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从草坪的那条小路走时,发现了脚下有许多马陆。虽然对这种不小心碰到就会沾上一股怪味的小虫子没什么好感,但也不愿意随便夺去它们的生命,只好小心翼翼看着地慢慢走过。谁知还没等走过马陆横行的小路,一群蜻蜓又在头上悠哉的飞着。这下不仅要担心踩到马陆,又要注意别撞到蜻蜓,着实有些进退两难。好在头顶的蜻蜓不像记忆中的蜻蜓那般呆,看到人走来便四散开,乖乖给我让开了道,这才走出这条小生物们栖居着的小道。
走过小路,又碰上了眯着眼趴在草丛里不知是学长还是学弟的校猫。突然意识到人类比地球上大多数的动物体型要大。纵然还有许多诸如牛、熊、象等食肉也好,食草也罢的各类动物要比人类大,但相较于大部分的爬行类、鸟类、小型哺乳类、小型鱼类乃至进化学上更低级的各种动物而言,人类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庞然大物。何况在城市中,人类将几乎所有比自身大的动物排除在外,只留下来比人类小或对人类无甚威胁的动物。这种排除在外,也是对人类及其智慧成果的保护吧。
巨大的体型往往意味着力量。许多作品中力量的具象化体现便是庞大的躯体,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曾经总认为庞大的体型往往意味着身体灵活度的下降,但实际看到过猩猩、象此类生物的力量之后,便觉得下降的这点灵活度不甚重要。
但当地球上存在着体型远大于人类的生物时,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对于其他动物而言也是如此具有力量,因此我们总是对着其他弱小的动物挥霍着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其中的恶并非怀有恶意的恶,而是一种对善恶不自知的混沌的恶。我很认可荀子的理念,尤其是想到年幼时的自己只是为了好玩便抓过成百上千只蚱蜢、为了斗蛐蛐便一连祸害了十来只蟋蟀、为了所谓的实验便将一整个蜗牛族群泡在了盐堆中。年幼时的自己对生命之重毫无认识,也毫无对其他生物的怜悯。我的一切善恶观都依赖后天的培养塑造,在不断地教育之中,我才成长成了今天的模样。荀子在两千多年前便看到的事,若不经教育,我可能便一生都无法看清。引导人向善的部分,也许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