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很遗憾不能亲自送女儿去幼儿园,但是前方发来贺电:小多喜滋滋地跟奶奶说再见,还给老师深深鞠了一躬。鞠躬这茬我笑了好一会儿。所谓的分离焦虑,以及我前期的各种担心都一下子消散了。这可能得益于我上半年时不时带她到我上班的学校感受上学的情景,也可能得益于在家也只是很轻描淡写地说,小朋友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甚至我觉得小侄子上一年级也是稍有促动的。也或许,女儿本身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总之,跨入小社会的第一步,跨得非常平稳。
一个月,感冒了两次,请了十天假。只上了很少时间的课,但是回来能跟我很准确地描述老师的形象:长头发的老师不喜欢,因为骂了她;喜欢波波头的老师,因为她看起来很漂亮,总是笑着说话;喜欢刘老师,因为她总是抱她;喜欢个子高高的老师,因为总是给她喂饭……可见,孩子都喜欢温柔善良的老师,反观我自己,为人师为人母,似乎过分严苛了一点。总是强求她乖乖吃饭,像大人一样,强求她不要想着看电视,多看看书,多搭积木画画,强求她不要老是发脾气,对人要很友好……但是反观我自己,晚饭从不吃饭给了她不好的示范,老是在她面前摆弄手机,对她和她爸爸似乎也总是不友好……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现在想来,这句话真的是多么准确,好在意识到还不算晚。
孩子在学校一天,我会很牵挂,不知道她吃饭,睡觉,上厕所,上课的专注力怎么样,有没有学会倾听……更盼着老师能发来孩子的照片和视频,让我解解想念之愁。一想到这,我也会多发几张照片和视频,到我的一年2班的班级群里。做了家长之后,才感觉每天最期待的是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想知道孩子离开家在校怎么样。开家长会时,对老师们所讲的长篇大论的育儿心得不是很感兴趣,因为那些道理似乎都懂,但是做起来好像很难。更想知道孩子在校有什么好的,有什么不好的,不好的该怎么办。于是,第一次给一年级的家长开家长会,我也把我准备的长篇大论的教育理念能省则省,更多的是关注个体,或是群体中的共性问题,感觉这样的家长会才是家长愿意去听,愿意接受的。
女儿生病过后返校,似乎开始了一定的睡前焦虑,起初是跟老师说会做噩梦,因为跟她讲过《梦工厂》的绘本,她说在学校会联想到里面的噩梦,还要求我给她买一个王子的布娃娃抱着睡就不怕了,因为书中王子是最终打败噩梦的人。但是,几天以来,老师们的一个爱的抱抱或者是一颗甜甜的糖果,就好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她说就做了甜甜的梦。孩子的向师性真的很强。有时回家多问几个问题,她还会嫌烦,说刚才的问题不是问过了吗,怎么又问。甚至怂我,你在家不是夏老师,是妈妈,不能问我这么多问题。好在,女儿的老师们真的很善良,特别是其中的一个老师,很善良很爱孩子。我要向她学习。
陪女儿上幼儿园,才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共生共长”这个词的魅力。来路很长,一定慢慢努力,慢慢改变,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