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具有天赐的机体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在科学家对人体免疫力的研究中免疫细胞疗法应运而生。免疫细胞疗法的真正诞生只有十几年,但是它结合了免疫学、遗传工程学、分子生物学等各学科的尖端科学,正在呈跳跃式发展。
第1代免疫细胞疗法发端于人类对菌类的研究,当时人们从菌类提取香菇多糖、云芝和结核预防疫苗BCG等免疫增强剂尝试治疗肿瘤。这些提取物曾被承认可以用作药物进行治疗。实际上,与其说用其治疗癌症,倒不如说用其增强身体的免疫环境。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使用干扰素类的细胞因子疗法。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之间进行联系的信息传达物质,可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但是,要达到能增强免疫力的程度,需要投放相当数量的细胞因子,但是大量的细胞因子反而容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免疫疗法的研究在一阵狂喜之后,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治疗效果。如今,细胞因子治疗被应用于某些局部实体肿瘤的治疗。这是第二代的免疫疗法。
同时代,还有从患者体内提取淋巴细胞,在体外大量培养并活化后回注体内的LAK疗法、活化NK细胞疗法。这些被称为第三代免疫疗法,因为是人类第一次使用免疫细胞进行治疗,故被称为“免疫细胞疗法”。
活化NK细胞疗法的效果已被临床证明其卓越的效果,至今还在使用。活化NK细胞疗法和LAK疗法所获得的效果有所不同,后来人们逐渐从中发现同样是淋巴细胞,T细胞和NK细胞的性质是不同的。
进入90年代后,人们发现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不同,癌细胞拥有独特的标志(癌抗原),以癌抗原为攻击目标的肽疫苗疗法应运而生,即第四代免疫疗法。向皮下注射癌抗原肽,担当免疫系统指挥部功能的树状细胞会贪食它,然后树状细胞向T细胞传达信息,部分T细胞转化为攻击型的CTL细胞,CTL细胞是真正攻击癌细胞的杀手。实际上,由于皮肤中本身的树状细胞不多,可转换的CTL细胞就更少了,因此非常遗憾,这种治疗尝试在临床上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颠覆这种悲哀情绪的,是同样被称为第四代免疫疗法的树状细胞疫苗疗法。2011年,无需体外循环采血的多价(全癌抗原)树状细胞疫苗和活化NK细胞疗法的组合治疗,进化成了第五代免疫细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