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提升学习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使其真正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关键在于奏响“三部曲”,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切实增强学习教育的“含金量”。
精准“把脉问诊”,奏响“对症良方”之曲。提升学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首先要找准问题“症结”,做到有的放矢。“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开展学习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特点、需求和知识储备,分层分类制定学习计划和内容,确保学习教育与受众精准匹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聚焦宏观政策解读、战略思维培养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提升,通过理论研讨班、专家讲座和案例分析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前沿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把握大势、谋划全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内容要更贴近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要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政策法规、和群众沟通交流,同时,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精准掌握党员干部的学习进度、兴趣偏好和知识短板,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和课程,实现“因材施教”式的精准教育。
创新“形式载体”,奏响“活力四射”之曲。“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离不开形式载体的创新与变革。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早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学习教育“活”起来、“潮”起来。善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云端课堂”。借助短视频、直播、H5 等新媒体形式,将党的理论知识、红色故事、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进行碎片化、可视化、互动化呈现。同时,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增添“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学习教育的“源头活水”。在学习教育中,可以通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经典诵读、文艺创作等形式,将文化与学习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遗迹,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歌曲传唱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举办“学习经典·感悟初心”读书分享会,鼓励党员干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理论著作,并分享心得体会,在书香氛围中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邀请文艺工作者创作以党的奋斗历程、时代楷模事迹为题材的戏剧、小品、诗歌等文艺作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注重“实践转化”,奏响“知行合一”之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从“知”到“行”的跨越。如果学习与实践“两张皮”,那么学习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搭建实践平台,让党员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将学习内容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检验学习成果,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基层调研、志愿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同时,建立学习成果转化跟踪评估机制,对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强化制度保障,形成“学用结合”长效机制。完善学习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将学习成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挂钩,树立“以学促干、以干验学”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学习成果交流分享制度,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工作成果汇报会等活动,为党员干部提供交流互鉴的平台,促进学习成果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加强对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