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段时间,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人们都在谈论这两个问题,失业以及降薪。
失业跟降薪,就是一对双胞胎,基本会同时出现。一个公司,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抵御市场风险,首先就会裁员,其次就会降薪。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平均工资在上升呢?其实很好理解,你是编制内的职工,那你工资上升很正常。可如果你不是编制内的职工,那就不要看平均值。
谈到平均收入,我们只要记得一首打油诗就可以了:张村有个张千万,隔壁九个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
两马跟你一平均,那你也是千亿富翁。所以说,有些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从市场的行情来看,失业潮和降薪潮,基本会一波接一波。中产还能扛得住,而中低产,压力就比较大了。
02
古人有诗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市场,就跟人之身体状况一样,一个大病过来,基本就不太行了。哪怕病好了,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了。
在某乎上,有一位985研究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2020年,由于大环境不太好,所以他就选择考研读研,希望三年后,也就是2023年的今天,可以变好,自己也能找到好工作。
到了2023年的今天,他惊讶地发现,今年的应届毕业生达到了1158万,创下了历史的纪录。哪怕找工作,还不如3年前本科毕业好找。
这位985的研究生就疑惑,不是说读书改变命运吗,怎么我拥有了高学历,貌似还是困难重重呢?
其实,不是他的问题,而是行情的问题。也就是说,当行情不太好的时候,老板都裁员了,哪还会招人呢?除了让实习生白白打工,然后将其辞退,不让转正。
03
在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了著名的“朱格拉循环周期”理论。在他看来,经济的发展、衰退和萧条,基本是十年一个周期。
也就是说,未来几年,打工人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面对一波接一波的失业潮和降薪潮,(非编制)的普通人要有这6个打算。
打算一: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去贷款消费。
在今时今日,网络上有一大堆贷款的APP,还邀请你去尝试贷款。这就说明,人们不愿意贷款了,所以这些广告才会特别多。
底层打工人也好,中产也罢,尽量就不要轻易贷款了。非必要不贷款,非必要不负债。反正,无债一身轻,就能够轻松躲过寒冬了。
打算二:直接掏空你存款的大额消费,要避免。
有一个案例。某个人买了一套房子,仅仅一年的时间,就亏了二三十万,后来他还不起房贷,想卖出去,竟然没有人接盘。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有价无市”的情况一旦出现,那行情自然就不行了。如果你傻傻地接盘,那就有点不太明智了。当然,商家会感激你。
04
打算三:能够在岗位上苟下去,就不要随便辞职。
有一位在广州打工的年轻人,税前月薪一万一,很不错了,但他觉得单位的氛围不太好,就选择辞职。后来,他只能找到六七千的工作,而且工作时间更长。他后悔了,可世上并没有后悔药。
行情好的时候,辞个职,找个更好的下家,问题不大。行情不好的时候,还敢辞职,就等于犯了迷糊,分分钟连工作都找不到。
打算四:在精力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发展自己的副业。
在现代社会,斜杠青年和斜杆中年特别多。什么是“斜杠”呢?就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你是一个网络工程师,同时也是直播达人。你是一个白领,同时也是滴滴司机。副业越多,收入的来源就越多,日子才能越安稳。
05
打算五:对待内卷,要反其道而行。
普通人一看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己也会去试一试,失败率特别高,这是顺向思维。反过来,你避开人群,另辟出路,走人少的路,这就是逆向思维。
就跟旅游是一样的,你非要在统一放假的时间去,就只能去看人头。反过来,你避开人群高峰,在平常的时间去,才能享受旅行的轻松和美好。
打算六:别人忧愁,你淡然。别人拼命,你养生。
越是在行情不太好的时候,我的建议是,学会养生。行情不好,工资降低,你再怎么拼命,也许赚到的钱还不够给医药费。
既然如此,坚持劳逸结合的生活习惯(对于有点积蓄的人而言),尽量不要给医院送钱。要知道,保命的同时,就是在省一笔大钱,比透支身体干活,更有价值。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