己的认知时间;希望对其他人的行为有掌控感。
限制我们发展的绝不是平凡的生活方式,而是底层的认知枷锁。作者对这些认知的描述,让人在阅读时,有一种酣畅淋漓的获得感:如果认知到位了,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四、展开一场“对真的修行”
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很多人容易在自己的本性和人生警句之间拧巴着,非常纠结地活着;连他们自己往往也在感慨过的是一个四不像的人生。
歌德说:“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知道怎样将自己还给自己。”生而为人,愿每一个人都拥有欣赏自己的能力,赞美自己的能力,也拥有讨厌自己的勇气,剖析自己的勇气,和赵涵一起《无畏真实》,开启人生的乐观机制,让每一次的积极改变,像昏暗中街道两旁次第亮起的路灯,一点一点照亮通往未来的方向,不惧亦不忧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真实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