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何去何从

图片来自网络

我的母亲有过两次生育的经历。顺产生下我,剖宫产生下妹妹。二十年过去了,她小腹部位的疤痕依旧清晰可见。深深地嵌入皮肉里,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完全愈合。

看一些和怀孕、分娩有关的纪录片。印证了那句耳熟能详的话,“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古装剧中,有人感慨,“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上百上千年过去了,纵然是医学昌明的今天,没有哪一个医生能承诺万无一失。

为了圆满。

年轻的产妇因为心脏方面的疾病产后去世。逝者为大,可每每想起还是令人感到惋惜和心痛。

镜头前,她表明自己的初衷,之所以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感冒风险怀孕,是因为求得一个圆满,因为别人都有孩子,都很幸福和圆满。

事情没有到了最后,人总是一厢情愿会有奇迹发生,相信厄运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心诚则灵”并不能使人百毒不侵,逢凶化吉。

奇迹之所以称为奇迹,那是少数中的极少数,大多数人只在大概率中存活。

那所谓的“圆满”引得多少人误入“歧途”,并执迷不悟。父母眼中年轻人的圆满就是,风光嫁娶,结婚生子,买车买房。

从前,母亲也总是唠叨这样的话,起初我保持沉默,后来平静地回答道,这些都有了,也不能算圆满,最好中彩票五百万,最好当官有权有势,最好子孙后代人才辈出…

对方只是笑。

其实她自己何尝不清楚女人的付出着实满含委屈,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偶尔也会感慨身为女人为丈夫为家庭付出一切,却始终没能从婚姻中获得想要的幸福感。

那些圆满只是力所能及或是不能及的范围内,能够达成或是能够看到的景象。如果想圆满,那还远远不够,最后一定要长生不老。

看一组广告宣传片,男主角从毕业、创业到结婚生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画面定格在男子抬起头时骄傲的模样。

我却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不寒而栗的情绪。繁盛的表象覆盖千穿百孔的内里,繁盛只能是一时。广告的宣传却注重于突出这一时的定格和永恒。可以理解,只有这样的效果才能激发观看者的渴求,达到销售的目的。

不难怪几乎所有人都本着圆满而去。因为时代和教育的背景皆是如此。

人想要在群体中发声,尤其是发出不同的声音非常难。不仅会遭受来自他人的非议,甚至也会导致自我的怀疑,而自己打败自己。

来自外界的人和物,从来不会使得自己感受到圆满。

因为总是会伴随着层出不穷的要求、期望、变化,总是会不断地滋生出不完美的缺陷,以及引发自己不断产生地去填充和改善的想法和行为。失去自我,没有尽头,没有安定,只有飘忽不定。

从我自己的感受讲,能体会到一瞬间圆满的感觉,只有当自己的创作落地成型的那一刻。仿佛织一匹锦缎,千万根丝线交织成一幅画卷。仿佛建造一座塔,从地基、轮廓到浑然结实的一座建筑。

尽管这同处理人际关系一样,需要付出时间、经历和感情。同样也会得到良好的反馈。但不同的是,创作是凭一己之力产出结果,结果会有好坏,但重要的是这过程是自我检验的过程,这结果是自我证明的结果。无需由别人来主导,略除中间环节,完全自主的过程。

人总是想要通过拥有来建造稳固的环境。不管是拥有一个母亲的身份、一个伴侣还是三五好友。只要是拥有,都代表富足,代表我没有那么孤单和不同。但其实,人能够长久拥有的除了自己,再无其他。孩子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朋友和家庭,伴侣会老去、远去,朋友之间的关系更是脆弱。

除了自己对自己的陪伴,没有其他。

所以,无论想要得到什么,想要长久,最后的落脚点必然是在自己身上。

连续两个周几乎没有停歇,和文字有关的工作接二连三而来,还好,大部分重要的都已顺利完成。原本想要推脱,可是一想就当是练习好了,人有时需要外界的“强迫”,克服惰性和自卑。

每一件事难在开头,只要开始,结果总不会差到哪里。现在的自己,几乎已经将重心放在过程,在处理每一张图片和文字的过程中,体验到趋向美的新奇和感动,像亲眼见证花开的过程。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给予我的。这是主要工作内容以外的寄托和动力。

与其说,是别人有求于我,更应该说是自己的心之向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

这中间,更体验到时间过得很快,那是因为全情投入的结果。尽管疲累,但不同于看剧、看新闻、看购物网站所带来的疲累,是可以安然入睡并对明天的到来生出一点点期待的疲累。

一个著名的女歌手在被问及为何不生孩子的时候。她说,上天给了我一副好嗓音,可能就是让我全身先投入到演唱事业中,我觉得很知足,人不能太贪心的,什么都想要,都得要。

我赞同关于她的说法。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两个人。人和人的境遇是完全不同的,只能依照自己的境遇选择生活的方式。善待自己,善待自己所能拥有的一切,在这个基本的前提下,再观望其他。

至于我自己,尽管没有过生育的经历,但就目前来说,丝毫没有半点对养育孩子的生活的向往之情。纵然这其中有说得清和说不清的原因,但那又如何,结果已经呈现了不是么。无法说与别人听,因为大多数是得不到认同和支持的。人其实能够仰仗的、能够洞悉的有且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心。

愿一直都能懂该何去何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