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明白那几句话: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无力,第三次是明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每次想到爸爸从前那衣冠整洁的模样,再到现在躺在病床上的姿态,我就明白了什么才是无力,可是却又有一身的劲头,想要朝着面前的枝干挥上一拳,歇斯底里的吼一句,然后蹲下去,除了哭泣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挽回不了…但还是带着希望,带着笑脸,如无其事的回家去,就算明白希望渺茫,也不愿意放弃那唯一的绳索…世间只有一样东西是你无法掌控的——生命……怀有希望的走下去,或许生活还会 怜悯一些...
几年前看过一次徐静蕾的采访,奶奶的去世让他觉得生命中许多事情毫无意义。现在的自己,感受大抵相同吧,比起生命,失业,失恋那些觉得痛心不已的痛苦根本不算什么,只要父母健康快乐,人活着。如果说父母亲人是最爱,那么,对于父母孩子之间,我不明白,生养的意义何在。中国古话讲:养儿防老。于是香火不断,可是,当父母现实的躺在床上,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哪个孩子确实抛下一切,日日夜夜守护在他们身旁?大概少有吧,因为我们了解,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无法代替他人;知道生死本是自然的事,再多的痛苦也无法改变,于是,我们和自己纠缠,在父母和自己中间摇摆。所以病床边的陪护可能会是妻子,也可能会是医护,却往往不是他的捧在手心里的女儿,不是他苦心栽培的儿子...
如果爸爸不出意外,现在他会是等着陪着弟弟高考;我脑海里的家应该是,姐姐儿女双全,家庭事业皆美满,爸爸妈妈快乐平安,我和弟弟平静而快乐的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一家人不必逢着节假日才去度假,开着爸爸的车,听着那已经磨了耳朵的争吵,驶向我们想去的每一个地方,或许围着篝火吹吹大草原的风,或许站在某一座不高不陡的山丘上望一望远方,或许在海边伴着欢笑声,捕鱼捉虾……从前爸总说等我们毕了业,去嵩山去海边回老家…那时我毕了业,我总拿弟弟还要高考来拒绝爸爸,我以为来日方长,会去的。于是我拒绝爸爸送我高考,拒绝爸爸陪我去大学,拒绝他一次又一次…现在怕是一次让我偿还的机会都渺茫,我多想他睁开眼睛认识他最疼的女儿,听得到我趴在他耳旁的呼唤,但我又怕,他醒来面对这无法接受的现实,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而我们谁也替代不了他…爸是一个多么骄傲的人啊,他总是会把自己收拾的干脆利索,每天早起洗头发,整理好发型,勒上裤腰带,穿好皮鞋,冬天时喜欢穿他那呢绒的大衣,就像所有的父亲那样,衣冠整洁,健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