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主题交流会上,隔壁班的一个孩子匆匆从后门进入教室,手上提着一桶还热乎的绿豆粥,那是孩子们的晚点心。由于臂力不足,这孩子没能将这桶绿豆粥放到教室后面的长排柜子上,桶倒粥洒,台面上、地面上全是一颗颗破碎的绿豆,粘乎乎地贴着,还冒着微弱的热气。正在进行周末交流的我们,回过神,大部分孩子都在惊呼“我们的晚点心泡汤了”,还有的孩子看到这地上洒满了绿豆粥说“太恶心了”。还没有等我起来去处理,袁文涛,一个憨厚可爱的小男孩,离开位子,二话没说,拿起一旁的拖把就开始清理地面上的绿豆粥。边上几个男孩子见状,也马上加入清扫队伍。期间,文涛同学表现出了充分的领导才能,不断指挥协调大家的打扫工作。台面上的绿豆粥最难清理,他就拿来抹布,在另外几个同学的帮忙搭手下,一点一点将绿豆碎末抹到垃圾桶里。
这起“突发事件”从开始到结束,不过几分钟时间,但从中却看出了孩子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后我就想,在很多突发事件中,或许孩子自己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作为教师或家长的你,不妨放弃“包办”权,学会“袖手旁观”,静观其变,给孩子自我展示的机会。
与“绿豆粥事件”极为相似的是另外一次“饭碗事件”,但结果却大相径庭。那次吃饭席间,同桌的孩子打翻了饭碗,饭全倒在孩子身上,那孩子的母亲严厉呵斥“怎么搞的,叫你好好吃,不要玩,看,现在把碗打翻了,弄得满身都是!”孩子万分惊恐,愣在那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试想,如果这位母亲,换一种方式,语气缓和一点,问孩子应该怎么办,或者与孩子一起收拾,给孩子示范如何处理,或许孩子会从一次简单的“饭碗事件”中学到一些处事的方法。
大人莫要过早介入孩子的“突发事件”中。当孩子遇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只要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在自我解决问题中积累处理经验,哪怕自己处理失败了,错误的处理方式,也是宝贵的经验。然后多问问孩子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去反思。如果孩子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相对弱一点,则需要我们先示范,给孩子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