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初看这本书是在几年前,当时觉得有点难懂,便放下了。如今再次翻看觉得应该将这本书归纳为教育类书籍📚,在教育领域也同样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阿德勒,1870年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商人之家,家境富裕,然而他自小羸弱,患有佝偻症,行动起来笨拙,五岁那年罹患肺炎,几乎丧命,痊愈之后他便决心当医生。生性敏感的他已经熟悉了死亡的味道。阿德勒成功的超越了自卑,将自卑感转化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并取得成功。
怎样定义自卑?自卑有害吗?
阿德勒认为:由于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对宇宙进一步探知,试图妥善的控制自然时努力奋斗的结果。
合作——人类共同追求优越地位的不二法门
《人类简史》一书详细提及人类婴孩是何其软弱的,人类比我们在世上所能发现的任何动物都更需要深刻的合作,如果人类缺少了合作,便只能听凭环境的宰割,假如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悲观之路,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
合作之道是怎样习得的呢?
母亲是婴孩第一个接触到的人类,是他通往社会生活的第一座桥梁。母亲使孩子和她自己成功的联系在一起以后,他要设法扩展自己孩子和别人的联系,并教导他和环境中得其他人平等合作,这个人首先是父亲,以后还要使孩子的兴趣转向环绕着他的社会生活,转向家里其他的孩子,转向朋友、亲戚和平常的人类。如果母亲只专心使孩子对自己有兴趣,他便很难对别人产生兴趣,更无法学会合作。
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了延伸,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是像母亲一样和学生产生联系,并使学生对他产生兴趣,教师决不仅仅是训导和惩罚。他需要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阿德勒主张在学校的教育里合作应该大于竞争,这样孩子才会对彼此感兴趣,享受合作的快乐。孩子不应该自我设限,在教育过程中要设法增加儿童的勇气和信心,遗传并不会限制儿童的发展,任何不平凡的能力后面都是长期的兴趣和训练,并非出自遗传。
容易产生合作困难的儿童有三类:第一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第二是被宠坏的儿童,第三是受到忽视的儿童。
缺乏合作的根基最早可以追溯到儿童大约四五岁的时候,他对别人兴趣的发展出现了障碍。如果我们能够训练我们的孩子,使之具有合作的能力,假如我们能够发展他们对别人的兴趣,这些孩子将不容易受人利用或被人煽动,无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麻烦或困难,他们都不和丧失对别人的兴趣,他们和别人合作及完满地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都会比我们这一代高。
生活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个体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归纳为职业、社会和性三个主要问题之下。
正因如此,我们赋予生活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生活的意义在于对别人发生兴趣以及互助合作。
假如一个人,爱情甜蜜而融洽,在工作上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这样的人必然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机会,确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生活的意义在于与同伴携手同行,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为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书中还涉及了有关孩子的职业选择,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及犯罪预防、爱情婚姻等内容,人类个体所有的行为模式的根基最终都可以追溯到他最初的发展历程,他对自己和世界的估计。感兴趣的你不妨去读一读,读完整个人都通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