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老师好!同学们好!
首先这已不算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的作业,倒更像是自己有感而发的一封信。
人生如书,今年的八月虽为疫情所困,但从另一缘起的学习经历来解读,又不失为是自己人生之书中的一章经典段落。
几年前的一天,女儿发信息来说:“老爸,给你推荐一个很棒的读书公众号。”这就是小墨老师的深夜书桌。后来时常阅读小墨的读书文章,渐渐的就很喜欢小墨老师充满清新和睿智的文字。阅读一本书是要讲缘分的,看来跟着小墨老师的成长学院学习也该是一次邂逅美好的机缘吧。想当初报名的时候还不清楚到时候有没有时间能完整的去学习听课。七月底南京突发疫情,于是得闲在八月初,心怀一份莫名的期待和激动,开学了,上课了…………一转眼,八月份就过去了。正如多多同学所感慨的那样:时间好快呀!投入学习起来,真的不用理杂七杂八的事儿。小桂子班主任说“这不就是心流状态嘛,完美!”是的,时间真的好快!这一个月来,我仿佛穿越时空重新回到自己的高中时代一样。在小墨老师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我在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小墨说小时候上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怎样从农村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城市的大学,又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在大城市立业安居。想起小墨说的一句话:“梦想不是说拍一拍脑门就能有的,实现梦想需要努力,我们寻找到热情和梦想也是需要努力的……. ”在我高中时期,真的不记得有没有拍过脑门,即使没拍过也清晰地记得我那时寻找的梦想就是要上大学,实现这一梦想是我那时认识到的唯一的人生出路。我的家乡地处淮河平原,是五十年代由部队把十几万亩的芦苇荡,沼泽地拓荒开垦成大片可种粮食的土地,成立的体制叫农场,类似于东北的北大荒农场那样,虽然比不上北大荒农场那么大,但土地也是人均几十亩的样子,尽管有不错的机械化程度,劳动强度也是很高的。农场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我高中时期就开了多门农业相关的课程,记得到了高二下学期末文化课就全停了。这严重违背了我寻找到的和正在追求的梦想。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退学回家,用梦想的力量开启了我高三一整年在家中自学备考的征程。我能清晰的记得我设计了完整的一整年到一个月,一周再细化到每天的自学高考学习计划,每一周的周五我安排一个通宵学习日。从此在连队的西园麦地的小路上,无论春夏秋冬,刮风无妨只要无雨,清晨天蒙蒙亮都会有我读书的身影。少年真好!青春真好!每天都会愉悦在一种追求梦想的光芒中度过……..一年很快过去,高考结果的现实与梦想差距很大,毕竟在农场的学校基础太差,那时候八十年代也没有电脑和百度。第二年想去县城中学复读,当时特殊的家庭情况交不起复读学费,再以后就在农场务农,十一年后来到了江苏开始了打工生涯。然后慢慢地在南京立足安定安居下来。如今半百已过,时常回忆往昔,最铭心的是当年虽然年少追梦未实现,但那单纯追梦的一年经历一直在自己的记忆中闪着光芒。而在农场务农的十年余,我却一直耿耿于怀,甚至于在我的日记里被比喻为我生命里的十年浩劫。如此纠结半生的心理阴霾,终于迎来了奇妙的时刻。就是听到小墨老师关于卢梭《瓦尔登湖》的智慧解读,体验了农村和城市两种不同社会结构的生活经历,赚了!!!醍醐灌顶,脑洞打开,顿悟觉醒而解锁。
说到这里,回到作业的几个问题,顺其自然就不做1、2、3排序了。回想并反思当年我的自学状态不仅是独自学习同时也是完完全全的独自思考,而且几十年来在阅读学习上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尽管现在早就有了电脑和百度,还有了知乎等……但我切实的感觉到这个八月,我大大地进步了!请相信60后的自夸是有所担当的。记得八月初交第一次作业,我是极其艰难中提交了平生的第一份思维导图作业,当我参考看了同学们的作业以后,我知道那应该是最差的一份,但平生首次的意义已经远远对冲了最差的感觉。之后我开始阅读参照《思维导图》里的相关图例,在认真做好每一课新的思维导图作业的同时,厘清小墨老师讲课的逻辑关系,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去有意识地训练这方面的能力,现在我已经感觉到门推开了。学习完小墨的课程以后,我自己真实的感到收获太大了!作业中的1、2、3条是排不了的。通过课程学习,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阅读状态、思维状态处于怎样的一个阶段。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阅读以及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的基本训练,长期的佛系阅读顺应本能,遇到问题又以年龄大了的自圆其说而原地踏步。上完小墨老师的课程以后,在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从独自思考到独立思考,都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尤其是刻意训练自己的提问习惯,使之成为本能。想起小墨说的追问追问再追问,齿轮转动。我太熟悉了,我们农场麦田遇到干旱季节,万亩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这种柴油发动机用来抽水抗旱,Z型的摇把插进问号的孔里,用手握住第一圈启动很重,然后两圈,三圈….越来越轻,追问追问追问…产生动力,齿轮转动,越发省力,发动机启动,出水洒向麦地。
我自知需要消化的知识点很多,但脑力老是跟不上,惹得吸血鬼我都不怕了。
我读了秀娥同学此心安处是吾乡,甚有同感。其中小墨老师鼓励评语令我前行的叙述,非常有共鸣。我非常清晰的记得我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下放女知青,马莉老师。有一次在班上朗读了我写的作文《春天》从此我喜欢上了语文。看到小墨老师在作业后的肯定和表扬以及同学的鼓励,我尽管有些诚惶诚恐,但内心是非常感激和感动的。
或许是年龄的原因吧,以出世的心态感受入世的生活。阅读使人愉悦是我这个年龄更为重要的目的。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经典,陶醉其中易。人生是一本书,愉悦其中不易。每一天的生活经历,都是自己人生这本书的内容,倘若缘起际遇的经历有着真善美的存在,心流的共鸣,那么书中就会增添精彩的经典内容。蒋勋先生说:天地有大美,任何艺术也不可能比人的生命本身更动人。这句话原由母亲爱自己的孩子说起的,我觉得同样适用于人与人真诚交流和美好的交往中。小墨老师源于品质,在不断的阅读滋润中生长的心灵力量,在讲课的语言中,在文字里无不释放着惠及他人的正能量,和同学们互动分享中处处洋溢着真诚和善良。在学习中体验着难能可贵的本真交流和关心,这本身就是相关独我联想的宝贵经历和体验。再者,我猜想着同学们中,包括小墨老师,很多大概都是九零后和我女儿同代的年龄吧。尤其深刻的是小墨老师在说到陪伴小房子的日常中爱的表达,爱的暖意,异常温馨。听着课我的脑海也出现女儿的画面,每次到上海看女儿回来,送我到地铁口临别时女儿就会说“老爸抱一下。”于是我就轻轻地抱一抱女儿,女儿就会像小时候一样轻轻地亲一下我的脸颊。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就会因幸福而冲动地发散联想,下一步的行动灵感就是我要站在宇宙的角度,纵横捭阖游说世界和平,不过每次两分钟后我又都克制住了冲动。
话痨多了。
最后,再次感谢小墨老师!感谢同学们!感谢这个缘起的八月!也感谢在这个八月遇见依旧无龄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