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暴脾气小孩-教养执拗、易怒孩子的新方法》3

      【第2章 我也不想发脾气,孩子有能力就会表现好】

      儿童掌握技能的进程有着巨大差别。在有些情况下,孩子对某项技能的缺乏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相关事物。更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很想掌握一项技能,也有人教他掌握技能的方法,却还是做不好。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学,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成长到能掌握这项技能的阶段。当孩子在某个特定领域的技能发展明显落后时,我们就要提供特殊的帮助。

      本书所关注的儿童群体在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方面的发展进程比我们预期的要落后一些。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这类孩子不是有意选择脾气爆发的。

      把暴脾气视作为未能按规律成长进步的结果,与把这种行为视作后天习得、计划之中、蓄意、有目的和企图的行为完全不同。你对孩子发脾气行为的理解会直接影响你试图改变这种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如果你把孩子的行为理解成有目的和企图、计划好的蓄意行为,那么诸如“固执”、“任性”、“毫不妥协”、“操纵”、“令人讨厌”、“控制欲”、“不服管教”、“挑衅”等形容就成了最合理的解释。而这类解释以及根据这种想法采取的干预手段则毫无效果。

      本书的主旨在于换个角度来解释孩子的行为:孩子自己真的很想做好每件事,而他的挑战性行为只不过反映了自身的一种发展延迟,一种在掌握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方面的学习障碍。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用大量精力来激励孩子或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形象,也许反而会起到消极作用,因为孩子其实早就有足够的动力做好事情,也早就知道应该听家长的话。

      有没有一种更适合用于暴脾气小孩及其父母的行为策略呢?答案是肯定的,“孩子只要有能力,就会表现好。”

      正如其他类型的适应不良行为一样,当附加在某人身上的认知需求超过他所能承担和适应的能力时,暴脾气就会发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