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经过大学校园,到处挂着横幅,上面写着,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征兵入伍,两年有13万经济待遇。约摸算了下每个月有5千块,在云南算是中等以上收入了,应该会有人为了钱去吧,但肯定也有人不是因为钱去的。那就以是否因为钱去入伍分成两类人,看看这两类人到底有何不同?
为钱去的那一类学生,当然不排除他对当兵有兴趣,但是钱却是第一考虑因素,因为有13万的待遇所以选择去当两年兵。而不以钱为第一考虑因素的学生,其主要考虑因素是兴趣,是对部队有向往,想去体验部队生活,圆自己一个军人梦,顺便还有13万补助,何乐不为?
这两类学生进了部队后心态会有区别吗?想起十几年前,我大姑家表哥成绩不错,大姑因为家穷,大学学费没着落,为了不用交学费,硬是逼着他填了南京炮兵学院,开学时表哥死活不愿意去,还是被大姑连踢带骂给赶进校门去的。为了钱,他不得不违背自己心意,为了钱他不得不屈服。外人想想都觉得不舒服,他自己不知道是如何克服过来的。而那些向往军校主动考进来的学生呢?他们进校门时应该绝对不是父母踢进来的吧,他们的脸上应该挂满了梦想实现的开心与欢畅吧。
这两种心态在坚持上应该也有很大的区别。为了钱不得不屈服,当然也得为了钱不得不忍受,忍受环境中的一切不如意,强迫自己去适应环境,直至接受或者麻木。而没有钱的压力的另一类人,他们因兴趣而来,因向往而来,如果当发现环境跟他们想象的不一样时,当需要承受的挫折和苦痛是兴趣扛不住的时候,他们会有为了钱不得不忍受一切的想法吗?他们不会有,因为他们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他们还有其他选择,放弃的成本对他们来说要低得多,他们负担的起。我想我那个表哥后来竟然在军校坚持下来,还留在了部队应该跟心态有关,他除了坚持没有其它路可选。
这又让我想起80后和90后对待辞职的态度。与90后相比,80后对待辞职要谨慎的多,几乎不敢裸辞。而经常会听到某个90后小朋友悄无声息地就把老板炒了。
究其原因,恐怕也跟心态有关,而心态又很大程度上跟钱有关,跟匮乏有关。80后一代大多还是从相对匮乏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60后的父母更是从匮乏中存活下来的,他们对待钱的态度基本上是钱难挣,为了钱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忍的。于是他们的这种金钱观也影响了80后一代,在他们看来,生活压力这么大,需要结婚买房、还房贷养小孩,处处需要用钱,为了那份工资他们也得扛下来,忍下来,哪敢随随便便辞职,基于相对匮乏下的选择不会是自由的。而90后一代他们在相对不匮乏的条件下做出的选择,不会像80后以金钱为第一考虑因素,而以自己的兴趣为第一考虑因素,相对来说更随心,但给外人感觉会显得很随意。
我并不想比较这两种心态哪个更好哪个更不好,因为不同的心态是不同的环境产生的结果。在匮乏的条件下,当然是要保证先生存下来,所以金钱的确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而在非匮乏条件下,生存问题不再是个问题时,考虑因素就会从钱上升到自己的心,这时的选择相对来说更加自由,扯开了经济这个问题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