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佳恐怖片。
虽然今年电影市场因疫情严重缩水。
但Sir敢说。
它的含金量,绝无水分——
《隐形人》
invisible man
影迷是时候记住这个名字了:
雷·沃纳尔。
该片导演,也是Sir认为的未来恐怖片新秀。
这一切早有苗头。
他是温子仁的亲密好友,也是他许多新片的御用编剧、制片人之一。
目前独立拍摄的两部长片:《潜伏3》《升级》。
前者是接手温子仁宇宙的尝试。
后者,则一跃成为18年b级片中的大爆款。
这一次,他挑战经典IP。
口碑、票房再次有惊喜——
烂番茄92%新鲜度。
豆瓣7.4,这分数超过91%的恐怖片。
更可怕的是,作为一部投资700万美元的小成本制作,北美上映不到一个月就轻松破亿。
它有多牛。
Sir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恐怖片最恐怖的,是看见鬼,还是看不见鬼?
之所以这样问,因为大多数恐怖片都分成两派。
能看见鬼的惊吓恐惧。
看不见鬼的心理恐惧。
但《隐形人》是异类。
它告诉你——
最恐怖的,是看见和看不见之间的恐惧。
IP本身就带着强大的迷影色彩。
1897年,《隐形人》小说面世。
成为恐怖片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
《隐形人》是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897年发表的科幻小说,被视为是描写疯狂科学家与社会对立的杰作。作品讲述了一位天才科学家在发明了隐身药水之后,迷失自我最终自我毁灭的故事。
1933年,第一部《隐形人》黑白电影上映。
因技术限制。
当时他是这样“隐形”的——
之后87年间,关于“透明人”“隐形人”的电影改编从没断过,也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奇怪解读。
邪的,他是与科学怪人、吸血鬼德古拉等并列的传说怪物。
正的,如《X战警》,属于拯救世界的超能力者。
总之——
“隐形”的特征,让其天生自带无限可能性。
未知,是恐惧的重要来源。
但此前的影视作品始终无法精确地表达出这种未知的可怕。
直到他的出现。
——保罗·范霍文。
集美丽与扭曲于一身的法国大师。
他20年前执导的《透明人魔》,作出了突破性的尝试。
它挖掘出这个IP科幻之外的“隐喻”。
即与“性”“权力”建立了强关联。
隐身后的主角,可以毫无限制地释放欲望、偷窥、暴力……
对象很清楚,一个女人。
新版《隐形人》是此基础上的延续。
电影中有不少对经典前作的致敬。
比如从病房退出来,浑身缠着绷带的病人。
和出现在房间里的假人模特。
都是在暗喻各种老版隐形人的造型:
但它也作出了重要的改变。
看海报——
主角让位给一个女人,一脸惊恐。
身后镜子里有水雾手印。
叙事主体的转换。
——主角不再是隐形人本身,而是从受害者出发。
恐惧的主体也发生转变。
——从无限制的施暴、泄欲带来的视觉冲击,转化为被幽灵操控的绝望感。
它基本抛弃了“隐形人”身上猎奇的标签。
恐怖,直指当下。
正如台词所说,它有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你可以得到任何想得到的女人。
为什么是我。
我只是在一场聚会里不小心闯进你生活的平凡女孩。
故事不复杂。
女主塞西莉亚常年被男朋友家暴,并处于极端的精神控制中。
终于一天夜里,她逃了。
随后,接到了男友的死讯。
安心了?
噩梦刚开始。
当女主以为自己要走出阴影时……
恐惧悄悄走近——
电影正式进入“恐怖”主题的标志:
导演极具辨识性的镜头语言开始发挥。
如果你还记得18年那部《升级》
一定忘不了几个动作镜头。
躲闪。
逃生。
反击。
每一帧,都带着肾上腺飙升的晕眩。
雷·沃纳尔的镜头没有模仿大师痕迹的故作深沉,也没有单纯b级片的粗犷直给。
他有想象力,但不失算计与设计。
《隐形人》的镜头语言又是另一种独特——
留白。
首先压制你的视角。
比如屡次出现的偷窥镜头:
隐喻隐形人无所不在的身影。
其次,压制你的视野。
当它在拍一个主角的日常时……
镜头会缓缓移开,到房间其他的角落。
并一直停在那里。
拍到了什么?
什么都没有。
但。
真的什么都没有吗?
再后来,它压制了主角的视角。
镜头定格,女主角走出电影画面。
下一秒,炉子着火,人物跑进画面。
发现了吗?
本来在桌上的水果刀,掉了;
炉子的火,被拧大了。
传统的观影过程,视觉只会被突然而来的动作吸引。
静态,在大多数时候是让人放松的。
而只有在这里,心理更紧张。
恐惧悄然发酵。
一开始,你怀疑隐形人是否真的存在。
后来,你怀疑隐形人就在她身后。
到最后,你的恐惧开始发散到镜头外,这间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隐形人,在吗?
在哪里?
会不会突然出现?
上钩了。
但这样的镜头语言,显然不局限于氛围的营造。
它指向更深的隐喻——
对于女主而言,我们都在“窥视”、都是“透明人”。
恐惧不在于是否看见。
而在于我们是否相信。
电影讲的是一个类似“PUA”的故事。
控制与被控制。
为什么人会被“PUA”?
电影给出不少隐喻。
比如女主塞西莉亚(伊丽莎白·莫斯 饰)名字。
Cecilia,源自拉丁文里的caecus一词。
而这个词的原意就是——“盲”。
盲,即盲从。
也代表封闭自我的逃避。
女主开始也只想着逃。
躲在朋友家不出门,是逃。
把摄像头糊掉,是逃。
甚至隔绝与外界的联系,也是逃。
但这一切并没有奏效。
她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解脱?
从她想看见开始。
塞西莉亚拿着枪,指向前方。
她看不见隐形人,但那把枪却是硬生生地怼在了观众的脸上。
让观众直视着女主手里这把枪。
她用自己的办法看见了隐形人。
一只把头埋在沙堆里避难的鸵鸟,开始睁开眼睛看。
直视恐惧。
还有,PUA的特征。
一个细节。
女主所在精神病院里,墙上有一副海报。
海报里是两个黑影——
这是对电影结局的隐喻。
Sir不能剧透。
但这也揭示出PUA本质上的,对自我意识的双向凌辱——
一边施与同情。
一边施加暴力。
受害者在反复被鞭打,又反复被呵护,循环往复,陷入自我怀疑。
不要以为这样的恶行离我们很远。
如隐形人一般。
它慢慢靠近,我们却并不自知;
逐渐控制我们的生活,也并无痛感。
类似的故事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怼在眼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隐形人》女主扮演者莫斯。
关于电影的讨论区,充斥对她样貌的攻击:
还记得那段女主角在镜头前的自述吗。
为什么是我?平凡女孩?
后面的台词是:
我能给你的,全部都给了,为什么不肯放过我。
她不知道。
控制欲之所以为“欲”,正因为它没有穷尽。
它可能没有理由。
只在于发泄欲望本身。
所以。
所谓PUA根本不是应该被轻率说出的网络热词,它的背后是依靠暴力、权势对人(不仅仅是女人)的控制、凌辱。
它需要粉丝、玩物和工具。
被满足的是人性中最应该警惕的自恋(自卑)和贪婪。
而在这些跑偏的评论里,颜值成了可以过度脑补女演员靠关系进组的“八卦”、可以认为电影只是智力低下、哄人吓唬人的邪片。
Sir当然知道。
女主角的演技、作品的观感,可以自由讨论。
但Sir始终认为——讨论应该有底线。
若非如此。
我们将像塞西莉亚那样绝望无助地深陷在“透明人”的视线下。
那个“透明人”不是别人。
就是你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