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发现镇上的图书馆终于姗姗开放了,虽然藏书不多,但足够我们消磨时光。每次临走,女儿总会选好一两本书借阅,为了鼓励孩子定时阅读、归还,我也加入了她的借书行列。小小图书馆里的书籍基本是企业捐献,不乏老旧脱线的,休息的午后捧在手里慢慢读它们,仿佛能看到时光在书中流失。有那么几周,我沉迷于丰子恺老先生对万物的爱,女儿乐忠于丰老有趣的漫画,那阶段我们一起读了《爸爸的画》、《缘缘堂随笔》等作品集,是一段难得的母慈子孝、共同进步的美好亲子时光。
除了鼓励孩子读书,我们也在培养她对自然、历史的热爱。尽可能带她走出去看、去听、去感受,偶尔也会刻意找一些高品质的纪录片邀请她一起观看。最近看的纪录片叫做《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讲述了新一代考古人对土地、对历史的热爱,但这部纪录片又与我之前看过的关于三星堆的有很大不同。众所周知,三星堆遗迹的发现震惊国际,来自全世界的考古专家和青铜爱好者汇聚广汉,只为一睹这个产出奇迹的地方。时不时发现一个精美的青铜器当然会让人精神振奋,但镜头之外的考古工作枯燥乏味,日复一日寻找千年以外的古蜀人生活的痕迹。之前看过的影视资料,多是侧重考古工作的严谨,漫长是常态,既然选择了考古,就必须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所以观众的目光始终落在出土器物时的喜悦上,而对考古应用的技术、长期的验证等待并不上心。《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有点特立独行,它通过年青一代考古人的生活,去阐述三星堆考古的日常。用K8祭祀坑队长赵昊的直不起的腰,和队员弯不了的腿,告诉观众趴在吊空平台上一点一点挖掘的艰辛;用户外田野考古队长乔钢,一边在黄土之下日复一日地刮土找寻古庶人房屋遗迹,一边被外行人嘲笑在玩泥巴。纪录片从三星堆的发掘、修复、保护、研究和对社会及世界的影响等几个维度,将考古人真实、生动的日常生活带到观众面前,让我们知道考古不仅是一次次的重大发现,背后更有无数的失败。
和孩子一起看三星堆的纪录片,与此去古蜀之旅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巧合,在确定行程、细化攻略的时候发现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竟然也在附近,于是便把前往金沙博遗址博物馆列入暑期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项目。订好机票、酒店,一点一点地把行李箱装满,看着书桌上的日历一页一页地往后翻去,内心总比前一天要更加沸腾一点。万事俱备,只待放假。六月的最后一天,女儿返校归家,一条一条地给我们解释她的暑假作业。其中有两条,是阅读《给孩子讲讲三星堆》系列和参观博物馆。也难怪她的许多同学会认为,我们是为了配合学校作业特意计划的这趟旅行,只有我们知道自己与三星堆的缘分是多么奇妙。
到达重庆的第一天,我们经过沙坪坝,突然觉得“沙坪”俩字十分耳熟,细想后惊到难道是丰老先生笔下的沙坪小屋所在地,和朋友一打听,还真是。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未能在沙坪坝多做停留。但从书中走到现实的景象还是让我们娘儿俩欢喜了半天,仿佛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人物走到了眼前,和自己是那么近。
旅行前几周,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冯小刚的《忠犬八公》。从日版、美版,到重庆版,这一类型的电影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影院里有的小朋友几乎嚎啕大哭,女儿盯着婆娑泪眼问我长江索道是什么,我又是比划、又是上网查询地给她解释,没想到没过多久就在重庆迷人双眼的奇幻夜景中给了她实打实的答案。
生活只管向前,因有缘份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