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列车前进的方向
乘坐地铁的时候,每次列车启动,我总对列车前进的方向表现得难以置信。
它们前进的方向似乎总是与我潜意识里期待的方向相反。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我对方向本没有概念
抑或是我的一部分自我,对于将要去的方向一无所知
因为无知,对于具象的东西总是表现的难以置信
对,就是这个表情
当然,不排除另一种可能
我是一个方向白痴
2.关于眼睛
我总觉得眼睛疼
刚开始觉得是配镜出了问题
重新配镜以后
反而疼的更加厉害
我心里知道
不是新配的镜片不准
而是,我们对于拥有盔甲这件事情
最直观的反应就是
越发有恃无恐
3.关于杜撰
不知是得益于九年制义务教育
给我夯实的基础
还是别的
我总是在表达自己的时候
随便想一个词就用
用的是熟悉的字
数学老师应该欣慰我的排列组合还不错
事后一查
发现这个词的确存在
且,但,不是我这种用法
每每,我都觉得我同宝玉见解一样
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没错,都是杜撰,但人家先到先得,原创,首发,不是你杜撰还有谁?
杜撰自有杜撰的妙处
非妙手,然偶得
4.关于冥想
我无法像印度人那样冥想
也不知是否进入过冥想的境界
但我的脑子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想东西
小时候跑去上学的路上
自言自语,分饰几角,脑子不断转动,给不同的角色想台词
初中,高中的时候,睡前,梦里,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题型
大学想的少了,我的那些饱满的情绪被七七八八的影视剧引着,发泄不少,因而留给自己的不多。
现在,上班的车程我通常这样安排:
醒来喂蚂蚁庄园的小鸡,赶车的时候驱赶一下来偷吃的小鸡,收一下我的蚂蚁森林能量,然后20分钟左右陆陆续续收完其他人的。
玩几局开心消消乐
吃两个包子
闭眼眯一会儿
等闹钟提醒我要换乘
下车,看一看行人,看看分发报纸的老人和他穿的制服
看一百次也不够
上1号线
进微信,微博等,看看大家的状态,看看订阅号的文章
然后出站换乘
5号线上瞅一瞅列车两旁的风景
出站,步行,等班车
刚开始几天,我对漫长的行程感到兴奋。
在上海2个小时出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开始还能看看报纸,带着kindle看看书。可是看书容易过站啊,我不看书都能过站,何况看书?所以还是不要让kindle背锅了,路上看书作罢
后面开始习惯和麻木
路上刷手机,刷手机,还是刷手机
所以我电总不够用
到现在,我觉得我用眼过度,要调整
于是把卸载的酷狗音乐又装上,打开,放我健哥的歌
手机放好
嗯,把护颈带戴好(别笑,我还买了护腰带)
闭上眼
谢天谢地,我终于开始冥想了
等等,哎不对,一首歌还没放完,突然想写东西了
灵感这东西说枯就枯,说来就来
前几天我还跟小宇说起来呢,我微信公众号为啥不怎么更了
一为回来晚,疲乏
二为我的电脑老了卡得不行
我同他讲,我得换个电脑,换个桌子。以及,换个台灯,他补充道
才能有写东西的feel
其实不然
这跟你有了盔甲以后更加有恃无恐一样
你有了好的环境你的心神一部分跟着美的环境飘荡,无法集中
反而闹市,反而拥挤局促的空间
静下来
身体各个部分,所有的我
聚集起来
更显生动,活泼
这多矛盾啊
不,这不矛盾
当饱暖不能使你欢乐,你便得寻其他的去处
而身心俱疲或者环境恶劣
你的所有零部件便都只忠于你自己
5.关于距离
距离这个概念对于我而言
一直在变,在延伸
我记得我六年级跟着带队老师去市区参加作文比赛
那是我第一次坐公交车
隔着老远,闻见汽油味就犯恶心吐了
好在发挥还可以
但回程的路上
我愈发觉得这距离遥远无比
我每一分每一秒都盼望距离缩短一些,再短一些
高中每次休息乘车回家也是如此
身体的不适将这40分钟的距离撑得特别开
晕车的毛病一直带到大学
不过慢慢的,开始适应了上海的车程
40分钟于我
超级近!
然后上班了,是一个小时
再然后是两个小时
然后,周六竟然从浦东坐两个小时车去了松江
只为看一眼粉黛乱子草
途中经过佘山地铁站
我竟惊叹,佘山在这儿,好近!下次来玩!
拜托,之前你一直说佘山很远好嘛!
照这个节奏,周边游都不用自驾,等身体壮些,骑车去都行
习惯,让我跟距离之间磨合出了一种绝妙的默契
重点是,我原本需要12换1再换5号地铁,刚开始几天我刻意注意到站时间,不看手机也不眯着,所以清楚自己在哪里,在哪条线上
而最近开始,我在地铁上突然将目光从手机上抬起来时,竟有些恍惚,不知道自己何时换乘的,嗯,我与这路线已经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家人朋友都劝我换房子,我突然觉得这种远,慢下来的距离让我舒适,内心安宁。
乘坐地铁,仿佛冥想。
另外,一根烟的功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岂不很没意思?
我选择一张地铁票坐出环游上海的感觉
此刻健哥说,
当春风掠过山岗
依然能感觉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