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般若芙殇
记得第一次认识简书是在《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本书里面所提及,大约是去年暑假前后的事。
下载了APP之后,在手机里沉寂了许久,直到某一天为了给儿子的班主任写一封信,才第一次在这个写作平台落笔,洋洋洒洒的写了千余个字,然而转发之后,又是很长一段时间没登录过简书了。
到了去年11月初的某一天,突然一时兴起写了一篇小短文,那应该算是正式在简书写作的第一篇文章。当时对于投稿规则尚不明白的自己,随意找了个相关的主题,居然被成功收录,也不清楚“今日看点”是什么意思,总之觉得是一大鼓舞。
又过了几天,偶然的机会和朋友闲话家常,无意中聊到体罚的话题,觉得是个蛮好的题材,于是晚上又在简书上书写起来。由于是读书时候的亲身经历,平铺直述娓娓道来,也不大会修饰词藻,一篇文章写下来居然有七千字之多。
体罚,直觉是跟教育有关联,所以向教育专栏投稿。许久后消息栏传来显示文章通过投稿通知,随即又被今日看点收录。
说实在当时对简书投稿机制一知半解的我,不可否认,文章能通过审核,确实是一大鼓舞。也或许是小小的虚荣心作祟,自己便开始对“游戏规则”加以研究。
一个多星期又过了,在简书上写作最重要的起步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那是能让自己持续写作,而且至少能坚持一年以上的理由。
我开始记录自己这些年,正在陪读中的点点滴滴。
简书中的第三篇文章,也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属性,还是往教育专栏投稿,很顺利的通过了,不久又被今日看点收录。接二连三的投稿通过,顿时信心爆棚,于是做了一个小小的决定,我将这三篇全部点了首页投稿。
连同那三篇,低产能的我在之后三个月一共写了15篇文章,共计被首页拒稿12次,所幸亲友团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才继续坚持写下去。
当然也和大多数被拒稿的人一样,在信心受创之余,会安慰自己说,写作是为了兴趣爱好,通不通过投稿并不重要。
拒稿意味着什么?
简书上许多文章上面谈论到这一点,绝大部分都是安慰勉励的话,拒稿不代表你写的不好,而后就是各种关于拒稿的原因分析,或是对审核的不公平做解析,更甚着还直接拿审稿主编开刀泄愤。
然而被拒稿对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而言,却似乎更充满动力,尤其是没有任何文风限制的首页投稿,更像是百家争鸣锻炼自己机会的专题,一度曾以此作为努力目标。
没通过不代表没写好,但收录了一定是在原基础上多了一个相对专业的人,给予自己更多的肯定。所谓专业为何,兴许只是一个错别字或者标点符号而已,而这些却足以让一篇文章读起来全然变味,与本身想表达的意思大不相同,先入为主的自己却可能全然不知。
紧接着三个月过了,连载小说专栏在私信里发来入群邀请,在那儿各路高手云集,也着实大开了眼界,原来自己在写作方面虽有一份真挚,但文笔词藻竟是如此不足!
入群后第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是深感连载小说群里卧虎藏龙,尤其是写古风的作者,不但拥有丰富的国学知识,对史实也有相当的考究。虽然不乏桀骜不羁之士,文人相轻的现象屡见不鲜,但似乎个个勤笔创作,兴许这也是他们不断进步,能有自视不凡筹码的原由。
那一个下午我试着重新写一个连载小说主题,当然我没有那些大神级的文学造诣,还是从周遭的事物为起点写起,在一个2000字左右舒适的阅读范围内,从容的结尾,而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作品发到群里,期盼能有所点评。
文章大家不吝指教,收获了各种经验传授,最终做了部分修改后,居然神奇的通过首页专题。
在那浓厚的日更新氛围笼罩之下,自己也被影响,于是开始勤笔构思,注意细节与用词遣字,写完还养后还成审稿的习惯,杜绝错别字,文章整体排版鲜明,并不忘在娓娓道来中穿插几个高潮的情节。
那连续8天的投稿都被首页给收录了,再一次让自己信心剧增。
几个月下来,我也开始尝试不同风格的文章,随兴所至,偶尔写写散文、一则短篇小说、天马行空的梦境想象、甚至是连一句歌词都没有的纯音乐,也能揣摩出一篇文章来。
兴许我已经在进步了!
写完文章的自己习惯投稿,总就投那么一两个热门主题,因为我已经明白与内容毫无相干的专题,尽管文笔再好、内容再动情也无法被收录,所以投稿次数总会有剩余那么2、3次,然而没有文风限制的首页,是自己每文固定要投稿的专题。
渐渐的得失心不那么重了,因为在投稿时都能预测到结局。
应该和简书里许多作者一样,在写作过程中自己不止一次动情流泪,也沉浸过在一个美丽的构思里欲罢不能。那个能跳脱出自己反观自我的人,一定还在笑方才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样子,以及那个前一分钟仍在热恋时期,下一秒却又带着失恋的悲伤写出了荡气回肠的哀痛。
你在乎阅读量吗?其实那是需要去经营的。
有必要吗?对某些人来说非常有必要。
那么反问自己呢?那确实是个不小的动力,而且多少还是会羡慕。
一旦把心思放在一个新的领域,那么原先的时间必然被占用!
运营和创作是一个自媒体人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公众名人的三言两语,又绝对比一篇呕心沥血之作更容易获得青睐。
那么对于羽翼未丰或者只想在象牙塔里孤芳自赏,以及寄望有朝一日在纯文学中一展头角的人而言,那似乎就没那么大关系了。获得几块钱打赏便兴奋不已,还是得靠写作来养家糊口,那又是见仁见智,无法一并而谈的标准。
我的阅读量一般不高,其实主动推广可以获得很不错的成效,朋友圈的几何推送是最快的,但那些需要花不少时间去刻意经营。
我更趋向于如何能增进自己的写作能力,毕竟文笔还过于生涩。要真说不在意那个数字,偶尔看到阅读量少的可怜时,心里也会受挫,但不一会儿,就又被写下一篇的愉悦心情,给冲淡忘却了。
为什么要写作,这个问题当自己在文思泉涌之际,答案自然应孕而生。再者,身为一个父亲,兴许也会有想过,能不能为儿子留下一篇散文诗。
当然,最终能被读者所认可,几乎是每个写作人的愿望,但这一切对18万字的自己而言,都还言之尚早。
偶尔会羡慕起身边那些孜孜向学的年轻作者,他们还有大把时间去抒写人生,每当徜徉在创作的世界里,也会感叹起生命的短暂,自己似乎起步太晚,曾经蹉跎太多的时光。
夜阑人静或清晨苏醒不再有睡意,独自一人构思文章,又何尝不是正思考这短暂的人生过程。庆幸的是自己尚在记录这点点滴滴,将来会有一天,当生命走到尽头,无法再提笔之际,似乎一切就都不再那么重要了。
因此正在努力的,也可能是为了不久的将来在做准备,那是一个一个曾经不为人知,却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也或许那些逐字逐句不断积聚成篇的文字,有一天将会散出光芒,在世界各地被无数人不断阅读着,而那时候却早已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