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八岁的女儿很不开心地告诉我,她在学校唯一的朋友被另外一位同学抢走了。看着她苦恼的样子,我心里也很难受。
我知道,在俄罗斯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的,她全学校就她一个中国学生,长相一看就与众不同。
去年疫情,我们家住的是小院里的集体宿舍,考虑到大家伙儿的安全,女儿一年都是在家自学。而她的同学去学校上学基本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她同班一位原本要好的朋友也有了新的玩伴。
这些是外部原因,但我也知道,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女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足。我确实是忽略了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记得前几天女儿给我抱怨说她的同桌一个男生故意踩她的脚,她的脚很痛。她反击了,但是觉得自己力气很小。我当时并没有太上心,随便安慰了几句就过去了。想想我真应该感同身受地耐心倾听孩子。
这是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问题已经存在了,这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了的事情。需要慢慢来,但必须认真对待。因为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女儿在学校一直处于被孤立的状态,长期以往,女儿肯定会因此感到焦虑和自卑的。
通过上网搜索我综合了一下,培养女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重点从以下量方面着手:多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面临人际冲突,明白解决问题不止一个方法。
我十分明白,做到这些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毕竟光靠大道理的说教肯定是不会有好效果的,而是需要我在平时的小事情中引导女儿。
就像今天早上开灯的小事。如果不上学的话,女儿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阅读。她起床后立即就把大灯打开了,而全不顾还在同屋睡觉的妹妹。我建议她把灯关掉,开书桌上的台灯。她不同意,说屋内太暗。
我把她叫出了房间,给她讲了我的大学舍友很晚开灯影响他人睡觉,而引起众怒的事情。
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如果仅仅只考虑到自己,就会引起别人的不舒服,进而影响了同他人的关系。很多情况是需要自己做出让步的。
女儿并不是听不进去建议的人。她点了点头,关闭了房间的大灯。她美滋滋地告诉我:“妈妈,我不打扰妹妹睡觉了。”
我抱了抱大女儿,并为她双手点赞。我告诉她,她是一位考虑他人感受和需要的孩子。
想起大学的舍友之所以人际关系差,就是因为她只考虑自己的需求了。她迫于其他人的抗议,她放弃了很晚还开灯的做法,可是她并不是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侵犯到了他人的利益。因此,她平时的话语里充满了不满。
试想,如果舍友的父母经常提醒她,让她认识到别人的需求的话,她不打扰别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也就不会因此感到愤愤不平了。
孩子小的时候在家庭这个小环境教育好了,就不会到更大的环境里在人际关系方面受挫了 。
一位心理学家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父母一定的匮乏。所以,一方面引导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人父母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