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狄金森
这句话,也许只有那些爱上读书,并能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的人才能够真正心领神会吧?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并不是每一个读过书的人都能有的体验,依我看来这也是需要缘分的。
很幸福,我与书结缘很早,很深。
小学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特别糟糕,可唯独语文成绩每次都是名列前茅。现在想起来,都是书籍给我带来的收获。记得一二年级还不识几个汉字的时候,我便迷上了那种印着黑白图片的小人书,那个时代谁要是有几本小人书,那都得是土豪,都算得上是一件无比炫耀的事了。那时候,我只要瞧见谁手里有小人书,就四处打听书的主人,然后就想方设法借到手。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为了能多看些小人书,我课下常常故意讨好那些有书的同学,跟在他们后面当跟班儿的。他们如果一高兴就可以借给我看上一个上午或者下午。别看那时候大人们思想单纯,孩子们可是一点不输我们现在的孩子,我清楚地记得家里“藏书”比较多的学生,他们会在放学上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摆起“书摊”,一本小人书租一晚是二分钱,那对我们来说可是不小的一笔开销呢,然而对于爱读书的我来说,宁愿不吃那诱人的糖果,也会义无反顾的选择书。每当千辛万苦借到租到自己喜欢的书后,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甚至忘了吃饭和睡觉。有时我在课间读,有时我在油灯下读,有时我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读,读书的时候与对面的行人撞个满怀,又或者碰上大树,头上起个大包,那都是经常发生的事。
记得那时候看过的小人书有《杨家将》、《西游记》、《三毛历险记》、《鸡毛信》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带着黑白图片的小人书,包括的内容还真不少,有古老的传说,有历史故事,有美丽的神话,有当时最流行的电影剧本,在读小人书的日子,我相信了女娲造人,我崇拜追日的夸父,我向往奔月的嫦娥,我为牛郎织女的银河分隔而黯然神伤……
就这样,我迷上了书籍。12岁上初中的时候,小人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幸运的是我已经能离开老家那个小村子,可以跟着在外地中学教书的爸爸求学了,那个时期应该是我的阅读能力飞速提高的时期,爸爸是语文老师,他的办公室就是我课下最经常去的去处。在那里我开始读四大名著,读《古文观止》,读《上下五千年》,我艰难地啃着,囫囵地吞着,虽然似懂非懂却依旧兴致勃勃。无论动人婉转的曲赋,意境优美的诗词,还是惊心动魄的小说,形神兼备的散文,都使我如醉如痴。读的书多了,写作能力自然跟着提高,那时候我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教室里朗读,每当看到同学们投来的仰慕的眼神时,我那份因读书带来的自信,就在心底油然而生,这份自信至今滋养着我的心灵。
后来我顺利的考上了幼儿师范,可以说师范的三年是书一直陪伴着我的,它让我度过了一个个漫长而又有意义的日子。除了每天要上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外,我常常抱着一本书在操场的法桐树下一读就是几个小时,常常一个人坐在教室的窗前,捧着手中的书,看着窗外的春花秋雨,任青春的思绪天马行空地飞扬。那时的读书给我年轻的心更多的是一份淡定,一份理智,一份成熟。
在那段岁月里,我读了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了巴金先生的《家》、《春》、《秋》,读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读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读鲁迅的杂文,读徐志摩的爱情,读那个时代流行的汪国真、席慕蓉的诗集等等……
我每日沉浸在书中,享受着不同的书籍给予我的营养,我的脑海中渐渐形成一个由书构成的世界。深吸一口气,那都是书的味道,是世界的味道,是思想的味道。因为读书,我变得不再单纯,思考缜密了,做事有主见了。“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我深深地知道我的这些变化都得感谢于我“身边”的那些智者圣贤,他们的故事以及故事所给我的启示,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走向一条光明、宽阔的人生路。
三年的师范学习收获满满,当年轻的我走上教育生涯,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师时,我深深地知道一个教师能走多远,他的学生就能走多远。为了不误人子弟,我读书的方向开始转向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各种教育书籍报刊都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卢梭的《爱弥尔》,陶行知的《陶行知文集》,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等等都成了我的最爱。一度,这些专业化书籍报刊,开启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让我的教学变得游刃有余。
我自知是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当然也不会忘记在我的学生们的心田早早地撒下阅读的种子。在日常教学中,我除了自己不断通过书籍“充电”外,也引领我的学生投入到广阔的书海中。回顾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其实我就做了三件事: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曾做过以下几点尝试,在此和有兴趣的读者分享一下:
1.“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坚持读书,坚持写日记。
每个学生每周至少选出一篇较好的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内再推选一篇在班内交流评选。每月选出十篇文章打印后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学期末将这一学期优秀的作品整理成册,印刷成属于我们班级的书集——《心灵的阳光》,每个学生一本(尽量让每个人都有作品出现在书中),并授予作者“小小作家”称号,给予适当的奖品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2.建立阅读存折,亲子共读。
每个学期初,我会给每位家长和每个孩子一本小小的《阅读存折》,要求家长每天晚上陪着孩子一起读书至少半小时。孩子监督父母,父母督促孩子。读的好时就给对方存满分5分,反之视情况从5分中扣除,每个月我都会根据阅读存折的情况,给予优秀的学生《可爱的小书迷》,给予优秀的家长《读书型家长》的荣誉,通过此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度,让阅读在互相的学习和监督中进行,让爱在彼此的交流中交融。
3.每周一次读书交流会。
在交流会上,让学生将自己所读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其他同学,将阅读分享,每个人都要事先做好充分地准备,以用最吸引人的语言介绍书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命运,交流读书心得,或个人,或小组,形式不限。课堂上,我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他们多姿多彩的学习过程,全程参与活动的各个环节,无拘无束地交流,充满自信地展示,品尝阅读和展示带来的乐趣。
4.让“检讨书”变成一次有意义的习作。
此处说的检讨书,在我的班级不叫检讨书,如果学生犯了一般性的错误,我会要求学生至少写三百字的叙事文章。写下事情的经过、自己对错误的认识以及改正的决心。这样不但减少了我单纯的说教训斥,还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认识到了错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教育是什么?这个问题通常会让人想起种种忧国忧民的语句来,可我认为,教育其实很简单:教育就是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一群同样热爱读书的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在书的海洋里探索、沉醉的旅程。关于语文教学,我始终坚信: 阅读是教育的底色,是知识的根基,是教与学的根本。我将不遗余力的引导着我的学生们,向着我敬畏的书山攀登,去领略那山峰的伟岸高大,及峰顶极致的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