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是一部由美国Netflix公司、英国电视四台联合编剧大师查理·布鲁克在2011年推出的系列迷你剧,截止目前已播出五季,并在2017年荣获艾美“最佳电视电影奖”。《黑镜》整部剧都透露着批判技术乐观主义的意味,剧情叙事主要围绕媒介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用影像来展示人类在高度发达的媒介技术环境下面临的各种危机甚至是异化。今天我们就将以《黑镜》中的一些分故事为例窥探人类与技术的关系。
一、记忆提取与播放技术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相似的在《黑镜·你的全部历史》中,人类为了拓展大脑的记忆储存功能,选择在耳后植入芯片,同时可以连接电脑、电视等进行播放、删除。这一技术将人类世界中历史性、里程碑式的记忆从人脑中提取出来,通过媒介物质进行永久保存以便于查阅,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人类的记忆功能,或在合理范围内将此技术应用于刑事侦查、医学诊断等,可以迅速、准确地探明事实真相,会产生正面价值。但是,记忆提取、播放技术的滥用,则又可能造成个体隐私暴露和他人过度介入的混乱局面。剧中的男主就用这一功能发现了妻子的出轨行为,最后婚姻破裂;男主在回看与妻子的快乐回忆时也备受煎熬,终于他承受不了这份痛苦,选择取出了芯片。可见,人类自身功能的延伸有时并不见得是好事。
二、全景监控技术
《黑镜》立足于技术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黑镜·方舟天使》中围绕全景监控带来的危机展开:单身母亲玛丽为更好地保护女儿萨拉,在萨拉大脑中植入了一个检测器,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的电子设备监测萨拉言行举止。起初,“知觉-影像和 情感-影像”在平板电脑动作操控下基本吻合母亲的 意向性诉求,但女儿萨拉年龄渐增,因无法忍受生活被 过滤、隐私被偷窥、行为被监视而情绪失控地暴打母亲后离家出走。使用全景监控本是为母亲玛丽保护女儿提供了技术支持,初衷是善意的,最后却偏离她期望的方向。全景监控在其他领域本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360°全景倒车影像监控系统,这一系统通过位于车头、两侧和车位的四个广角摄像头监控车身周边状况,为驾驶者提供 360°全景影像,从而消除视线盲区,为驾驶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泊车体验。但剧中的母亲将这一全景监控用于对女儿的监控,侵犯了女儿的隐私权,本想保护女儿却适得其反,最后和女儿反目成仇。全景监控本是一项没有伦理倾向的、中性的工具,用于不同的地方,这项技术的倾向也发生了改变。
三、直播技术
网络直播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让人们通过客户端就能观看实时发生的事情甚至参与互动,拓宽了人们的社交空间。但由于直播的即时性、同步性、生动性等特点,加之人类本性层面的猎奇、偷窥和意淫等心理特性,使得越是淫秽、暴力和具有蛊惑性的视频,越有可能快速、大范围传播,这也正是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和入侵的“软肋”。在《黑镜·国歌》中,不法分子正是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向民众直播绑架流量明星苏珊并以此来胁迫英国首相与猪做爱,不然则直播杀掉苏珊。虽然政府发出禁止观看直播的指令,但民众却没有停止围观,在绑匪发布砍掉苏珊手指的视频后,舆论由一开始的拒绝首相接受劫匪的要求转变为要求首相按照绑匪的要求做,首相始终被公众的舆论所牵动,最后迫于压力和舆论,首相答应了劫匪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是单纯地相信绑匪在网上发布的视频并为之左右看法,猎奇超越了人性的本真与同情,趋近于暴戾,从而造成了集体暴力。民众都忙着通过网络直播看热闹,以至于最后苏珊被提前释放都无人发现,这本是可以避免的悲剧。
尼尔波兹曼曾提出“媒介即隐喻”的观点:媒介并非单纯的信息载体工具,而是一种隐喻,它以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在媒介与信息分离背景下的电子时代,媒介越来越成为信息主宰,人们使用的媒介从复杂而深刻的需要理性的印刷品转向与从直觉和感性出发的电子媒介,这样一来,信息大量产生,人们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跟随者大众随波逐流,被媒介所展现的符号真实蒙蔽了双眼,将感性与直觉凌驾于理性之上,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从而失去判断力。加之技术门槛的降低,人们参与到网络世界的门槛降低,拓宽了人们在网络世界的话语权;既提高了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影响力,同时又降低了其话语质量,增加了舆论风险。公共事务更容易被错误舆论导向影响,容易造成群体暴力。
四、总结
《黑镜》这部充满了黑色幽默的短剧全剧透露着技术悲观主义,无情的抨击了科技带来的危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悲观的去对待科学技术,《黑镜》其实是在给我们警示。科学技术在本质上是没有道德伦理倾向、中性的工具,技术取决于人。合理使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能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促进社会与历史进步的实践工具;而滥用科学技术就可能使得技术异化,给人类带来危害。
在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正确处理技术与人的关系,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培养理性思维,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为媒介所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