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大二第一学期,我考了个导游证。
读中文系的我,为啥要考这个证?
是因为我听说了,非旅游管理专业的人也可以考,而且,兼职做导游比做家教赚的多。
由于大学刚入校就明确了目标,就是考研,并走出新疆。
对于家庭贫困的我来说,凑够读研究生的费用,是和考研一样困难的事情。
就像有的人要过河,只需要掌握划船技术和多使劲就行了。
而我,不光要学会划船,努力划船,还要想办法先给自己造条船。
那时,我对赚钱这件事分外敏感,因为它是帮我实现读研目标的一部分。
我为了攒够导游辅导班一千多块钱的学费,便加大了做兼职的量。
那个国庆节我没有回家。
国庆节放假七天,我白天在家具城发传单,晚上去学生家做家教。
当时穿的鞋子不合脚,发传单的第二天脚就磨出了水泡,可我就这一双鞋子。
就这样,后面几天,我依旧坚持着白天和晚上的工作,没有中断。
脚上的泡破了,每走一步会疼,那时好像特别坚强,为了人生目标而努力,身体是苦的,心里却是甜的。
在家具城发传单,每天都要早早到那里。
管事的人让我们十几个人每人举个牌子,围着家具城先跑两圈。
边跑还要边喊嘉宝莉漆的广告词。
跑完两圈后,就是安排好每个人站的位置,发一天的宣传单。
发一天宣传单是50块,做家教的话,两小时就有60块。
通过兼职劳动,就很能看出知识的作用,知识含量越高,赚钱的效率越高。
在发传单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个蒙古族女孩叫那木青。
午休时间,我俩都在一起吃饭、聊天。
我告诉她,我赚钱是为了考导游证,考导游证是为了能多赚钱,给自己攒读研究生的学费,考研究生是为了走出新疆。
她看起来是那种家境比较好的女孩。她说她打工是为了赚钱给男朋友买生日礼物。
记住她的这个男朋友,后面还会提到。
后来,我拿着自己挣到的一千多块钱,报了导游考试的辅导班。
作为学生,那时能想到多赚些钱的方式好像就是做导游了吧。赚钱这个事比做导游本身更让我兴奋,因为赚钱关乎着我的大目标。
经过两个多月的导游知识学习,那年十二月份的导游考试要开始了。
整个考试过程,让我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考试的头一天,我在学校门口的理发店理发。理发的小哥哥也就二十来岁,他跟我聊天,我说起来第二天要参加导游考试。
巧的是,他说他头一年也参加了导游考试,只不过没考过。
整个理发过程中,他给我讲了他的笔试情况,又讲了面试的过程。
尤其是面试过程,听后让我对此有了初步了解,心里有数后,压力小了许多。
当天晚上,乌鲁木齐下了数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雪,雪好厚,许多道路都被堵了。
我一大早起来,听说这个消息后,开始默默地穿衣服、收拾东西。
心想,什么也不可以阻挡我去参加考试。
这个考试于我而言,意味着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怎么能轻易放弃?
出了校门,外面特别冷,可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公交车还在开,我就要去。
公交车居然来了,我坐上了只有两三个人的公交车,去农大参加考试。
两天的考试,我答的并不好。
考试结束后,对于一周后的面试,也就是讲导游词,我提不起一点精神做准备。
由于还不知道笔试成绩,又觉得自己考的太差,面试这个事就看起来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在自习室外的过道走来走去,看着玻璃窗透进的丁达尔效应。(不好意思,拽个新学到的科学名词)
那个时刻,我的内心十分挣扎——放弃吧,实在不甘心,我辛辛苦苦挣的一千多块就这样打水漂了?我供自己读研的赚钱计划就这么破灭了?
不放弃又能怎样?笔试估计是没戏了。
就在我内心的矛盾、挣扎,压力大到要快要崩溃时,想起了理发小哥的一句话——
不管笔试考的好不好,面试都要去一下,反正面试的钱都交了。
对,就算去长长见识、体验一下,也该去这一遭。再说,万一万一笔试通过了呢?
2.
笔试一周之后,我来到了面试现场。
那年的导游考试面试环节,有26个新疆景点的导游词需要我们背下来。
其中24个是像吐鲁番呀,天山天池,喀纳斯这样的常见景点,资料比较全。
另外2个是当年新增的景点,其中一个是“高台民居”,另一个忘记是什么了。
面试环节,会抽到26个景点中的一个,进行现场讲解,再由考官打分。
大家都很担心自己抽到那两个新景点,因为新景点没有现成的导游词,网上也几乎查不到什么资料。
面试那天,我暗自祈祷自己能抽到背的比较熟的几个景点中的一个。
等抽完签,发现自己抽到的居然是死亡题目——高台民居。
到我之前,有五分钟等待时间,我迅速翻开《导游基础知识》教材,看到书里讲“高台民居”就三行字。
大概意思是,高台民居在喀什,又叫“石头城”,建在高崖之上,居民为维吾尔族。
看完这些内容,刚合上书,就到我了。
我故作镇定,走进面试的房间,看到三位面试官,两男一女。
一男一女比较年轻,大概都是三十岁出头的样子。另一位男性面试官年纪稍大一点,可能有四十多岁。
面试官让我讲抽到的题目,我心想,书里那三句话怎么也讲不了五分钟啊!
于是,我讲完了书上的那几句内容,讲到“居民都是维吾尔族”时,右手往旁边一指,说“大家看,旁边走过去的就是一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她的辫子有七根,意味着她今年有七岁,这是维吾尔族的习俗,女孩子几岁就梳几根辫子。”
又接着说“看她身上穿的衣服,是维吾尔族的民族服饰——艾德莱斯绸。”
然后,把导游辅导班上学习到的“艾德莱斯绸”的知识讲了一下。
接下来,还讲了一点儿维吾尔族的饮食习惯,时间差不多就到了。
当我的讲解结束时,两位年轻面试官已经笑得前仰后合,那位年纪大的面试官则一直低头看着手里的材料,一脸严肃。
年轻的男面试官评价我的讲解“能看出来,高台民居你不知道怎么讲,但你的临场应变能力符合一个导游员的条件。”
想必面试官也知道,普通考生遇到“高台民居”,确实讲不出什么内容。可能他们没有想到,我会自己发挥,凑够了五分钟。
接下来,又进行了问答环节,几道题有对有错,答得比较一般。
面试官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参加导游考试?
我头脑里快速闪过,我难道能说,我想考导游证,业余多赚点儿钱,好供自己读研究生吗?不行,这个场合绝对不能这么说!
我略做思考,便回答说,我的家乡在乌尔禾,那里有4A级景点(现在是5A了)魔鬼城,我想通过做导游,把我的家乡介绍给更多的人,让他们认识我的家乡,来我的家乡做客。
这时,那位年纪稍大的男面试官第一次抬起了头,看了我一眼。
就这一眼,我在心里告诉自己,面试通过,有戏了。
之所以要提“乌尔禾”,是因为我认为面试官们都是资深导游,一定去过魔鬼城,我讲我的家乡在那里,多少能建立起一点点我和他们之间的关联。
至于以后是不是一直做导游,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情,但这点关联,让他们此刻会对我多一丝特别的关注。
那个年纪的我,还是有一丁点心理学在身上的。
面试结束后,我心想,即使面试这一关通过,笔试也是一定通不过的。
再一想,管他呢!
经历了,全力以赴了,不留遗憾就行。
3.
就这样,导游考试的笔试、面试都结束了。
我对通过这个考试没有抱太多希望,但也不免会隐隐期待奇迹的发生。
果然,奇迹发生了。
待到公布成绩的时候,我在网吧电脑上查到了笔试分数,三门都是60分。
居然通过了!
但为什么都是60分,还是有些困惑。
后来,跟同期上辅导班的同学交流,他说他三门都是40多分,没有通过。
又有同学说,当天雪太大,自己又没复习好,就没去参加考试。
于是,我推断,当年的导游考试由于遇到特大暴雪,缺考人数过多,按照60分及格线录不够,于是,便按照分数从上往下算够人数,这样来设置的通过线。
正好,我在这个人数范围内。
还好,我的面试也是通过的。
看到这样的结果,不禁有点儿后怕,我可是因为笔试考得不好,差点儿放弃面试呀!
幸亏我坚持去参加了面试,才有了这样一个好的结果。
记得考前最后一周,我因平时要同时兼顾功课、兼职、学生会工作,日常比较忙,导游考试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没有看完,临近考试那些天,我就每天晚上熬夜复习。
那时真年轻啊!连着几天,在宿舍过道裹着大棉衣,就着昏暗的灯光,晚上熬到三四点,甚至四五点。只要回宿舍睡一下小觉,清晨再起来去上课,白天精神依旧挺好。
就是最后一周的熬夜复习,把我的成绩送到了五十多分,不至于都是四十几分吧!
所以说,我整个导游考试是幸运的,但其中也有我努力拼搏不放弃的因素。
导游考试算是通过了,接下来,我的幸运还在继续。
想要做导游,按规定需要挂靠一家旅行社。
这时,前文中提到的我发传单认识的那木青,她得知我通过了导游考试,便给我说,可以让她男朋友介绍我进旅行社做兼职。
她的男朋友已经参加工作了,在一家比较大型的旅行社做导游。由于那木青这个同为蒙古族的男朋友名字以“巴”字开头,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巴顿”。
我来到巴顿所在的旅行社,他给社里负责新导游的同事交代了一下,让多照顾我,我还是挺感激的。
更幸运的是,在这家旅行社,我跟团实习时,所跟的导游姐姐居然是我的同乡。
这位姓张的姐姐,比我大好几岁,虽然我俩原本不认识,但说起家乡的一些人,彼此都认识,她还是我堂姐的中学同学。
于是,我跟着她带的团去了一趟天山天池。
乌鲁木齐旅游的短线被叫做“天-南-吐”,是指天山天池、南山牧场和吐鲁番,这三个一日游的线路。
在去天山天池的路上,除了学习如何讲解导游词,还要学怎么带客人进店。
去天山天池路上的店有以天山雪莲为主的药材店,还有就是和田玉店。
带客人进店,游客产生消费,就会有返点。
因为那个年代,导游员没有底薪,收入完全就是靠这个返点。
记得我们到了玉器店,客人们开始选购玉器了,张姐姐便楼上楼下地跑。
待到吃饭时候,我问张姐姐,你刚才为什么楼上楼下地跑?
她默不作声。
待到我们这个团的司机师傅起身出去,她才告诉我,是为了防司机抢单。
原来,每个团的客人消费后,玉器店会按照某个点把提成给导游,这个钱是要导游和司机五五分成的。
有的司机跑这条线多了,跟店里的人熟,就会在其中做手脚。他们把导游没看到的某个客人的消费,让店里人单独记在自己账上,把这个提点自己独吞,不给导游分。
听完这些,我瞬时觉得江湖险恶。
来时一路上有正常互动的导游和司机,到了利益面前,居然还会有这样的暗中争夺。
我不禁在想,等我独立带团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4.
跟过一次团后,我就可以独立带团了。
由于是兼职导游,又是新手,旅行社给我安排的团是最简单的“南山牧场”。
之所以说简单,是因为每次出团都是九座小金杯,接到的客人都是个位数。
除了人少,进的店只有一家玉器店,也就是说,创收的途径很少。
这种团应该是全职导游眼里的“鸡肋”。
可对于我来说,却非常兴奋,从小团开始,压力没那么大,而且下午四点多就可以回市区,一开始的工作时间也没那么长。
和我搭档的司机师傅姓冯,四十岁上下。
我们一大早接上客人,就驱车前往南山牧场。
那里有大片的草地,各类高寒树木,还有哈萨克牧民的毡房。
一开始,冯师傅还挺客气,我不懂的地方,会时不时提醒我。
第二次出团时,客人去参观哈萨克毡房,冯师傅就开始给我唠嗑。
他说他之前做生意,赔了不少钱,现在只能给旅行社开开车。他的驾驶证只能开这种九座小金杯,开不了大车。就是这个小车,也是社里的,不是他自己的。
他又说,他有个三岁的女儿,说着,把钱包打开,给我看他女儿的照片。还讲了一些和他女儿相处的细节,让我顿时觉得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父亲。
接下来,他给我说,我这样出一趟南山牧场的团,只进一个哈萨克毡房,进一个玉器店,赚不到什么钱,要给客人推大巴扎。
我说,大巴扎不是他们自己就能去看吗?
冯师傅说,大巴扎还有个自助餐,里面各种新疆美食,包括烤全羊,还能看高空“达瓦孜”(走钢丝),一共才168元一个人。
我没有看过大巴扎的“达瓦孜”,听他这么一讲,认为自助餐加上“达瓦孜“表演,一共这么多钱,应该是行业内的定价。
看冯师傅不断催促我推大巴扎的项目,我就给车上的客人们推了。
车上有一家四口人,姥姥、妈妈、姐姐、弟弟,还有另外一对情侣,一共六个人。
那一对情侣明确表示不去。
那一家四口里的妈妈有些动心,想带家人去看看,姥姥说不想去。
一家人犹犹豫豫的过程中,车已经开到了市区,那位妈妈最终决定还是要去看看。
待到把一家人带到大巴扎,我才发现,那个168元的自助餐是露天的,只是被一圈桌子围起来,在里面吃饭。
而看“达瓦孜”演出,不管吃不吃这个自助餐,都能看到。
我拿到自助餐老板给的返点,惊讶于居然能这么多。在我朝停车处走去,准备跟冯师傅会合时,看到那一家四口在说些什么。
好像他们已经发现了,这顿饭和他们想的不太一样,那个小男孩看到了我,他抬头看我的那一眼,让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个骗子。
我把返点的钱分了一半给冯师傅,手里拿着剩下的钱,不少,但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虽然我涉事未深,但那一刻,我十分清楚地意识到,我这辈子不要用什么方式谋生。
冯师傅开着车,要回旅行社还车,也算是捎我一程。
路上,他看出了我的不开心。
反正钱已经到手了,他讲起话开始有些肆无忌惮起来,他说,咋样赚钱不是赚钱?
正常收入贴补家用都不够,何况我还要时不时去抱抱小姐,说完,哈哈大笑。
我气得不行,心里想,骗子,好龌蹉。
接下来,我就开始跑天山天池的线路了,再也没有跟这个冯师傅有过交集。
好在跑天山天池线的司机师傅人比较好,事少,话不多,配合得还挺好。
5.
我内心还在为自己遇到冯师傅这样的搭档而顾影自怜时,一天晚上,接到了一个同上导游辅导班女孩的电话。
这个女孩子姓H,也是跨专业考的导游证。
她拿上证后挂靠到一个小的旅行社,一出团就是吐鲁番。
我那时很羡慕这种跑短线能去吐鲁番的人。听说跑一天的吐鲁番能赚两千多,因为景点多,进的店也多。
而南山牧场和天山天池,一天最多也就两三百,好了也不过三四百。
我在的旅行社是大社,导游较多,吐鲁番是完全轮不到我这种兼职小白的。
H凌晨两点多给我发了个短信,我正好没睡熟,回复了一下。
她便打电话过来,说她跟着司机师傅去吐鲁番火车站接客人,由于路上得罪了司机,到了火车站后,被司机丢下了。
我说,那客人呢?
她说,司机自己带着一大车客人走了,她此刻正一个人坐在火车站广场。
那时是夜里两点多,我不禁有些担心她。
才安慰了她两句,她就故作坚强地说她没事,反而宽慰我。
我那时好佩服她,身处如此境遇,还能这么镇定,一副没关系又无所谓的样子。
现在想想,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遇到这样的事,不故作镇定和坚强,还能怎样?
H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也不好,考导游证也是抱着多赚钱的目的。
看来,我们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就是要比别人多经历一些磨砺,也会成长的更快吧。
我劝她找个附近的酒店住下,她说她不住,舍不得花那个钱。
她给我说,她给社里打电话了,社里让正好大清早来吐鲁番办事的一个同事给她买一张早上回乌鲁木齐的票,她就可以回去了。
她说,夜里没有回去的火车,那个同事五六点就到了,没几个小时了,我就等着吧。
其实,我和H也没有太熟,在那次电话过后,大家各忙各的,也没有太多联系,再后来,便渐渐失去了联络。
但那个夜晚的通话,让我顿时清醒,相比H的经历,我遇到的冯师傅,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而类似我和H遇到的这些人和事,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应该还会有不少。
想要做成一些事,想要出去闯一闯,就要有面对这些的勇气,同时,更要具备解决问题的智慧。
想到这些,我便收起了那颗顾影自怜的玻璃心,就那么一瞬间,变得坚强起来,感到自己强大了许多。
那个暑假,我又跑了二十来趟天山天池,由于都是散客团,各种状况频发,而我又是新手,各类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十分累心。
以至于我在宿舍吃饭的时候,面前一张报纸上是一幅天池的照片,我看了一眼都想吐,因为条件反射是“闹心”。
这种一上团就心累,随时有问题会出现,需要我去处理的状态,跟我大学毕业后做班主任整天提心吊胆的状态还挺像。
只不过做导游是服务者的角色,姿态更低一些;而做班主任,虽然位置看似高一点,但面对的是一群半懂事不懂事的未成年人,不知道啥时候又惹出个什么事来,心更悬。
一个暑假的导游经历,并没有让我爱上这一行。反而是让我明白了,我可能不适合做哪些类型的工作。
年轻时多一些体验的意义不就是在此吗?
知道哪些不适合自己,就会缩小“适合”的范围,从而越来越迫近想要的“真相”。
可能是我只是做兼职,本身不够专业,才没有体验到做导游的乐趣吧。
我在导游辅导班认识的另一位同学W,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他在新疆做了几年导游,还读了个跟导游相关的研究生。
听他讲起来做导游的过程和经历,确实是非常专业,也很有水平,且乐在其中。
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业专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啊!
W同学在我兼职做导游的过程中,给了我许多帮助。我一有不懂的地方就会发短信问他,他每次都会热心回复。
过了很多年,W已经移居广州,再见面时,我问他,那时也不熟,你每次都及时耐心地回复,令我十分感激。
W则说,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系,但学校的各类讲座、活动都能遇见你,我想,你也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同学。
哦,一个努力上进的人,是会被别人看到的,也会更容易得到别人无私的帮助。
正如我遇到的那位克拉玛依的哥哥,他的名字我都记不得了,后来也没有再联系过,他是那么真诚地给我讲学习英语的方法,就像在帮助自己的一个妹妹。
如我发传单认识的那木青,她看到了我的上进与努力,在我需要时,主动给我推荐了挂靠的旅行社,令我十分感动,可惜的是,我们在毕业后也失去了联系。
这一路上,还有那么多帮过我的人。
每个人给我的感觉都是,就是想帮你一把。这些人里有的只是萍水相逢,有的已失去联系,有些还在联系,却没有回报的机会。
我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也会时不时提点与帮助年轻人。心中默想,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们,你们看到了吗?我在把你们传递给我的善意与温暖,继续传下去。
即便只是些举手之劳的星星之火,也是在为这个社会增添一丝光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