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在农村里上学。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数学老师,管理特别严格。上课的始终老师的手上都会拿着一根小竹鞭,鞭子的一头是开了叉的,打到手心里虽不见血,却也会因为开叉的地方夹着皮肉而疼痛不已。老师借此希望我们能一举成才,跳出农门。每次看到老师一本正经的拿着竹鞭来上课时,我都会想起一句歇后语:按着鸭子吃食---白费力。
为了让我们认真读书,老师真是煞费苦心,效果好不好呢?不差,但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人不同于物,有思想有自尊.....,这个方法用得不好,孩子一产生对立情绪,怕是不想给老师读书的啦。
在我们那个年代,在孩子心里,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两种,一是为了父母读书,二是为了老师读书。原因很简单,父母交了学费,老师天天付出了劳动,所以才会天天念叨:“认真读书努力读书.....”
我是一个懒惰之人,既不想天天念叨让孩子反感,也不想出大力气来陪读,我想的是如何省时省力的让孩子自己想读书。就像拿个香肠挂在狗狗的前方,不用自己费力狗狗也能跑得欢快。
这根香肠是狗狗追逐的目标,对于孩子读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让孩子为之神往的目标呢?有了目标,孩子就有了读书的动力和方向。
在我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一不跟孩子说要认真上课,二不跟孩子说要努力读书。但我会跟孩子讲目标的故事。
比如那年,我单位领导的侄女考了湖南省的文科状元,我给我儿子讲了两个关于这个状元的故事。
一个是出成绩的当天晚上,她们家迎来了两位重要的客人,一位是清华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一位是北京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两位一前一后进了她家的门,把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放在这位状元的面前,专业任选。因为学习成绩好,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想上哪个学校就上哪个,看看,多爽呀!
二是讲有次状元考试得了第一名,把第二名抛了好几条街,状元在她家的床上开心的滚来滚去的故事。瞧瞧,把第二名抛开几条街,这个滋味,倍儿爽!
这两个故事融合到一块就成了目标---做一个有很多选择的人。如何才能够做一个这样的人,孩子从故事中就明白,要读书,且要读好书。
这个故事在十几年后我讲给了我的小侄子听,我小侄子听后摩拳擦掌:“姑姑,你说得我心里痒痒的!”
要想让孩子努力读书,不是天天念叨着孩子就会努力的,也不是被打呀骂呀就能够帮助父母实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的。就如文章开头我的数学老师一样,天天守着我们,对我们严加管教,一节课骂上十遍“你们这些死年猪”,费了大力气,却仍然收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用目标导向激发孩子读书,如同给狗狗的前方挂上一根色香味俱全的香肠,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爱上读书。到了这一步,想让孩子不读书,那都是天大的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