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时的想法和期待
来参加4728的活动,是源自青岛幸福进化俱乐部线下组织人陆远老师的推荐。之前看过3721活动的介绍,也看到有其他小伙伴正在做,自己觉得这个活动应该对自己有帮助,每天三件事的做法似乎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现在自己每天待办清单上一大堆行动任务,总觉得注意力聚焦有困难,也可以借助这个活动改善一下。同时,作为青岛人也一直希望青岛能有线下组织,这次陆老师终于牵头召集起了青岛的小伙伴们,我虽然人在海外没法参加线下聚会,但线上的活动一定要支持一下的:)
一周以来的体会和思考
当秀燕老师说我完成率好高的时候,真的觉得很惊讶,因为我本周有好几件事没按计划完成,感觉并不算很好。不过在秀燕老师提点下,自己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自己每天三件事的选择标准之后,对自己完成率较好的原因有了一点体会,应该还是以前了解的GTD理念和永澄老师的文章帮了忙,使自己能够合理的选择和描述每天的三件事:
如何选择三件事
我对自己的生活大致划分为六个方面:成长、健康、家庭、工作、人际、兴趣。考虑到实际情况,工作是每天必须占用时间的,也是经济来源,因此每天三件事中至少应该有一条安排给工作;健康方面,目前给自己的安排是每周至少三次健身锻炼,身体好才能谈其他的,这方面也优先安排;成长方面,是为了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是对未来的投资,也应该要占一条。
其他三个方面,家庭关系的维护已经成为固定时间的固定安排,虽然很重要,但因为已经成为习惯,除非有特殊的事项要处理,自己认为不需要写入三件事中;而人际和兴趣,这两个方面受限于时间和精力的现状,能做的不多,就与成长结合在一起考虑,主要以俱乐部相关的事项为主,因为这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综上,我的每天三件事基本都围绕工作、健康和成长来考虑,因此选择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如何描述三件事
我自己的感觉是,将任务写清楚,也会对任务的完成有很好的帮助,具体需要注意的有三点:一是使用动词,二是对任务分解,三是尽可能遵循SMART原则。这些注意事项其实永澄老师的文章中已经写过,读过《小强》和《GTD》的书的小伙伴们应该也会知道。
◆所谓使用动词,是指用动词+宾语的方式来描述任务,而不是用简单的一个名词。比如:”新员工培训课件“,写为”审核新员工培训课件“,就感觉更好,动词会有一种暗示自己行动起来的潜台词,而只看到一个名词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任务分解,是指一项任务可能包含多个行动,甚至是一套流程,没有分解彻底,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要难。还说”新员工培训课件“,是编制?还是审核?还是讨论定稿?不同的流程,工作量和侧重点肯定是不同的,如果写成”编制完成新员工培训课件的第三部分内容“或是”审核新员工培训课件的安全部分内容“,是不是瞬间感觉可行性就高了很多?
◆最后是”SMART“原则,这个东西对于写目标、做计划真的是很管用,能做到SMART,完成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例如:”晚上健身“的说法,就不如”晚饭后散步1小时,再慢跑2公里“来的有可操作性,再比如说”编写某文件“,就不如”上午梳理出某文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写完前三章“来的清楚明白。
对我自己来说,通过这样来选择和描述任务,既可以保证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也可以避免高估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更好的判断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否足够完成此项任务。如果感觉完成任务可能会比较吃力,就将一个任务拆到两天或三天去做,防止产生挫败感,否则就算勉强啃下来往往也会精力耗竭、成就感下降;如果比预想的要容易,那么自己就会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些其他事,提高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关于知识管理和下一步的方向
说起来最初听说4728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相关联的活动,还有点不太明白,因为看过3721的活动介绍,一直觉得这应该是行动管理的入门活动吧。不过昨天跟秀燕老师一聊,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是通过对每天行动的回顾,作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收集输入,再通过思考和整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之后,重新应用到每天的行动中去,对每天的行动进行指导。让我这个天天疯狂收藏“精品文章”的家伙瞬间感觉LOW爆了。。。。原来自己的实践也是最好的宝藏,每天的回顾反思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来源,感觉自己似乎看到了自我管理系统构建的一点点亮光。
下一步自己要继续坚持每日计划和回顾(包括这期活动结束之后也要继续),将每天的回顾内容汇总到一起,每周总结一下,通过总结思考来反馈和指导每日的行动,再摸索着如何与月计划去衔接,一点点的建立起自己的个人管理的小系统,让自己可以更快的成长。
今天在俱乐部公众号看到三毛的分享,说到向30岁开始脱胎换骨的曾国藩学习。自己也30了,也该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了。
以上纯属个人感受,欢迎大家交流指点!太久不写文章,太多的想法在脑子中跳跃,组织的不好,各位客官凑合着看吧,词不达意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