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认为,最好的记忆,是与生活、生命融通,是在理解的前提下记忆。相信阅读,我们才能让书籍与生命产生共鸣。才能知道生命的美好,人性的善良。
孩子从出生到小学阶段,阅读的目标就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婴儿阶段已经开始给孩子讲故事。对婴儿来说,最重要的是书的色彩,父母的声音,而不是故事的本身。学前阶段,这孩子不认识字时必须给孩子讲故事,这是孩子已经能够听懂故事,必须要选适合孩子兴趣的低幼故事书。给孩子讲故事也没来说并不是责任,而是生命的享受---父母与孩子共同走进一个故事,在一个个世界里探险,共同经受一次洗礼,最终在心灵上建造真正的家庭,纯粹,美好坚固。
书中说:“自主阅读搭梯子——为什么名著也有副作用”这一节中,谈了辅助孩子的一个方法:第一,从形式上搭梯子。从图多字少的绘本,到插图较多的书籍,最后到纯文字书。第二,从内容上搭梯子。从描写孩子所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的图书入手。有的书籍的生活场景太陌生了,阅读能力不足的孩子难以转换画面。第三,用声音搭梯子。就像看乐谱和听歌是两回事,必须先会听,再去学乐谱符号才能看懂。阅读和听故事就是这样的关系,听懂了,到学会文字的时候,才能看懂。
搭阅读梯子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帮孩子把文字转换成画面。
让我们记住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吧:想要让孩子变得聪明,就给她讲童话故事,想要孩子变得更聪明,就给他讲更多的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