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19礼论篇诗解8事死如生善始善终
题文诗:
丧礼也者,饰死者也,以似生者,大象其生,
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情.
始卒沐浴,鬠体饭唅,象生执也.不沐濡栉,
三律而止,不浴濡巾,三式而止.充耳设瑱,
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掩面儇目,
鬠不冠笄.荐器冠有,鍪而毋縰,瓮庑空虚,
席无床笫,木器非斲,陶器不物,器不成用;
笙具不和,琴张不均,舆藏马返,告不用也.
生器适墓,俱象徙道.略而不尽,貌而不功;
趋舆而藏,金革辔靷,不埋不用,皆以重哀.
故其生器,文而不功;随葬明器,貌而不用.
凡礼也者,事生饰欢,送死饰哀,祭祀饰敬.
百王所同,古今一情.圹垄其貌,象室屋也;
棺椁其貌,象版盖茀;抗折其貌,象槾茨藩.
故丧礼者,明死生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
故葬埋者,敬藏其形;而祭祀者,敬事其神;
铭诔系世,敬传其名.事生饰始,送死饰终,
情通始终,终始善具,孝子事毕,圣人道备.
【原文】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1>,终始一也。始卒,沐浴、鬠体、饭唅<2>,象生执也。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3>。充耳而设瑱,饭以生稻,唅以槁骨<4>,反生术矣。设亵衣<5>,袭三称<6>,缙绅而无钩带矣<7>。设掩面儇目<8>,鬠而不冠笄矣<9>。书其名<10>置于其重<11>,则名不见而柩独明矣。荐器<12>:则冠有鍪而毋縰<13>,瓮庑虚而不实<14>,有簟席而无床笫,木器不成斲,陶器不成物,薄器不成内<15>;笙竽,具而不和;琴瑟,张而不均;舆藏而马反,告不用也。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略而不尽,貌而不功<16>,趋舆而藏之,金革辔靷而不入<17>,明不用也。象徙道,又明不用也,是皆所以重哀也。故生器文而不功,明器貌而不用<18>。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故圹垄其貌象室屋也;棺椁、其貌象版盖斯象拂也<19>;无、帾、丝、歶、缕、翣<20>,其貌以象菲、帷、帱、尉也<21>。抗折<22>,其貌以象槾茨、番、阏也<23>。故丧礼者,无他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祀,敬事其神也;其铭、诔、系世<24>,敬传其名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
〔注释〕
<1>“如死如生,如亡如存”当作“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见本篇末。 <2>鬠[kuò 音括]:束发。义同“髻”,把头发束起来。体:肢体,此指整理四肢、剪指甲等等。唅:古代给贵族办丧事时,塞在死人口中的珠、玉、贝、米等物统称“唅”,死者所含之物视其贵贱等级而定。 饭唅:把唅放在死者口中。 <3>式:通“拭”。 <4>槁:当作“皜[hào 音浩]”白色。 骨:当作“贝”。 <5>设:《集解》作“说”,据古逸丛书本改。 设:铺陈,此指穿上。 亵[xiè 音泻]衣:贴身上衣。 <6>袭:加穿(衣服)。 称(chèn 音趁):计算衣服的量词,套。 <7>缙:同“搢”,插。绅:古代贵族束在腰间的大带。 缙绅:即搢笏,指把笏(官吏上朝时拿的手板)插在腰带上。 <8>掩面:又称“掩”,死者的裹头巾。按古代礼仪,死人用整幅宽、五尺长的白色熟绢裹头。见《仪礼·士丧礼》。 儇[xuān 音宣],通“還”[huàn 音患],绕。儇目:又称“幎[mì 音密]目”,是用丝带扎在死者眼上的黑色方巾,一尺二寸见方。〖按〗“還”,今简作“还”,古有二音,音孩、音患。《集韵》:“還,音患。绕也,围也。” <9>笄[jì 音基]:古代固定发髻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固定发髻的笄男女皆有,固定帽子的笄只有男子才有。 <10>书其名:古代贵族死后,把名字写在明旌(又称“铭旌”,写死者姓名的狭长旗幡)上,用绛帛粉书。 <11>重[chóng 音虫]:死者刚死未葬时暂时代替神主牌的木牌。置于其重:指把写好名字的明旌覆在重上,所以下句说“名不见”。 <12>荐:献。 器:指明器,古代用竹、木、陶土等制作的随葬器物。 <13>毋:通“无”。縰,通纚[xhǐ 音洗]:古时包头发的丝巾。 <14>庑[wǔ 音午]:通“甒”,一种瓦制的酒器,形似今之酒甏。 <15>内:当为“用”字之误。一说“内”同“纳”。<16>貌:《集解》作“{豸頁}”,即古“貌”字。以下五“貌”字同。 功:(器物)精好。 <17>金:指代金属之器。此指“銮”,即挂在马嚼子上的铃。一说指马缰绳头上的铜制饰品。 革:指氏皮革制品,此指“鞅”,即套在马颈上用来负轭的皮带。 辔[pèi 音佩]:缰绳。 靷[yǐn 音引]:引车前行的皮带,一端系于马颈的皮套上,一端系于车轴上。 金革辔靷:在此指代拉车的马及其设备。 <18>这两句当作“故生器文而不用,明器貌而不功”。 文:礼仪,参见第一篇注。 生器文而不用:承上文“具生器以适墓,象徒道也”,“象徙道,又明不用也”。 明器貌而不功:承上文“略而不尽,貌而不功”。 <19>版:通“轓”[fān 音番],车两旁挡风尘的厢板。 盖:车顶盖。斯象:当作“轼蒙”,“斯”是“轼”之音误,“象”是“蒙”之形讹。轼蒙,就是前面车轼上的皮革覆盖物,又称“鞎”[hén 音痕]。《尔雅·释器》:”舆革,前谓之鞎(郭注:“以韦靶车轼。”),后谓之鞎(郭注:“以韦靶后户”)。”一说“斯”是“靳”字之误,“靳”通“鞎”;“象”是衍文。 拂:通“笰”、“茀”[fú 音拂],即遮蔽车后门的皮帘。 <20>无(無):通“幠”[hū 音呼],覆盖在尸体上的单被。 帾[chǔ 音楚]:通“褚”,覆盖在棺材上的绵被。〖按〗《康熙字典》:褚,覆棺之物。《广韵》:丑吕切,音楮[chǔ音楚]。 丝:指遮蔽棺材的丝织品。 歶[yú 音于]:〖按〗《荀子集解》:丝歶,未详。盖亦丧车之饰也。或曰“丝”读为绥。歶,读为鱼,谓以铜鱼悬于池下。 缕:通“柳”,见第十九篇注<4>。 <21>菲:挡门的草帘。 帷:围在四周的帐幕。 帱[chóu 音绸]:帐子。 尉:通“罻”[wèi 音位]:小网,指网状的帷帐,类似今之圆顶帐。一说“尉”是“幄”之误。 <22>抗折:都是承重的木材葬具。折的形状如木条子制成的床屉子,它放在抗的下面,横跨在墓穴上,犹如墓穴的天花板。抗的形状像折,但更坚实,它置于折之上、坟冢之下,直接承受泥土的压力。 <23>槾[màn 音慢]:通“墁”,粉刷过的墙壁。茨[cí 音慈]: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番:通“藩”,篱笆。 阏[è 音饿]:堵塞,此指挡风尘的门。 <24>铭:刻在钟鼎等器物上记述生平功德的文字。 诔: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的文字。 系世:指《帝系》、《世本》之类,它们是记载帝王与诸侯氏族世系的谱牒。
〔译文〕
丧葬的礼仪,就是按照活人的情形来装饰死人,大致地摹拟他的生前来送他的终。所以侍奉逝世如同侍奉出生,侍奉死人如同侍奉活人,对待人生的终结与对待人生的开始一个样。刚死的时候,给他洗头洗澡、束头发剪指甲、把含物放入口中,这是摹拟他生前的操作。如果不洗头,就用沾湿的梳蓖梳理三下就可以了;如果不洗澡,就用沾湿的毛巾擦三遍就可以了。填塞耳朵而设置了充耳,把生米喂入口中,把贝塞在嘴里,这就和出生时的办法相反了。给死者穿好内衣,再穿上三套外衣,把朝板插在腰带上但没有钩紧腰带的钩子了。裹上遮脸的白绢和遮眼的黑色丝巾,束起头发而不戴帽子、不插簪子了。把死者的名字写在狭长的明旌上,然后把它覆在死者的临时神主牌上,那么他的名字就看不见而只有灵柩十分明显了。送给死者的随葬器物,戴在头上的有头盔似的帽子而没有包发的丝中,瓮、甒空着不放东西,有竹席而没有床上的竹铺,木器不作加工,陶器不制成成品,竹子芦苇做成的器物不中用,笙、竽具备而不调和,琴、瑟绷上弦而不加调节,装运棺材的车子随同埋葬而马却牵回去,这些都表示随葬的东西是不用的。
准备好了生前的用具而送到墓中,这是模拟搬家的办法。随葬的器物简略而不完备,只具外貌而不精制,赶着丧车去把它埋葬掉,但拉车的马及其设备却不埋进去,这些都是为了表明随葬的东西是不用的;模拟搬家的办法,也是表明那些随葬的东西不用了。这些都是为了加重哀悼之情的。所以,生前的用具只起礼仪的作用而不再用它,随葬的器物只具外貌而不精制。
凡是礼仪,侍奉出生,是为了润饰欢乐之情;葬送死者,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哀悼之情;祭祀,是为了修饰恭敬之情;军队,是为了装饰威武之势。这是各代帝王都相同、古今都一致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是从什么时代传下来的。所以墓穴和坟冢,它们的形状像房屋;内棺外棺,它们的形状像车旁板、车顶盖、车前皮盖、车后革帘构成的车厢,尸休与棺材上的被子、丝织麻织的遮蔽品、棺材的遮蔽物,它们的形状是模仿门帘和各种帷帐的;承负坟冢、覆盖墓穴的葬具抗折,它们的形状是模仿墙壁、屋顶、篱笆和门户的。所以,丧葬的礼仪,并没有其它的涵义,而是为了彰明生死的意义,以悲哀恭敬的心情去葬送死者而最终把他周到地掩藏好。所以埋葬,是为了恭敬地掩藏死者的躯体;祭祀,是为了恭敬地侍奉死者的灵魂;那些铭文、诔辞、传记家谱,是为了恭敬地传颂死者的名声。事奉出生的礼仪,是装饰人生的开始;葬送死者的礼仪,是装饰人生的终结。这终结与开始的礼仪全部做到了,那么孝子的事情也就完成了,圣人的道德也就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