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天天都在沟通。
然而我们真的会沟通吗?
01
大约7万年前,
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大脑内部的连接方式。
我们的祖先拥有了全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
这就是《人类简史》中所说的“认知革命”。
智人学会了沟通,开始了“团伙作案”
最终席卷整个地球,成为今天的“万物之灵”。
然而这项7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掌握的能力,到今天也没什么大的进步。
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和家人,同事,朋友进行“沟通”,
但生活中依旧充斥着矛盾,猜忌,争吵,
让人不禁怀疑,我们真的会沟通吗?
02
沟通是什么?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很多时候我们出于“为你好”的本意进行沟通,却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反而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这就是“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生活当中“不恰当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三种:
价值评判
价值评判的表现有很多,我们都不陌生。
- 打标签:“富二代”,“屌丝”“心机”“蠢”
- 做比较:“你看xxx,同样也...怎么...”
- 下判断:“你从来/总是......”
- 做指导:“你应该……”
是不是听起来就觉得很烦?
通常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就会对他进行这样的攻击。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
可是,人们总在说“不得不”和“你让我”。
“不管你喜不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你让我伤透了心。”
显然,这种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淡化了个人责任。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实际上很多负面情绪也来源于此,
回避责任的人会认为目前令人失望的情况全是别人的过错,这样会进一步降低主动沟通的意愿,不沟通又导致现状继续恶化,然后对他人更加失望,形成一个不断下降的螺旋。
打或者逃
我们的世界与原始人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大多数人还在延用原始人时代处理问题的方式——打或者逃。
在沟通中,打就是指语言的暴力。
比如父母就会威胁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老婆威胁老公:“你不把工资卡给我,咱俩就离婚。”
它可能暂时起到效果,但没有发自内心的理解,这种效果持续不了太久。
用不了几天,孩子又不听话了,老公又开始存私房钱了。
周而复始,痛苦依旧。
逃是什么呢?
在这,逃是指的逃避沟通。
不想和你说话,生闷气,离家出走......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把这种行为称做“冷暴力”。
这种冷暴力带来的痛苦甚至要超过语言的暴力。
语言的暴力至少还有“痛苦的交流”,
而冷暴力只会会让你陷入麻木的深渊。
以上这三种模式并不独立存在,
他们往往互相关联甚至转化,让你深陷痛苦人际关系的泥潭。
这些痛苦的沟通模式并非无法打破,想要避免这种恶性循环,我们需要用耐心来改变我们的沟通模式,以此建立良好的沟通。
03
那么良好的沟通模式是怎样的呢?
如果你能在沟通中做到下面这些步骤,你就已经在进行良好的沟通。
看到自己:
将自己看做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才能背负起对自己的责任,很多事情不是“不得不”“你让我”,而是“我选择”。
我不是“不得不加班”,而是为了承担家庭的责任,“我选择”加班。
看到他人:
我们常常在打交道之前就给他人下了定义:“富二代”“屌丝”“心机boy”“智障”……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甚至包含着仇恨和偏见。
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变得傲慢和自以为是。
而我们自己都不会想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把你沟通的对象当做和你一样的人来看待,这样就能减少无意识的伤害。
而在表达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阐述事实,而不加以评判。
体会和表达感受:
- 对他人,我们需要仔细倾听,
只反应情感而不做价值判断。 - 对自己,我们要认真的思考,
了解到自己的需要,表达感受并直接说出来。 - 如果是愤怒的时候,
我们先停下来,深呼吸,什么都别做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让我们生气了
体会自己的需要
表达感受并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
04
我们不是圣人,
在生气的时候我们天然地就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
有时候甚至把这看做“勇敢”
但你会发现,放纵这些行为,
只会让生活会越来越糟。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看到他人,体会和表达感受。
相信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豁然开朗。
05
小彩蛋:《懒惰与愚蠢》 《第三选择的二十条建议》
参考书籍:《非暴力沟通》《第三选择》
喜欢的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