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 一个思考问题的问题少年 2021-10-18 17:42
果实成熟,从树上掉落,和树便没有任何关系,人人都可以享受果实的美味,而无需在意它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 ——题记
2013.01.04
“学霸”——大学里时常被同学们叫在口上的名字。平时班里同学上课认真听讲,喜欢问老师问题,学霸!楼梯走道上有人背书,学霸!寝室里有同学在大家玩的时候翻了几页书,学霸!听说你在一个好的大学,那你肯定是学霸!考前狂背书,干什么,当学霸!
也难怪,很多人就这样不经意之间当上了学霸,这时候,学霸似乎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甚至有种嘲讽的味道。人人上一句“开启学霸模式”赢得众人围观。这是对别人表面虚假的评价,还是对自己的讽刺呢?
在我看来,真正的学霸不仅仅是体现在读书上,成天抱着书的一定是学霸吗?就像拿剪刀的一定是理发师吗?也许是因为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的位置太重了吧,认为“书”是一切。学霸体现在一“学”字,乐于向书本学习,乐于向生活学习,善于质疑,敢于质疑。随时保持空杯心态,吸纳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他懂得什么是真的让自己快乐,不是学分绩,不是赞扬,不是奖学金。远比这些东西好的多的是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充实的灵魂。所以没有读过很多书的人也可以是学霸,为什么不呢?在大学,很多人不敢当学霸,学霸似乎是一种异类,似乎被他人排斥。真的是这样吗?平时听大家谦虚的说,我不是学霸啦,这以后连看书都要小心翼翼,真的需要这样吗?
学霸确实是个很高的要求,当个学霸不容易呀!这段时间一直犹豫,纠结,自己想要学到真本事,却又太在意那些偏见,弄得小心翼翼,结果是事倍功半,现在的学霸确实需要一颗强大的心灵。但我相信,我会朝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别人做如何评价,实在是分析不过来,他们并不真的了解我,只有我才能把握自己。而且要找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确实也不容易呀!能找到很多说你好话的人,却找不到一个批评你,提中肯意见的的人,朋友也是需要交流和沉淀的,慢慢来吧。
2013.01.13
能看到我这篇日志的人我想默认你们为朋友,因为我想把自己想的告诉你们。我的苦闷,我的烦恼,我的疑惑,我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要问我有朋友吗?我想说,我有很多朋友。是吗?但让我惊讶的是我却找不出一个知心的朋友。
我一直活得很假,一直活在外界赋予我的角色里,那可能是你们看到的我。曾经的我以此为荣,因为得到赞扬的感觉确实很好,荣耀渐渐掩埋了真实的我,一个有血有肉,一个无拘无束,一个随心所欲的我。我羡慕你们的真实,羡慕你们的叛逆,羡慕你们被老师批评。可是我却做不到。我怕犯错,怕失败,但我不愿努力,没有恒心。我一直没有什么目标,我的目标来自外界的压力,来自别人对我的感受,我找不到自己,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感谢我去了X高,虽然高考后我感觉不到我在那个地方呆了三年,但我的问题彻彻底底地暴露了出来。我强硬外表下的自卑,我的不确定,我的虚荣,我的不踏实。这坚定了我的Y中之行。别人都在为学分,为高考冲刺,我在和自己抗争。如果没有这些压抑的情绪,我想我会很好吧,因为我很积极,很向上,很热情,有爱心,很正义。但它们十足的困扰了我,我怕与他人交流,敢想不敢做,犹豫,在意别人的眼光。那段时间,可以说问题不少,我苦恼,伤心,却找不到任何人倾诉,他们也只是知道学习累,不知道我是心累,只是想有人在认真听后,给我以坚定的鼓励,希望有个人知道我的苦闷。
如果没有那操场,那后山陪伴我,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坚持下去。到了那里,听着音乐,我才能面对真正的自己,那个胆怯,小心,怕受伤的自己。风景是没有感情的,但它们能耐心的倾听你,只是倾听。
其实问题一直困扰我,一时的快乐会把它掩盖,考上大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环境,过去的荣誉一去不回,又是新的开始。我做了很多,翻阅了资料,咨询了老师,为的是找到问题。我很高兴,问题终于浮现了,可惜没有人可以分享我的快乐,因为他们不知道,不知道我的内心挣扎和释放。我还是活不出自己,尽管我知道刻不容缓。就像我想学习,想接受新的知识,但仍在课堂上提不起精神,我对考试不上心,不关心成绩,不是因为我放得开,而是我实在找不到理由努力,为我自己而奋斗。我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纠结于别人的情绪。因为我不喜欢的实在太多,我讨厌人和人之间的客套不真诚,寝室的关系看似很好,可是每当没有水的时候,都表现的矜持;垃圾桶满了,没有人去管它。开始我很主动去做这些事,后来也困惑,值得吗?我太容易轻信他人,可能仅仅由于一两句客套,以为是关心。
在前进的路上,仍有很多磕磕绊绊,我很困惑,也一直纠结,对我自己的定位,对外界的看法。我讨厌别人的夸奖赞扬,讨厌虚假,可自己并不真诚,并不真实。我要做自己,我知道这需要太多努力,毕竟十多年的积累,要改变确实很难。
拿起电话,不知道打给谁,我想说真话,想述说,可是没有人懂我,如何好打扰别人,说不断,理还乱。我一直担心自己会变,变得认不出自己,但我知道那是成熟,必经的过程,那意味着承受压力,意味着随机应变,意味着淡定。意味着清风吹不起涟漪。现在我一个也不具备,我需要学习。
我放不开自己,敞不开心扉,可为了能让别人了解我,我必须要做自己。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有些人往往只知道你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要做自己。但真正朋友必须要慢慢了解适应的。
我没有认真地了解过别人,更没有让别人真正了解我。我有苦说不出。我太想让别人知道我,可能这样我会好受一点,这些年,听惯了表扬,太多,太腻,不真实,我并没有那么完美,我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小毛病,因为这和外界认为的我相违。
真的好希望有一个人能懂我,至少我的困惑在她(他)看来可以理解,知道我为什么有这种困惑。我并没有活在自己的世界,但被困在自己的世界了,走不出。
其实这是第二篇,第一篇被我不小心删了,比起内容,第一篇更为具体,毕竟花了我3个小时。内容完全不一样,但性质一样。不了解我,没关系,我会让你们慢慢了解我。我想让你们看到那个更为真实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那样的时刻,可能你们都有倾诉的人吧,我不知道。我会坦诚的面对自己,下次看到你们的时候,我会更自然的。
只想让你们知道我,不需要问我,也不需要开导我。我和你们一样,没有差别。有了问题,会解决的,我不怕。怕的是周围的人只看到你的一面,留你一个人苦恼,烦闷。我想呈现一个多面的我,本来不需要用文字表达,用行动可以说明。可是如今相处时间更少, 都有事情要忙,这是唯一的办法。你们能够关注我,我就很开心,开心的是你们知道那个真实的我。
小时候的我很快乐无忧无虑,没有和父母发生太多争吵,拥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我很单纯也很懵懂,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自己有很多东西。那段时间我活得很自我,我成绩优秀,虽然不拔尖;我综合能力很强,能歌善舞,能说会写。有组织能力,老师总会把很多事交给我做。我很喜欢自己,因为我很出色。别人总是会以羡慕或者学习者的态度看我,在他们眼里我是很能干的。小时候的我,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我活在一个很完美的世界里,我是不会承认自己有什么缺点,我会掩盖,因为外界的压力,我不愿让别人认为我不行。
进入高中,一切的光环全部黯淡,我迷失了自己。当发现自己不再拔尖收到重视后,我开始怀疑自己,贬低自己,我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再简单的眼神我都会理解为嘲笑,我从心底接受自己一点也不完美,我否定了以前的一切。我活得很卑微。我不再敢和别人交流,因为我没有底气,没有勇气。我在意别人的态度,把别人的高兴荣耀之上,想着尽量适应别人,让他人开心。我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的快乐,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的笑,一样的自信,一样的阳光了。我被动的改变着自己,我不敢拔尖,只想在发卷时听别人一句,我也一样,然后高兴地分享“苦恼”;我不愿奋斗,没有目标,整天像是活在阴霾中。在他人的笑声中求得丝丝的安慰。然而我内心也有一个自己,只是她太渺小了,我找不到她,我失望,苦恼,伤心痛哭。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真的难受,她们只知道我很伤心,知道我脾气不好,知道我喜欢独处,可能还为我的状态深感奇怪。一肚子的苦水憋在心里,父母知道我的脆弱的的另一面,交流了很多,却没有让我从内心真的释放。回到县城,面对一大帮以前的同学,我更是压抑,他们以为我很好,我又如何解释呢?我太想让别人知道我的伤心,烦恼,可是他们不知道,解释太麻烦,我用虚假的笑应付,表示自己一切还好。从那以后,我特别讨厌听到别人表扬我,以我为榜样,我觉得不值的,我不是那样的人,但谁又信呢?他们只知道曾经的大队长,老班(同学),考上X高。那些叔叔阿姨们急切的想让我介绍学习方法,成功经验,我能说我不知道吗?那几年,太难受了,还好自己还能熬过来,也是自己太想找到解决方法了吧。高中的我有太多想不通想不明白,曾经没有的问题一涌而现,这不是偶然,很感谢这是必然。
大学,我要活出一个全新的我,一个真实的我。这个我不再是别人定义,而是由我自己做主,做那个能干,爱出丑,贪玩,兴趣广泛的我。我不敢做自己,因为我一直苦恼做自己会和与人交流相违背,担心做自己很自私,忽略别人的感受,犹豫做了自己会遭到别人的不满。一直以来我为别人付出了太多太多,我被别人圈定了。我感知不到周围的世界,周围的美好,同学们会因考试抱怨,会谈很多好玩的八卦,会说好多身边的事,他们活得很真实,而我只有麻木,对周围的世界一点也不上心。那是因为自己被困住了,一直以来烦恼、忧虑,从而忽略了他们。我要跳出来,要相信真实的自己是美好的,有缺点也是美好的。曾经的我拥有的品质一直还在我身上,我没有变,只是我要有勇气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偏见,去完善自己。我觉得自己很充实,很快乐,我坚持着自己的路,一步一步。
现在,我可以说,我已准备好,未来我来了、、、、、
2013.05
淅沥小雨,阴暗天空,总给人一种感伤的情怀。
早上,精读课的Presentation,同学讲到了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触及到最近发生的毒生姜、假羊肉事件。昨天看到的报道,山东农民用毒农药给生姜喷洒,好的生姜运送到外国,有毒生姜销售给中国人。有人用老鼠肉替换羊肉,只是为了利益。十足的感到中国人的素质到底去了哪里?为了一两个小钱,难道全然不顾他人的性命吗?这也是中国监管制度,教育制度的缺乏。监管跟不上,难免有漏网之鱼,可是如果为了防止问题发生,订立一项项规定,套索,这不是拴住自己的脚了吗?谁也不愿意戴着镣铐跳舞啊,可是短时效益也只能如此。
监管是一种硬性的规定,用外在的力量来束缚这人的本能。而教育可以由内而外的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学校图书馆的选座位机器,学校想通过这样的机器解决学生占座的问题,想起刚来学校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参加图书馆使用培训,“不许占座”清清楚楚的写在资料上。同学们怀着对图书馆崇高的敬仰,遵循的馆内规定,可久而久之,也仿佛跟随潮流般地加入了占座的大潮。最后到竟然连别人空了老久的座位都不会问一下,权益问题显得十足的渺小,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初高中老师教的道德问题全然没有了价值,因为没有人选择坚持,就算有人坚持,最终也选择了放弃。
晚上,食品安全课,老师再一次说到了,近期发生的食品问题,毒生姜,假羊肉,农夫山泉、、、、、、问题又一个个摆在了眼前,可是我们除了说,还能干什么?课堂上继续的睡觉,继续的沉默,继续的漫长的等待。不由得又想起一篇课文,上面说到现在的大学是把学生当做消费者来服务,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这样。我想学生觉得上课是煎熬,老师何尝不是?仿佛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无人配合支持,然而他们又能说什么呢?星期三,课上,老师终于说了几句估计很久就想说的话,“你们还是趁着年轻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记记对你们有用处的东西,将来用得上。拿出手机,发发短信,看看网页。只是诸如你在哪里的问题,没有多大意义“在大学,学生是自由的,这也就赋予了学生一种权利,如果不喜欢老师讲课,可以拒绝不听。虽然是选修,但是只是为了学分,没有多少兴趣。也许这也有peer pressure 原因,有很多确实想积极发问,始终没有足够的勇气做自己。
回到宿舍,一如往常的打开了电脑,好友发来信息,说到了安徽籍女生跳楼事件,人大女学生跳楼事件。这是星期二发生的事,就在我们楼下,当时我并不知道,后来听说了,也是没有多大的反应。也许是来人大,听到类似的事已经麻木了,真是替她的父母感到悲伤!很难想象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家庭、学业、爱情、关系、、、、、、又何必深究!斯人已去,已无法挽救。这样就能跳楼,即使学位高又有说明什么?写作课上看到的文章,标题是”Children Need to Play, Not Compete"这从美国小学参加课外运动说起,孩子在家长的要求下参加运动,目的是争个输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体育运动已没有了趣味,只是机械的重复着动作,完成要求。好可悲,美妙的童年呀!
也许这就是这个社会带给我们的,只有竞争赢家才能出人头地,每个人都不得不吸引进这种竞争机制中。大学以前,学生为了分数比拼,唯一能让他们如释重负的是好的成绩.为什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希望班上达标人数越来越多,学校期待的是好生源。因此,钢琴声不美了,只是无聊的背谱,练习,比赛展示赢得荣誉;舞蹈不漂亮了,盲目的模仿大人的动作,失去了天真和美好。想到之前参加的一个性教育项目,当时确实有犹豫,始终觉得谈论的东西太露骨,不容易接受,容易尴尬,最后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的。渐渐知道,性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有关心理的教育,有关责任的教育、、、、、、它涉及的面太广了。在老师的讲解中,同学们发出“啊,现在才知道的”感叹,用一个更开放的态度对待科学。
很多人以为自己懂了很多有关性的知识,我想说,几张有内涵的图片,有内涵的笑话,色情的视频能说明你真正了解它吗?每每涉及有相关的话题,那有深意的笑真是让人作呕。中国的性教育是个敏感的话题,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过早接受性教育,会增加未成年性行为的几率。可是到现在,还没有权威的研究证明这个担心。从美国的一个研究表明,接受性教育的青少年,比未接收性教育的青少年早孕概率小。为什么现在中国的艾滋病人群逐渐低龄化,患乳腺癌、子宫癌等妇科疾病的人也低龄化,在遥远的非洲还存在摧残少女心灵的割礼?可以说是性教育不足吗?很多人觉得性是个上不得台面的词,觉得有些事说出来是羞耻的。性给人留下的很多是阴暗的一面,以为没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过它。
性教育涉及到交往,沟通,卫生,心理,态度,能力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应该对它存在偏见。学校里纷飞这各种教育机构的宣传单,上面写到诸如参加XX,和XX一样达到XX水平的话。周末,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手里是某某补习班的资料,真伤心孩子的童年就这样淹没在一本本教课书、一个个培训班里了。现在很多教育教会了学生如何拿高分,却没有教如何提升素质,教会学生如何争取成功,却没有教如何面对失败。
虽然生活应该是美好的,但所谓享受生活,诗意的栖居可能也只有停留在古代了,现在的速度快的惊人,人们努力让自己适应着时代的脚步,不被淘汰,很多人包括我很多时候可能都不知道意义在哪?很少有人再看看身边的风景,只是麻木的赶着自己的路。再回到跳楼事件,来到大学后,紧着的弦被松开了,从安全封闭的环境一下子被暴露在很多问题前,如何解决,如何减轻心理负担,似乎之前没有被教过。只能一步一步地从头再来,步步摸索着前行。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高校的学生会跳楼,有的会犯很多道德上的错误。我想问:这究竟是谁的错?
静26.05.2013
好久没有静的感觉了,校园里繁盛的鲜花不能给我静,林荫道不能给我静,操场的走道不能给我静、、、、、、浮躁的心翻腾着,急切的想要把自己的新鲜事公之于众,赢得别人羡慕的目光;和周围人欢心说笑,只是想感受那种笑声带给人的愉悦,掩盖种种的烦闷压抑;为了活动放弃了很多大课,熬夜两三点,多次迟到专业课,还是像上了马达一样停不下来、、、、、、感觉时间跑得太快,不停地奔跑想要抓住它,可是它却一次一次把我摆脱。我好像没有了感觉,拼命的想要用相机记录即将消失的光景。周围牛人很多,活动很多,讲座很多,机会很多,那么多那么多的东西,看的人实在眼花缭乱,仿佛快要失去了方向。Where is my way? What I have to do to save these time? Nobody tells me, because nobody can understand me exactly except myself. Live the way I like, and face the surroundings with a light heart. Keep on going.
3.01.2014 失去
躺在床上,不知怎的,白天所有的快乐情绪全无,突然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看完“来自星星的你”,看似一个快乐的结局,却看出无限的感伤。虽然都敏俊可以瞬间移动来到爱人身边,但是是否每天也会担心是不是他随时都会从身边消失,如果是我,我会。。。
自己真的是个十分胆小的人,怕被别人笑话,结果真的成了笑话;怕犯错误,结果犯了很多不像错误的错误;怕失去,结果好像一直抓不住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一次演奏会上认识她,半学期之后,她回到原来属于她的学校;她走后,又找到一个可以互相倾听的朋友,可是,再过几个月,她也要离开北京;一年前了解她,维持了将近两个学期的友谊,半个学期后她也要到异国深造;寝室朋友,那个曾经吵吵闹闹不停的人一个月后也要去交换了;那个曾觉得了解我的人,也渐渐淡出了视线。。。。。。
第一次有过这样的感受是高三复读,记得那天晚上,独自躺在学校操场上,望着满天的星星,不过路人的眼神,莫名其妙地哭了。一年的时间太短了,从相识,相知,最后快要打开心扉的时候,却一个个都走了,留下地只剩下回忆,而你却无能为力。
乔伊斯甘愿做世人的公敌,有时想想,这样未尝不可。当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有何故太在意他们?任凭你讽刺,任凭你抨击,心灵反倒自由许多。精读课上老师从想将他人同化的角度讲他人是敌人这个道理,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把自己包裹的像刺猬,难以与他人亲近,是怕付出代价,怕拥有过后再失去。
很怕孤独,喜欢身边有人说说笑笑,喜欢别人把你当做朋友,这样会很充实,至少心灵上很充实。现在不知道怎么了,宁愿和别人保持距离,我怕在乎,怕伤心,怕离别,其实有时候一个人也挺好。太容易付出感情了,有时候也自嘲,总是被骗。
该怎么办?倘若敞开心扉,怕自己同情心泛滥,不够坚强;倘若保护自己,未免在别人眼里是个很冷的人,掩盖了真实的那个自己;现在唯一想的是心灵变得强大,收敛自己的眼泪,唯坚强的人才能抵御生活带来的飞沙走石,不轻易的出卖自己的感情也能精挑细选出那个值得信任的人。身边有多少过客,他们都只是在某个阶段陪伴自己,要以感恩的心活着,但也未必悲伤离别,这个时候自私是不能的,你不能把一个人据为己有,毕竟他们也有自己的天地拼闯,而你也许只是他们身边的某个过客。
唯一能守护住的就只有和你最亲的两个人了,两个会在人生道路一直陪伴你的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你,比起让你有所成就,他们只是关心着你的冷暖健康,你伤心了没有人比他们更伤心,你不能对不起他们,你要好好地爱护自己。
07.03.2014 依赖自己,忠诚的伙伴
外面的世界可真可假,需要练习自己洞察力的敏锐,并不能全部依赖别人。一直以来,倾向于把这个世界看得亲切,单纯,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我想的那样,是非分明,好和坏有明显的界限。喜欢去相信别人,因为会以为别人都是很真诚地在表达心里的想法。其实有很多事并非想象地那样简单,不能一概而论。世界上有多少人口,每个人有多少想法,岂能一两句话就说的清楚别人想的是什么?当然,这个并不是说需要把这个世界看得复杂,而是要学会洞察,学会保留,不是轻易地下结论,不深的可能过几天你都会反驳自己。
虽然全球化加剧,但是这个世界总体来说是多元的,也是复杂的,以前我会认为这个世界上不是男的就是女的,现在走在街上,身边的人你能说他绝对的男人绝对的女人吗?很难吧,表面上是男的,如果心里认知是女的,你又如何下结论呢?老师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男人想做变性手术,但他是个同性恋。表面上是男人,内心认知是女人,可是是一个同性恋,所以虽然表面上是男女在一起,但是难道这个男人不痛苦吗?他本身是想以女人的身份存在这个世上,可是上天却给她一副男人的皮囊。我们总喜欢对一些现象作出评价,甚至指手画脚,试问,你真的完全了解来龙去脉了吗?还是盲目跟风呢?一个犯罪的人难道就是完全的罪无可赦吗?那些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难道没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吗?1+1一定等于2吗?一直以来倾向于别人给自己答案,很多东西不是应该需要自己去弄明白吗?把权威的话当做教条的人必然是可悲的,没有经过推敲随意做出评价的人也是不值得推崇的,学会拿,学会掷地有声!
以前只要是别人的夸奖,必然内心喜悦非常,哪怕是素昧平生,也会选择去全心全意地相信这个人。现在看来,不管外界是批评还是褒奖,自己内心要有一个准绳,而不是被别人带着走,要学会自立、自尊。总以为有朋友是世界上幸福的事情,因为你会有人想要去依赖,你想要得到安慰。所以内心的界限清楚的就是是我朋友的关系好,不是我朋友的保持距离,甚至是避免接触。可是朋友走了,你才发现你是如此地空虚和孤独。对世界保持友好,并不意味着你向这个世界妥协,你还是那个你,是那个独立思考,开放心态的你。多聆听身边的人和事,不至于你离这个世界太远,也不至于有时候走入思想的死胡同,思考的东西要用在生活当中才算是学有所用。
08.03.2014 共性求生存,个性求发展
阳光明媚,在食堂找了一个最偏僻但是却充满阳光的地方。突然想起了中午读完书回到宿舍,三舍友兴高采烈地邀约吃饭,寒暄了几句,虽然想过是不是该多花些时间和她们相处,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人吃饭。有时候想着是不是该和周围的人一样,至少别人觉得你是友好的,走在路上不至于觉得尴尬。觉得嘲讽的是,很多班上男生女生谈论很多的东西我竟然都不知道,虽然觉得无关紧要,但确实知道的东西闭塞了许多。交换,考试,八卦,学分,,,,,,
可能自己不想让自己抹杀了个性吧,想到宿友,除了睡觉的时间在一起,基本上是早出晚归。开发着自己的兴趣,唱歌,吉他,语言,跳舞,学习,有太多太多想要做的事,时间一长,觉得距离也越来越远了。交流的时候难免会觉得别人会有陌生感,所以想要以一种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她们,但是觉得有时候很累,因为并不是我自然的状态呀。有时候和陌生人交往仿佛要放开些,因为一次见面,不需要太多时间维持,你无须太在意别人是什么样的,做自己就可以。而我以为在一起要磨合,要妥协,会觉得太累。所以朋友认识的多,真正的想要说话的人却无非几个。
自己想要个性,却因为觉得会被孤立而否定自己。既然想要走自己的路,有何故在意别人怎样呢?共性不是妥协,这也需要练习。不太擅长社交,怕是改变了自己。可如果你能把持住自己,别人也只是浮云了。Montaigne 说过my life has been full of terrible misfortune most of which never happen. 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很多让自己忧虑的事其实都是自己胡思乱想根本不会发生。所以不用太在意别人是否孤立自己,别人是否瞧不起自己,因为这些可能都不会发生,别自己吓唬自己。想要融入一个集体,就学会微笑,商量,开玩笑,这些都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就就像做自己,自然就好。想什么就去做吧,老是想不会发生的事,不止自作孽吗?
喜欢阳光,不需要别人和你同样喜欢阳光。共性与个性需要平衡,偏向那一边都不好。只求个性,完全自己想做什么就是什么不可能,只求共性,没有自己也不行。慢慢学会平衡,而非偏激走极端。
总结一句,认清自己,承认自己,拥有原则,否定自己,改变自己。
24.03 14 既“节目清单”之后的术业有专攻之我见
节目清单还是值得回味,突然又有了新的看法。电影想要表达的是社会极度分工化,使得人不停的从一个角色换到另一个角色仿佛机器一般,最终破灭。
术业有专攻,从好的角度来讲在社会上立足需要自己有专项的技能;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从社会用不正确的方法扭曲的角度,即忽略了人认知发展规律,将人的多种可能性变成单一的可能性,变得单一化。
最值得一说的是文理分科,恶狠狠地给学生画两个圈,让他们往里跳。单纯可爱的孩子懂什么,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奴隶。想起那副漫画,在糊里糊涂当中就成了“残疾人”,这并非自主选择,而是被动地从两者中选其一。不知道其结果是什么,只是谈谈想法,经常听到文科同学讨论理科同学,说不懂感情,满脑子只有数字;听理科同学说文科同学只会说不会做。整个风气将学生变得单一,难道文科生不能探究科学领域,理科生不能成为文化先锋吗?到了大学,本以为可以自由支配自己,专业的压力,同学的压力,时间不足,没有太多功夫去问问自己真正想要干什么。过了大学呢?还有时间吗?有! 自己熟知的人,有很多都是最后从事了原本不属于自己专业的工作,还很快乐。他们一直不满足,一直在选择,可能有些人会用一生,他们相信自己的可能性。
想起古代集大成者,很多人都是横跨各个领域,游刃有余,不是他们比我们出色,可能是在那个物质,精神匮乏的年代,他们会更有时间探索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吧。想起爸爸那辈,生活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很多家长眼里,学最重要,其他的家长包了。出来成绩顶尖,连鸡蛋都不会剥的人,能力出色,却用自己能力伤害他人的人,难道不是悲剧吗?
记得今天在汽车上看到的广告,北京地铁安全行驶第一人寥明,有28年的工作历史。他叙述说,曾经技校毕业一门心思只想考大学,师傅说,你就好好开车吧。第一年大年三十晚,出洞口望着车窗外明亮的烟花,而身后空无一人,他哭了。从此一开便是28年。如今地他多的是责任和沉稳,我看到屏幕一角清晰地写着“中国梦”,我笑了,你问过他如果再给他28年,还会选择当司机吗?
中国有这样的人是幸运的,在佩服他的坚持的同时,也替他没有能坚持感到可惜。毕竟社会时代因素,像这样的人还有多少?
正值年轻时,就应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社会是提供机会的,并非囚禁人的。未成年的教育,除了知识,更多的应该教予生活态度,如何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而非本末倒置。大学,是孕育人才的摇篮,而非束缚人的囚笼,还像中学似的仅仅为学分而努力怎么行?大学更应该给学生多的机会探索。庆幸自己在一所综合性大学吧,因为从来没有给自己定过目标,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大学,在这里看到很多可能性,也越多地思考。也希望还在迷茫的人们不要太在意周围的目光,以前失去的就应该找回来。不知道中国的这种现象何时能改,在此漫长的过程,让我们做会思考的奴隶吧!
假设将这种现象极端化,未免人和人之间很难沟通交流。并非语言上的,即使说的同一种语言,不同领域的人如同鸡同鸭讲话,也需要翻译了。所以即使是男女朋友之间,也会找同一领域的人,世界虽然多彩,人却变得单调了。是雪白的天使,还是雪花,还是晶体???
16.03.14
和朋友聊天,聊到择友标准。听着简单的亲爱的树洞,思绪飘飞。最近心情不知怎样觉得被上天宠爱着,朋友打电话联系,遇上很多靠谱的人,上着自己喜欢的课,生活再也不能这么好。担心会有哪一天,突然这些东西不属于我,可能太美好的缘故吧。有时候甚至觉得生活被别人羡慕着,感到紧张。想到之前颓废的状态,真是有了很大的转变,能继续坚持下去吧。不要以为自己生活太美好,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
很多时候惯于关注生活,不善言语,不喜欢被束缚,麻烦解释一些东西,你看在眼里就好。
在我看来,真正的知己需要时间沉淀的,那个人要有犀利的眼神洞察你的内心,又能宽容尊重你不给你下定义。他(她)能从你的话里听出弦外之音,能从你的文字里看出你的感受,察觉你的担忧,焦虑。他(她)熟知你的性格,但也不会同世俗以一贯的态度看待你,你在他眼里是鲜活的。
乐观的人也有忧虑,骄傲的人也有自卑,单纯的人也有烦恼,大大咧咧的人也有胆怯;关键是那个人会尊重你陪着你改变。
在一般关系的人眼里,快乐意味着永远无忧无虑,安静意味着与世隔绝,温顺的人没有发脾气的特权,四川一定爱吃辣,东北人粗犷,江南人就是呢哝软语;优等生的标准是成绩要好,差生的进步让人惊讶,优生的退步是不可理解;电视剧里清纯的明星闹出绯闻引起一片哗然,这就是stereotypes的力量吧。虽然能让人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评定标准,曾经认为第一印象很重要,不免评价出错。现在认为那是在别人看来,于我还是保留意见,日久见人心。保持你的真诚,会有人欣赏你的。
2014.03.16 叛逆精神之可贵!
叛逆意味着拥有了自我意识,叛逆意味着不迷信权威,叛逆意味着走向成熟与独立!
在中国这样一个家长式的国度,小时候受父母老师支配,长大后受上级支配。一直以来,叛逆是个贬义词,是不听话,为什么听话?什么是听话?所有的话都该听吗?是因为意识到了这样的生活不能让自己满意,才想着改变,很多人会陷入无尽地思考痛苦之中。当然叛逆方式多样,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不建议自毁式,损害他人利益的叛逆,方法不可取。
大部分的人想叛逆却不敢叛逆,顺从,随大流,可能会有意识到不满意,可怕的是一辈子仅仅成为玩弄于社会手掌间的棋子,看着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又不平,看着别人比自己好,又羡慕,总是被动地被别人改变。
真正有所成就的是那些能叛逆,敢叛逆,会叛逆的人,他们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改变什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加的快乐。
在中国这样的人实在太少,可能是文化氛围太过浓烈,束缚了人的发展。很多时候并没有将现实看得很清,或者说人们的问题真的调查的很清楚吗?举个例子,我并不赞成读经典,尤其加上学分的要求(如果你对课程有自信,相信有学生感兴趣,还需要用学分来压人?),经典本身是好的,关键是这个方法好不好,对学生有没有用?如今,大学还依旧像中学一样,纠结着学分不放,多少好的需要深入思考研究兴趣的东西加上学分就是庸俗,学分重要在于它是一个衡量的标准,但非唯一的标准,现在将学分的神化,更是让这种标准让人怀疑,假设没有学分限制,还有多少学生会学习?正确对待学分的态度,我认为不是刻意为之,就是一个衡量自己水平的工具,竞争是有的,但为了竞争而竞争有多少意义呢?而且学生课程太多,每个人都很忙,再加上这样的强制性学习,可能对大部分不感兴趣的同学或即使感兴趣的同学来说都是压力,因为实在没有时间,泛泛而学和凭兴趣精学你想选择哪样? 当然还有很多大学,根本不管学生,任其“自由”发展,深受应试教育(包括不良好的家庭教育)其害,又无引导,会不会一直迷茫下去…
每个人都是天才,都有很多潜能值得去开发,关键在于有没有自我意识,敢不敢去改变?有没有勇气承受外界不解的压力。天不能救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一种制度的改变需要多代人的参与,这也需要一种叛逆,如黑人争取自由,先让自己进步,再改变他人,我们是中坚力量!
Still in the Moment
- ---致有过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11月19号,也已经有一天了,世界照常旋转,生活还在原有的轨道上继续。第一次我和死亡擦身而过,不过那死亡发生在别人身上不是我。
好像盛夏的玫瑰突然凋零,年轻的生命也黯然消逝。不知道为何有这样的冲击?只知道中午在路上偶遇因为不熟而没有打招呼,之后噩耗便传来,更讽刺的是,晚上一起合作展示的女生一脸镇定地说那是她同学的男朋友。世界就是这么小,它想给你惊吓的时候,总是毫不留情。
为什么一个看似光鲜亮丽,拥有很多朋友的人会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真的没有那么一个人是可以分享自己痛苦,让自己还有勇气在这个世界生活的?要么自己无比强大,因为使命感和责任感容不得你自暴自弃;要么找到一个支撑,哪怕是一摊软肉也还能站起来••••••
以前的我固执地单方面认为朋友就是应该互相倾吐,而我也会是那个能够倾听的人。我对他人真诚,我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朋友,而别人和我有着一样的想法。但为什么人们不愿向自己的朋友倾诉,而是选择自己承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问题。
还没有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友情分三个阶段,真诚、真心和真情。有些话只能是你和那个和你有真情的人分享,它是自私的。很多的朋友之前唯有真诚甚至伪装的“真诚”。
鉴于自己的性格敏感、开朗又羞涩,我很庆幸身边交往的大部分人都很真诚。当你对世界微笑的时候,世界也对你微笑对不对?我可以很愉快地聊天,而伪装的成分很少。和他们在一起我是一个真实的人。在一起是因为相投,因为都是不遮掩的人。可是这也只是一部分的我,所以在大多数朋友面前展现的我是不一样的,因为只能在有限的时间接触,做着有限的事。在一起是很愉快的,但交流也仅仅局限在所进行的事情上,没有其他延伸。
有那么几个人,和他们在一起,你讨论的不仅仅是事,你也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不仅知道你做事的态度,也会从你的情绪感受你的另一面,他们更了解你。你不会遮掩,你愿意给他们说。友情的第二阶段是真心。但也许这种真心只是单方面的,你对另一个人袒露心情,他尊重你但是会愿意更多地听而很少发表意见。这样的你其实也比较幸运了,至少可以找个人发发牢骚。
有这么样的人,他会时不时打个电话给你,说好久没有联系了想知道你在干嘛;也会评论你的行为、观点,说仅仅提供另一种思维,想让你想得更全面一点;平时像个影子,关键时候跳出来;同时你对他也是一样。友情的第三阶段,真情。你对这个人绝对忠诚,就像是另一个自己。别人可以理解自己,但只有相互理解,不谋而合的默契才能让理解生效。他也许帮你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你知道他永远不会背叛自己。
在生活的舞台上,你是永远的主角,不同的时间段会和不同的主角演对手戏,而永远不会变的就是那个男二或者女二,他们就在你的身后。如果你现在有很多朋友,请不要停止寻找,也许你的心灵足够强大,人生难得一知己,有一个让你分享的人是幸运的。如果你找到了这个配角,一定要珍惜。
这三个阶段的朋友都拥有的人,绝对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全世界。但是这不是对脆弱的人讲的,就算是有全世界,对自己不自信,对自己不负责,这样的世界又有何意义?那些没有朋友,冷眼看世界但是拥有自己的人,孤独虽然难受他们也会享受;那些没有自己就算有朋友的人,到现在为止我认为不存在,他只能称作是个影子、、、、、、
感谢你,哪怕只有过一面之缘。生活的杂乱无章让我已经忘记了人还是需要思考的。做思想的行者,贴近生活不能和他离得太远,就像学校在接二连三的事件发生之后却不会增加窗户围栏,他们离生活太远。愿远方的你安好、、、、、、
2014/11/20
忆往昔,峥嵘岁月
如今空旷的教学楼承载了多少学子希望
时隔两年,又一次来到了这个地方。心情相比两年前多了激动,少了不确定,多了稳重,少了不踏实。终于回来了,那个曾让我哭让我笑,给了我希望,鼓励我成长,教会我坚强的地方。
归属感非与生俱来,但除了初中所在的学校,第一次觉得自己能和这所学校那么相投。毕竟是同命相连的伙伴呀。
他就像个初长成的小孩,还稚气未脱。赤裸裸的教学楼,光秃秃的草木,原始的操场,干涸的小溪,充满趣味的后山。丝毫没有刻意的修饰,朴实而真诚。他也会犯错,还动不动发脾气。最初总是会来几出停水停电的恶作剧,一旦发起怒,哭闹起来,更是山洪暴发之势,不可阻挡,地板可是遭殃了。
博翔楼外,绿意浓浓
但我依然爱他,因为他总会给人带来希望和能量。还记得,因为不能适应一个人的孤独,怯怯地在雨后的操场上奔跑,肆意挥发不争气的泪水;还记得被满山鲜花吸引,偷偷钻过网洞,小心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快乐;还记得擅自做主,瞒过老师没有交手机的小小担心和自豪;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单曲循环<missing you >;还记得为了购物倒公交折腾一个下午;还记得偷偷将信塞给喜欢男生,却被他那些倒霉室友看到的脸红心跳;还记得曾以为自己找到挚友,鼓足勇气找她聊了一个晚上,说了很多美好的计划;还记得因为一朵花、一只死猫而引发的生命感慨;还记得疯狂地找同学传歌,晚上听着广播笑着睡着;还记得因为门外新增的小摊周六晚上又有了新的娱乐项目;还记得在最后冲刺的时间里,结识了和自己一样纠结但是心地善良的哥哥;还记得因为管理纪律和班里不好惹的男生发生了争执,一个人跑到顶楼找去顶楼独自自习的东哥哭了半节课(当时还不是很熟悉呢);还记得凭着厚脸皮,而不费吹灰之力将东哥劝回班里上自习的小小开心;还记得因为自己的任性和老师作对的紧张感;还记得讲话丝毫不留情面的石头,温柔可爱的黄妈,风趣幽默的榕榕,笑起来像个小女孩的小娟,高挑美丽的梅梅,憨厚从不发火的老张;还记得铁嘴涛哥,书法大师泽元兄,画画小王子玮哥,模仿达人英语课代表,“满嘴跑火车”的霖平兄、、、、、、一年的时间,可能对于我们还是太短,很多名字也已经忘记,但是在人群中我会认出你们的笑脸。
从相知到相识,原本孤独的心也渐渐打开,原本脆弱的心也慢慢变得坚强。原来我一直都不孤独、、、、、、
此时,诞生的是新的希望
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一直以来失败者便不被人看好。而这样的一个班刚好聚集了一批伤痕累累的loser们。看完了glee,我对这种失败有了另一层的理解。其实偶尔当当失败者,说不定也是一件好事。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维方式,换一种态度生活。因为你是失败者,因为你和他们不同,所以你才更用力地发出属于你的声音,所以你才能静下心来叩问你是谁,所以你才去迸发出潜力,所以你真的就与众不同。
在我眼中,所有人都是优胜者,因为他们的自信,他们的笑容。第一次,成绩在我心中的地位并没有高过一切,我试图去发现他人的优点。也许现在还是分数主导一切,也许每个人还是不能完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许还是迫于生活、迫于生计去生活。
一定不能忘的是你还有潜力,还有希望,你还可以拥有另一种生活。
校园的花草,一同长高
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氛围,才会产生特殊的感情。我第一次不会因为自己不擅长任何运动而自卑,你会被接受、认可;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我对这所学校的感情超过了对人的感情,但是没有和你朝夕相处的伙伴,没有各种挫折,没有各种感动,何处来的感情?草变得茂盛了,花儿开了又谢,四季更替。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告诉我们,再美好的时光,也是充满着欢笑和泪水的,且行且惜,回是回不去了,只有向前看,珍惜眼前的人,储存过去的经验,为了未来的理想生活而努力。永远怀着初来乍到的赤子之心去面对新的人和事,我觉得我们就还能找到当时最好的状态。
莫相忘,且珍惜
小心翼翼地回到了原来的教室看了看,离食堂最远的一座楼,读书时最高的一层,很难想象当时是如何突破重重阻力飞奔到食堂的。教室里也还保留着高考时的样子,座位好像变多了,桌椅摆放的位置也变了,可惜同学们各奔东西,不知还有没有机会一起坐在这里。接下来又是哪些幸运的孩子还会在这个班里续写着奇迹,不管怎样我从心底祝福你们、、、、、、
(写在文后:你有你的生活,我也有我的,每个人的生活不需要刻意交集,各自安好才是真。每个人过好自己的生活其实就已经很难得了。《道德经》中“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岂是字面上的肤浅理解,需要多高的道德境界才可以达到,我们需要透过形式真正看到本质,同一句话可深可浅,如何理解显现不同的真心。但请相信,即便是没有联系,连接却一直都在。
如果你真的想向我请教什么,不仅仅只是当你有问题时想起来问我,在平时也关注我的动态,做过我所做过的思考,那比你问我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太多,这是我所给答案的来由,离开这些什么都不是,甚至即便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我。
诗和美景并不在远方,生活早已呈现无与伦比的精彩,只有细致入微的体验者才能发现。否则,即便粗糙的你走到天涯海角又如何?
因为虚幻的想象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忽略自身成长应该有的独特轨迹,又将会得到什么?
或许我们最终才会发现,我就是那个美景,我就是诗,祝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