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之滥竽充数

      战国时代,爱好音乐的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是喜欢许多人一起,声势浩大的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等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在齐国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南郭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是好投机取巧,也喜欢拉帮结派。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通过搞关系终于设法求见了宣王,并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如果能让他进入乐队,必然会效果更好。博得了宣王的欢心,宣王就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真正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一点也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宜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声势浩大的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优雅的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汗,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齐湣(mǐn)王让他吹竽。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趁着夜色赶紧溜走了。

      从此就有了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南郭先生虽然过了一段好日子,但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名不副实,根本不是什么乐师,也没有什么真的本灵,全凭浑水摸鱼,并且还毫不知耻,早晚成了天下人的笑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成语】: 滥竽充数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
    曹老师大语文阅读 514评论 3 2
  • 齐宣王傻大个,南郭先生在说谎,滥竽充数不算数,逃之夭夭跑的快,跑得快!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齐国...
    愚者愚心阅读 3,120评论 0 0
  • 滥竽充数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https://b...
    翟树纯阅读 5,909评论 0 0
  • 动物学校的运动会前一天,每个班级都集中练习了各自的入场式,有的班级做操,有的喊口号,有的戴...
    装睡的猪阅读 511评论 0 0
  • 战国时期齐国的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因为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显示自己做国君的威严,所以他...
    solarsystem太阳系阅读 2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