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读的是博恩·崔西的《吃掉那只青蛙》,技能类的书有很多会被当成鸡汤,但这本书不是,它也不是全理论式的教学,而是告诉你很多可以经得起考验去实践的技能技巧。全书有21个章节,21招秘诀帮助你将全身心投入到重要的工作上,拒绝拖延,以最好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多的工作。基本上十分钟左右就能看完一章,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周,总共用时3小时左右,这次就文中提到的几只巨丑的青蛙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每天忙忙碌碌,但却一无所获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高考时光,我想那段备战高考的激情岁月很多人都难以忘怀。从高考到大学的跳跃,其实是很宽的一条鸿沟,而我就是那个掉进沟里很久才慢慢爬起来的人。大学的生活可能太过安逸,我竟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来来如何去定义,于是我开始用忙碌来麻痹自己,读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可能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谈不上喜不喜欢,而是我压根不了解自己的专业;打着积极实践的名义往返于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之间;借着广交朋友的口号沉迷于各种老乡校友班级聚会;为了不挂科在考前熬了多少个通宵备战考试。我不知道那段日子留给我的是什么,是丰富的活动经验吗?不是,除了每周一次的无聊的例会和无数的拉赞助策划,剩下的就是各种评优晋升;是优越的人际关系吗?不是,除了酒桌上的倾情相述、称兄道弟,而真正成为朋友的却少之又少;是专业知识的积累吗?不是,除了醒目的考试成绩,真正学到的专业知识基本都还给老师了。我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有着同样的经历,恍然间四年就匆匆而过,是遗憾、后悔,亦或是无奈。好在可以保研继续学习,我想研究生这一年的成长进度不亚于本科四年的成长,我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可以好好的潜心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在空闲时间看看书、跑跑步,可以结实一群优秀的爱学习的小伙伴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想这种转变的唯一变量就是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确切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2.制定了满满的计划,但从来没有实现
是否还记得自己放假前的信誓旦旦?是否还留着自己的各种计划表?我以前也是一个爱做计划的人,但也是一个从来没事实现过自己计划的人。以前每一次放假前总是写好各种学习计划,然后信心满满得看着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满满当当的计划表告诉自己这个假期要潜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回到家的第一天,想着好不容易放假要先休息一天又内心愧疚的觉得第二天要好好加油了,第二天你又觉得要先看看剧玩玩手机再学习结果一天过去了你还是没有放下你的手机,于是这样周而复始每天忧心忡忡的结束了假期,然后计划假期要做的事情你一件也没有完成。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反正我有无数次。我仔细分析了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我们太自信,制定计划的时候定了一个百分表不能完成的计划;其次是我们自己的意志力太差,不能抵制住诱惑;最后一个的话是行动力弱,没有说到做到的勇气。我现在依旧会做计划,但与之前不同的是,我现在制定的计划基本能完成百分之八十,也能愉快地度过假期。
3.科技的时代,逐渐丧失的学习力
与高中不同的是,大学很多的课程学习基本上是老师引导然后自己去学习的过程,所以理应上大学的学习应该是更自主更自由更自律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暂且不说应试教育的体制如何如何,单就发达的科技带给我们的影响就足以摧毁很多人的学习能力。手游的发展成就了多少手机党,其实我也曾经深受其害,我大概迷恋了几个月的时间才从中脱离,那种感觉至今回忆起来太痛苦了,为什么我一个从来不玩游戏的人会迷上王者荣耀迷上吃鸡,因为游戏的设计者想尽了各种办法把你留住。一开始玩是因为朋友邀请的,想着大家一起打打游戏放松放松,这样一次两次后你就会发现游戏的刺激,特别是对于我这种没有玩过游戏的人更觉得新奇,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我那段时间真的是疯了一样的玩了一两个月,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有点可怕。我现在明白了那些沉迷于游戏不吃完不睡觉的同学的处境,他们也想过要从游戏中抽离,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现在我对游戏都敬而远之,因为设计游戏的人太懂得游戏者的心理了。
感谢您的关注,下周会细读并分享《非暴力沟通》,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