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我的意义】
我的思维习惯是二元论,因此,在学到觉性智慧这一节第三部分的的时候,实在是很难绕过去那个弯。笛卡尔提出,世界上是否一定有一个客体世界,即使有,那跟我又有什么关系?我连我是谁都不知道。因此,哲学从本体论开始转向认识论。我是谁,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因为我在思考,所以我一定存在,也许思考的东西不一定为真,但思考这个状态一定为真。但是,笛卡尔只能证明思考在进行,却无法证明“我”是什么存在。
尝试进行拆解和简单的证明。“我思故我在”,然而,我思并不是能知,而是被知,那么必然有一个主体是我思的能知,它是能知,因此,“我思故我在”就会变成“它知我思,故它知我在”。按照第一性原理,能知是所知的第一性原理,那么能知就是唯一的,因此,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它,是思的更底层第一性原理,为了不陷入无限递归,这个未知的它,是唯一的,是第一性的,我思是现象世界,那么它必然就是本体世界。这里的它,称之为觉知。觉是能知,思是所知,我是能知,因此,在本体世界,觉知就是我知。觉我是本我。
推导至此,逻辑上的确让人非常惊讶,本体世界里,觉知就是我知,觉我就是本我,觉性是一。当你停止思考,觉性智慧就苏醒了。
我并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感受过这个觉性智慧,现在我正在去体会觉察,比如情绪,有时候,我们的喜怒哀乐,它是不自由产生的,然而,多数时间我们会被这些情绪控制而做出非大脑本意的行为,这时,当你有一种觉察的能力,就会在那个当下,觉察到情绪本身,当你正面情绪本身,突然就超脱了,哭只是情绪,愤怒只是情绪,恐惧也是情绪,它并不是我,也不能控制我,就这样,在那一刻,我会有一种超然并迅速接纳了这些情绪,很奇特地是,接纳了这些情绪,我就是另外的心境,忽然,不觉得要继续哭,继续愤怒或继续恐惧了。
我还没找到那个觉性智慧,我试图去理解觉性,它是无处不在的空,是热闹背后的寂静,是纷杂背后的感知,也许,平时大家太依赖眼耳鼻舌身意,而忘记了心,用心去感受,忘记眼睛看到的繁华乱世,忘记耳朵听到的赞美批评,忘记……这时,用心去感受那个空,空空如也,然而心头会有一股力量,专注在那个当下,获得一份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