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经常加班
80后:不想加班
90后:不想上班
最后一届的90后也告别了高中时代,走进大学生活了。
大学生们又迎来了毕业季。
网络上有句话说:“毕业即失业”。
从大学的象牙塔,步入职场,既有欣喜,也有焦虑。想当初毕业时都不了解职场是什么,转眼已经工作十几年了。虽然说退休年龄可能继续往后拖延,但是人的职场生涯真的很短很短,可能只有三五年的光景,剩下的时间都是复制了。转眼之间,已经工作十几年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十几年的职场生涯,悟出一个道理:工资是个大陷阱。
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看薪资待遇之前,先看一张图。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到35岁,如果没有混到高管,那我就只好选择创业了”。身边朋友大部分是是这样,在大公司做高管,薪资待遇都很好;自己创业,项目发展也不错,发展好的还能拿到融资,做到细分领域的老大。当然,还有的已经“失业”了。
根据1万小时理论,一项工作要做专,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坚持5年,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建立个人呢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中间换个工作,换个行业,可能又需要另外的5年。也就是说,刚毕业的一两年,要迅速的弄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样六七年就过去了。30而立,又面临着养家养孩子,能够投入到职场的精力就少很多,尤其是女性。
企业组织架构一般属于金字塔式的,管理层少,基础员工多,这就注定了有一批人不能如愿走到管理岗。
当然,走技术路线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
不过,现实是很多岗位技术门槛并不高,这样就尴尬了。
这样,35岁之后的工作,只是35岁之前的一个重复,发展、升值空间就小了。
35岁之后,如果要选择创业,也是一个很好的路径。这个问题不能等到35岁之后再考虑,至少30岁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去积累人脉和技能了。在这个时候,选择一个创业方向,还有5年的时间来去筹备。等到创业的时候再筹备,那就太晚了。如果在一个领域,打工并不能做的很成功,创业成功的概率就更低了。
最后,给大家一个工具,对个人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更好的规划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