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来读《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正因为有摘抄,有感想,对待女儿的某些做法有变化,才会使我和女儿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
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上“闯”,靠的并不是你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你的性情如何,以及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高低,而所有的这些只能在学习之外得到锻炼。
的确,现在的学子,将来都要走入社会,从事着各种不同的职业。
在工作中,老板不会问你这些是否学过是否做过,只会让你帮他处理这些事情。而至于该如何解决,具体工作中的步骤,只能靠自己去摸索。
而这时,情商的高低尤其重要。比如你是个同事缘很好的职场中人,此时你可以向同事们请教,也许他们会教你一两个好办法。
女儿的情商比我高很多。同样的一句话,从她嘴里说出,不觉得刺耳,而从我口中说出却是特别的直白,甚至有些伤人。
举个例子:女儿在暑期班时有个同桌,经常在课间时,借用她的手机聊天。第一次借,女儿是同情她理解她,因为中考没考好,家长没收了她的手机,所以女儿借给她使用。第二次借,女儿心里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借给了她。女儿向我抱怨了一痛。我说你直接告诉她你的手机也被家长没收了。之后,再没听到女儿说起这件事,我以为她是用了我教的办法,直到有天无意中聊起,女儿说第三次借手机时,我说我没带手机。从那以后,她再也不问我借手机了。
例子中借手机的孩子,在现实中的确有不少。我想说的是家长没收手机的行为不一定正确。如果想让孩子少用手机,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还要和孩子协商手机的使用时间。如果一味的没收手机,结果并不好,有的孩子因为家长没收了手机,而去“拿”同学的手机。所以,一定要学会引导,只会堵是不解决问题的。
我们做父母的,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为孩子做许多孩子并不需要的工作。实际上,我们这么做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对孩子来说却并非一定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母亲。
无论孩子是否需要学习上的辅导材料,我只要从家长群里收到有关的学习资料,便会立马把这些题目或是学习方法打印给女儿,最初女儿还会说谢谢,后来女儿看我持续再给她那些资料时,终于忍不住告诉我,那些题目,她们学校老师已经让她们做过,相关的学习方法她也知道。
我以为我是在帮她,其实她根本不需要我的帮助。她有获得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的渠道。
从那以后,除非她主动让我帮她找相关的题目或材料,我再不主动提供任何我认为有用的资料。
其实,想明白一点就可以。学习,毕竟是女儿自己的事。她想如何学,在哪学,用哪些辅导材料,那都是她的事,我除了尊重,其它什么也不需要做。
女儿告诉我,这个老师教学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想办法调动每个同学的自信心,他总是抓住孩子的某个闪光点,放大了去表场,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就是天底下最优秀的那一个人。
真的很羡慕书中的女儿可以遇到如此好的老师。
这点,我要表扬一下自己。我也是用类似的办法来夸我的女儿。
当女儿弹琴弹的好时,我会夸她是个钢琴家。当女儿改良了某道菜谱时,我会赞她是厨神。当女儿赢得了班级里的辩论赛时,我会表扬她是辩手!
别看只是一点点的小事,但经过我的夸赞,她的确很受用,自信心一点点在增加!也看到了她在不断挑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