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I 闲扯刘备
上一章 I 第一卷 见龙在田:乱世中的飘零(二)初入职场的刘备
撰文 I 容蓝
三、声名外露的刘备
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后,刘备已经有一些家底了。《三国志》:
“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
徐州救陶谦后,又找陶谦借了丹阳兵四千。这点家底对于要成大业的刘备来说,虽是杯水车薪,但起码有东西能拿出手了。
这时候刘备正式投奔陶谦了,陶谦表其为豫州刺史,人家叫刘备刘豫州就是这么来的。但实话说,这个投奔是有点勉强的,我先买个关子,后面我一分析你就懂了。
大家注意,这是刘备再一次主动离职寻找新东家,甚至公孙瓒都不知情,就是说连离职手续都没办,就自动离职了。虽然此时刘备不再是公孙瓒的别部司马,而是在田楷手下为平原相,但田楷也是公孙瓒名义上的小弟,且故主之情尚在,再怎么样也是应该要招呼一声,这连招呼都不打就开溜,只能说明刘备心里不爽。
刘备的这次跳槽从一个市委书记一跃成为省委书记,这个跳槽是划算的,而且对于刘备来说,这个跳槽给予他的后续政治资本是丰厚的,所以即使勉强,他还是跳了。
在刘备跳槽到陶谦这里之前,有这么一件事情,在《三国演义》中写来是很意思的。说曹操为报杀父之仇围攻陶谦的徐州,陶谦打不过就求救于北海孔融。没错,就是那个小时候让梨的孔融。孔融正要发兵去解徐州之围,却不料被黄巾余党管亥给包了饺子,找他借粮,其实这借粮是假,要打你是真。这孔融先生书读得估计不错,但打仗却是个水货,再加上双方实力悬殊,根本就干不过管亥,孔融想到了请外援。且看《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对请刘大哥的这段说词:
“吾闻刘玄德乃当世英雄,若请得他来相救,此围自解,只无人可使耳。”
我去,当时天下,刘玄德先生算个毛线呢?比他能力强、势力大的大有人在,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把他甩出几条街。你不要着急,罗贯中先生这样写,除了他对刘备的喜爱,为他脸上贴金以外,也说明了刘备此时真的是有一些声名在外了,已经有资本、有能力被人家记挂在心里了。
最有意思的还不是这段。话说太史慈奉命到平原见到刘备,奉上孔融的书信后:
玄德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敛容答。就这三字,大家想象一下当时刘备的表情,我想肯定是手足无措、激动不已的:我的个天哪,那么有名的孔融也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个叫刘备的吗?何其惊讶?何其激动?
当然这件事仅见于《三国演义》,在《三国志》上压根儿没提过。
刘备从政之路虽起于安喜尉,但真正起色却是从平原令。在安喜尉的位置上因无故殴打上司搞得亡命江湖,而且那时候比较年轻。到平原令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已经三十二岁的刘备已经从一个黑社会带头大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帝国官僚。虽然官衔较低,但我们看到刘备任平原令后,随即又领平原相,这是一个跨越,是一个从基层管理人员跨步到中层干部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刘备的资历、个人能力、成熟度的变化,从这里,刘备开始渐露声名。
我认为刘备在平原是有政声的,也是有手段的。就像我们做HR的人一样,有人说没有开除过人的HR不是称职的HR,讲的是要有狠劲。我想刘备在平原是有狠劲的,犹如职场倾轧一般,刘备这时候碰到了职场的敌人。这个人叫刘平,因为不服气也瞧不上出生比自己低下的刘备做自己的顶头上司,就派人去行刺刘备。
《三国志》中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如下: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陈寿先生对刘备的喜爱顿时浪漫满屋:“其得人心如此”,让我似乎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陈寿在写这六个字时满脸的笑容。按照古人的腔调,老陈当时引声长啸了一声也说不定。但就是刘备这个捉放刺客的举动,为他又一次赢得了声望。我相信这个刺客回去后,肯定是明里暗里大肆吹嘘刘备如何的仁义,如何豪杰,如何爱民如子等等。
正是刘备这些运作,刘备在平原声名鹊起,前来投奔或参军的人是应之者众,所以才有这段开头写道的刘备拥有了一定的家底。我相信刘备的这些表现虽然包装痕迹较重,但肯定也不乏真诚,不然像赵云这样的人才、陶谦这样的老军阀、孔融这样的老夫子是不会那么认同他的。
下一章 I 第一卷 见龙在田:乱世中的飘零(四)徐州风云下的刘备
本书目录 I 闲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