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去醒来之际,春意悄然浓厚,春日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已潮湿迷蒙水汪汪地站在面前。窗外柳絮影影绰绰,桃杏郁郁葱葱,牡丹羞羞答答,皆聚在暮春时节相互表达爱怜之意,静待百谷生发,杜鹃夜啼,樱桃红熟,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又一个轮回。
农历二十四个节气,论雅致,数清明和谷雨,而谷雨尤甚。乍读这两个字,口里心里氤氲的都是春雨的甜润,百谷的芬芳,浓浓淡淡绿色的蓬勃,妖妖娆娆花事的繁盛。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取“雨水增多,百谷生发”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日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谷在此时播种,雨水应时而下。所有的农作物,他们都要趁着这润泽的雨水,盎然生长。
“谷雨”是“雨生百谷”之意,百谷在《说文解字》中指“稻粱菽各二十,蔬果助谷各二十”,但这一说法很少被认可和采用。在历史上,更多使用的是“五谷”。
“五谷”的说法最早出现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但到底是哪五种,历代说法不同,比如汉朝经学家郑玄注释《周礼》时,认为五谷是“麻、黍、稷、麦、豆”;东汉学者赵歧注解《孟子》时,则认为是“稻、黍、稷、麦、菽”;文学家王逸注解《楚辞》时,则认为是“稻、稷、麦、豆、麻”。这里“豆”和“菽”是同义词,也就是说,五谷其实有六种,即“麻、黍、稷、麦、豆、稻”。之所以出现差异,有学者认为,这和南北方作物的差异有关。
到了宋代成书的《三字经》中,直接就说“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不过此时少了麻,多了粱。
这些谷物到底都是什么呢?稻即水稻,是中国人最早种植的作物之一,考古发现,先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
麦即小麦,人类驯化小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万年以前,而且至今也是最重要的主食之一。不过,中国有史可考的小麦种植历史并不长,考古发现最早的小麦种子,距今约5000年左右。
黍即黄米,是小麦普遍种植之前主要的农作物,甚至在小麦传入之后,它的重要性也没有降低。
稷也叫粟,即小米,也有人认为黍和稷是同一种,或者同种二类。在古代,稷被称为“五谷之长”,“社稷”一词即从此来,社是土地之神,稷是谷物之神,“社稷”合起来就是古代国家的代称,这也是农业文明自然崇拜的体现。
麻的主要作用不是充作食物,只有在饥荒时候,古人才会以麻籽充饥。正常情况下,它的主要作用是制造绳子、纸张、衣服等,起皮坚韧,可以用来编制麻袋、麻衣、麻绳等,皮和茎同用,则可以造纸。
豆是豆类的总称,在古代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今天则是主要的油料作物。
粱即高粱,我国种植高粱的历史悠久,可考的证据显示,大约在5000年前,黄河流域就已经大面积种植高粱了。不过,也有人认为,粱是黍的别称,“黄粱一梦”中的黄粱,即是黄米。
谷雨也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谷雨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三花一开,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
百度说,荼蘼和楝花都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楝花谢尽,花信风止。”春天的花事匆匆间便悄然谢幕,迎来绿肥红瘦的夏天。
年年复年年,肥了心事,瘦了年华,怎能不珍惜每一天光阴流转,让自己如花一般,开到极盛极艳,美丽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