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秋《深度思考》读书笔记及感悟

关于本书


我们为什么要深度思考?

人类的很多思考和结论都是基于这种通过统计学路径得来的信息形成的,这大大提高了人们解决问题的效率,但也逐渐让人形成了“浅思考”的思维模式,在分析信息时总会忽视“时间尺度”,缺乏全局观。

深度思考是看透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并做出正确决定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删除掉大量无用信息找到隐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内在逻辑,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

深度思考有哪些模式?

深度思考“六步养成法”

定义

定义信息,严格遵循80/20法则

大部分信息都是为了诱导你做出选择,其本身并没有价值。

人们看到一个事物时首先要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对它的属性做出判断,以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和行动。

深度思考养成的第一步就是定义对自己有用的20%的信息,剔除无用的80%的部分。

无用信息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与需求不匹配

第二,缺乏时效性

希勒:海水退去后才能看到谁没有穿裤衩,许多事情需要时间的检验

第三,具有欺骗性

做事情前预先想到最坏结果有以下好处

第一,你可以比别人更快地想到如何预防最坏的情况。

第二,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为坏事制订备用方案。

ps:可以提前做到有备无患。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人们用来自我欺骗和互相隐瞒的常用工具,当然也是帮助我们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资料来源。

任何人都无法在没有信息支持的前提下正确和高效地思考。

我们在面对信息时,要做好两手准备

第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在大脑收到信息时,要本能地保持怀疑,不要给出明确的结论、选择立场和采取实质行动,否则将陷入被动。

定义总是在行动步骤的前面,这是进行深度思考需要养成的第一个习惯,只有完成这一步,后面的环节才能让你减少损失。

第二,对任何“确定会发生”的事情,都做好其“确定不会发生”的准备。

ps:逆向思考,做事前问下自己如果不做会怎样?

ps:做事之前要做到“后悔在先”。

性质,用n-WHY分析法接近事物的真相

通俗说法叫5W2H剖根问低法。

运用n-WHY分析法的基本原则是,放弃用确定性思维思考问题,带着不确定的疑问锲而不舍地寻找最初原因。

心智模式的七个特点

第一,每个人都具有心智模式,这是人生物性的一面。

第二,心智模式决定了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做出的相关结论。

第三,心智模式从根本上指导着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

第四,心智模式让人们将自己的推论视为事实。

第五,心智模式是不完整的。

第六,心智模式不但影响人们行为的结果,并且还会不断强化这种结果的效应。

第七,心智模式总是比它的“实用性”更加长寿,且难以改变。

很多人尝试解决不同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时,发现人们的心智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不同的问题和情境,人们的思维路径与心智模式的体现并不是前后一致的,其中某些特点也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彼此影响的。

第一,不完整的缺陷性。

第二,行为的局限性。

第三,动态的不稳定性。

第四,没有明确的边界。

第五,神秘主义特性。

第六,思考与行动的断裂。人们想到也未必能做到。

改善心智模式

学习

自省

总结教训

通过更换环境来变更“思维路径”

避免“选择性观察”

情景规划法

从深度会谈到深度思考

坚持与持续的“修炼”

如何从“管理家”升华为“思想家”?

第一,要使自己的推论“明确化”,清楚自己产生某种观点的原因和依据。

第二,希望并主动寻求别人讨论自己的观点,欢迎他们来发现推论中的破绽。

第三,希望他人提供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想听到、看到不同观点所凭借的依据。

第四,主动并深入地增加新的信息渠道,随时修正自己的结论。

抽离

抽离,清除思考的障碍

人们受生活中的经验及脑海中所填充信息的影响太大了,它们形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把人阻隔在了正确路径的另一侧。

ps: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之所以有时候做不到抽离是因为人们与事情的相关度和立场知觉在起作用。

人们习惯了在解答和分析一件事情时,先从记忆库中调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这是一种固定的思考机制,也是浅思考的具体表现形式。

抽离,就是学会清空大脑内的思维垃圾,抹掉旧的思路,跳出常规的思维习惯,建立一条全新的路径。

放空抽离法

在关键时刻让大脑停止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转移注意力,让它去做一些别的事情。这就是放空。

大多数情况下,思维的麻木、停滞、磨损等低效的表现来自对一成不变的现状感到厌倦。

最好的放空方式是让人们能重新点燃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比如冥想、瑜伽、围棋、钓鱼和爬山等体力活动。进行这些需要消耗一定时间的活动时,基本规则是清空脑子里面正“叮咬”你神经细胞的事项,打开脑门把它们放出去。

关于思考的几条建议

第一,当你觉得大脑力有不逮时,为何不卸下重担呢?

第二,定期安排“不思考”阶段,让大脑彻底休息。

第三,不是任何事都要思考“有没有意义”。

打破,远离复杂的无关线索,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

质疑与提问的能力

离得最近的信息,有时是最无用的。

幸存者偏差

人们看到的“事实(趋势)”和“正确信息”之间不会是一条透明的道路,大多数人会先通过媒体听到一些无关的线索(而这经常是有害的、有误导性的),就此展开思考,然后走向真相的另一面,成为从众者中的一员。

直觉思维

人的直觉很容易注意到与核心要素无关的旁枝信息,防备的技巧是,谨慎对待许多人都在谈论的东西。越多人倾向于做出判断,你就越要小心分析。

你最瞧不上的简单问题,才是最致命的。

回归,让“纯粹”的思考聚焦“原始目的”

正确的思考姿态有三点:

不偏离思考的主要目标(目的纯粹)

长久、深入和重复的练习(持续思考)

规避复杂和表层的无关现象(直达本质)。

就是不要绕圈子,不要耽误时间,才能保证人们对一个问题进行持续而专注的思考,使思考更有深度。

抽离无关信息,回归原始目的

放空是为了积蓄力量,打破是为了寻找核心,回归则是为了重新聚焦于纯粹的目标,把无关信息清理出去,然后集中力量,突破障碍,获得思想的升华。

辨别

辨别,从似是而非中看到真正的问题

辨别的第一步:

分解与剔除无关信息,厘清问题的主线

辨别的第二步:

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建立一条最直接的路径。

那些看起来非常复杂、信息繁多的事情,其本质往往是很简单的,也许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

ps:5W2H先学会挑选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简单直接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找到最省力的解决方案。

去除“理所当然”,拥抱理性

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越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找到事件的成因。

ps:理所当然的拿来主义让我们获得高效,同时失去了拨乱反正深入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成为普遍现象的错误认知还有很多。人们从不主动辨别这些观点,常潜移默化地接受,进而直接带质疑普世规则着这些观点去思考和行动。

留意脑海中沉积已久的习惯,费点心思想想它们是否还跟得上现在的需要。

错误认知的行动成本,使人们习惯性地沿着自己的认知模式走到底,对事物的思考也会错到底。

识别,确认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人们不仅要识别成功的含金量,更要识别造成失败的问题的真假。

强大的辨别思维能力包含哪些?

第一,掌握尽可能多的事实;

第二,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

第三,熟悉各种思维逻辑

这三点总结,就是为思考建立的“清晰的概念”。

要想得明白、做得明白,就得先离开问题,转而面对自己的内心。只有辨认和去除干扰信息,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

抽离出问题后,尽量减少无关信息。

抓住了事物的核心要素,就抓住了正确的方向。

抓住问题的本质是识别的第一要义。抓住一个事物的核心本质,就是抓住了“确定性”。

论证,用对比的方式展开分析

一旦把问题其中一面(某些观点)的分析推至极限,再去论证这个观点背后的逻辑,很多“真实的谎言”便不攻自破了。

独立思考来自人和人的有意识对比。

要善于用“推向极限”的方式去对比分析问题

第一,将相关条件设置到最大值,看看会发生什么。

第二,假设一个对立的B结论,看看能否与A结论的条件相符。

坚定,不要偏离最初的目标

要掌握“有始有终的技能”

第一,锁定航向,需要一个功能正常的“罗盘”。

罗盘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坚持主见的能力;

二、分析他人建议是否合理的能力;

三、阶段性调整思考的能力。

在经过长期深入思考而疲惫之后,我们在面对信息和条件的变化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知道目前的想法和行动是否依然符合预期,所以常常不知不觉地偏离了方向。

第二,当航向不得不改变时,要有强烈的“动机”。

大环境的改变是让人们放弃原有目标的主要因素,你不得不另寻出路。在必须改变航向时,需要类似的强烈“动机”——把外力转化为内力,驱动自己设计新的路径。

掌控,从问题中挖掘机遇

“问题和机遇不是分开存在的,它们是融为一体、不断转换的。问题和机遇在互动,它们在不同的眼睛面前展现出不同的形态。

如何从问题中挖掘机遇,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第一,人生成果的取得既非来源于“挖掘机遇”,也不是靠“解决问题”,而是来源于人们对问题和机遇的“互动理解”。

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本书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帮助读者摆脱旧思维对潜在能力的限制,给予读者无限的选择,除此之外做不了其他事情。

第三,能否从问题中挖掘出机遇,关键看你如何理解眼睛看到的事物,是被事物掌控,还是及时地掌控事物。成为掌控者,思考才会有深度。

筛选

筛选,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会让人的思维变得敏锐起来,筛选信息的本领也会变得格外高超。

筛选自己“想要”而不是“需要”的东西是深度思考的必修课。

筛选和决定目标之前,要先把心静下来,从容地选择、思考、行动。

只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你才能摆脱迷茫。

许多看似有用的信息,其实毫无价值

“知识四象限”的分类

一、有价值且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二、有价值但对你没用的知识和信息;

三、没有价值对你也没用的知识和信息;

四、没有价值但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知识四象限”的运用原则:

第一,把时间、精力优先用于“有价值且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上。

第二,暂时忽略“有价值但对你没用的知识和信息”。

第三,直接屏蔽“没有价值对你也没用的知识和信息”。

第四,储存“没有价值但对你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勇气,放弃“二者兼得”的奢望

要有勇气给思考做减法

给信息做减法的好处是,它能让我们对重要问题保持必要的专注,舍弃不相关因素。

将全部的能量都投入最重要的事情上,直到把它做到最好。

只有先做减法,才能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集中地思考与强化主要的环节。

用“断舍离”筛选信息

一、断掉与不良信息的通道;

二、舍弃无用信息;

三、驱离干扰信息。

只有舍弃了垃圾信息和无用信息,只摄取有价值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才能掌控自己的思维。

止损,向沉没成本说再见

什么是沉没成本?

过去已经发生的决策,导致不能由现在或者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付出(成本)。

沉没成本对人的思考和行为的影响

人们做出一个决策,并为这个决策付出了心血。将来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时,不仅会看这件事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还会参照自己在这件事情上付出的成本、产生的投入。

不可收回的付出往往驱使着人们坚持之前的决策,继续投入资源并维系过去的关系。

如何正确判断是否要做一件事情?

一、这件事将给我带来多少好处?

二、我需要为这件事付出多少成本?

在做出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时,不仅需要筛选当前信息,还应筛选过去产生的信息,将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隔绝在大脑之外,仅需比较“下一步行为”需要付出的成本和未来的收益,把过去的付出(成本)视为一种“确定的数值”,以免它影响后面的思考。

为什么舍不得“沉没成本”

用“认知一致”的心理学理论来说

因为人有一种“天然维护自己”的倾向——人们对行为对象的认知(包括观念、态度、价值、评价等)和实际采取的行动之间总是需要保持一致,不然就会不舒服。

通常,人们先是大脑形成认知判断,其次做出决定,最后采取行动。

多数人总是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一旦做出一个决策,不到万不得已便不想轻易推翻(否定自我)。

人的认知决定着行动,行动又会反过来影响认知,已经采取的行动和付出的成本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左右着人们看待事物的立场。

在发现做出错误的决定之后,人们往往会选择追加投资,以期追回沉没成本。如,赌博输钱以后会再加筹码企图赢回损失。

如何防止沉没成本?

不要对“不确定的希望”抱有幻想。

ps:凡事后悔在先。

一、如果某种未来的发生只是“可能”发生,你已付出的成本便是“零价值”的,应该视为可以舍弃的沉没成本;

二、在思考和决策一个问题时,不要把将来的可能性和已经付出的成本列为参考因素,而是要先把它们隔离,再去分析问题的性质。(脱离出来思考问题)

重组,将信息重新组织,赋予其新的意义

信息已经和资金、技术、人才并称为现代企业的四大竞争力。

处理信息的三个步骤

第一,集中和归类

第二,系统化应用

第三,查漏补缺

只有把碎片化的信息变成完整和严谨的体系,才能对事物有全方位的了解,并从中发现新的意义

界限,画线才能赢得思考的自由

“画线”产生秩序,思考也需要有序,保证有序的前提是使人们意识到界限,哪儿是边界,哪儿是自由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精力集中。

“看见”是思考的开始

第一,学会识别和管理情绪,是正确思考的前提。

第二,看见界限,是培养深度思考的开始。

界定问题的边界

界定问题的边界,就是把不同角度的思考标准想清楚,这有助于将问题想得更全面。

界定问题的边界的好处

一、发现有问题的关键点

二、明确问题的模块

清除,删掉影响思维运转的杂念

噪声确实会对人们的认知行为造成负面影响

第一,噪声使人身体衰弱

第二,噪声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

第三,噪声导致过度思考。

思考是为了明确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然后以“时间线”的方式将事情明确下来。

“清除过度思考”的四个步骤:

第一,重新定义这些想法(初步的思路)。

第二,重新组织对自己所积攒的经验的理解,找到错误认知(检查方向)。

第三,重新将注意力聚焦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锁定专注)。

第四,重新评估大脑在接收新信息时所产生的反应(有选择地对待干扰)。

处理信息的正确步骤

①进行取舍,将有用的信息提炼出来,舍弃无用的信息,以免思路被带偏。

②止损,要有敢于放弃沉没成本的勇气,以达成及时止损的效果。

③善用归纳法,对提炼出的高价值信息进行组合。

④定下界限,为自己的思考范围进行限定,让思考更加专注,更有穿透力。

⑤清除思维杂念,为自己搭建一个相对安静的思考空间,防止你的思考成果受到污染,使前面的准备功亏一篑。

设计

设计,让精准决策毫不费力

什么是决策?

决策不是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是做出最接近正确的决定。

正确率指的是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接近或实现目标的比例。

搜集,准备一切必备信息

人和人在思考问题时候的区别

思考问题时养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才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将其他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思维层面最重要的三种能力

第一,主动学习的能力;

第二,主动反省的能力;

第三,独立思考的能力。

哲学类的书籍的作用

一、哲学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工具”,能提供一些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今天比昨天更“聪明”一些;

二、哲学还有心理安慰的功能,它会告诉人们“浅思考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掉进思维陷阱也不必自责,因为总有人会掉进去。

如何有效搜集信息

第一阶段,如何找——设置主题和关键词。

设置主题和关键词有两个主要的好处:

第一,提醒方向

第二,有目的地主动获取信息

在搜集信息时不要有主观的、感性的和涉及利益的倾向性——这是人最可怕、最致命的软肋。

ps:带有主观、感性的情绪是人类选择性认知的一种表现。

第二阶段,去哪儿找——信息来源。

第三阶段,用什么找——搜索工具。

简单地说,搜集信息就是用各种搜索方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精准信息”。不仅要搜索,还要集成、整理和分类——及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定义、抽离、辨别和筛选,最后才是归类、去粗、留精,加上可供检索的标签,以便自己随时取用。

归纳,整理逻辑与要点

整理信息的要点和内在逻辑

第一,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信息的习惯。

一、定期检查并且调整归类;

二、删除不再需要的资料;

三、添加和调整方便搜索的标签或者关键词。

第二,让信息富有逻辑性

首先,准备的资料要用得上;

其次,可以用一个通用、易于理解的逻辑将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第三,提取信息的可用价值

每次对信息的筛选和归纳,就是对自身逻辑的一次审查,如同给自己认真地上了一课,也把多种信息融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内。

信息的可用价值表现在

一、以点带面,转化信息,起到知识索引的作用;

二、直接解决现实问题,设计有效路径,实现正确决策

三、帮助我们沉淀自己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

通过归纳改善你的认知系统

人拥有两种思考模式

第一种是直觉性和启发式的思考

第二种是分析性的思考。

ps:感性和理性。《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模式1和模式2

三个结论:

一、人的认知系统与直觉是一对如胶似漆的“同城情人”,理性是远在异地的“丈夫”;

二、大脑认为思考是一件费力的事,所以追求简单直接;

三、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努力。

归纳的意义是什么

在于可以把脑海中散乱的知识和情报收集到一起,然后通过整理信息的内在逻辑,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方便检索的资料库。

如何做到?

第一,锻炼

第二,不要过于依赖搜索引擎

第三,定期维护

第四,反思

导图,用思维导图展开“可视化决策”

人的记忆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陈述性记忆

比如用阅读、倾听、默诵等方式来让大脑直接记住、储存信息。

所有的信息都会经过大脑中海马体这个结构的过滤,不过它只是进行短期的储存和中转,所以你想记住的东西最终不一定都能被记下来,转存的时候总会发生或大或小的信息遗漏或变形。

ps:会流失。

一种是动作性记忆

比如踢足球、跳舞、游泳、练习武术、写书法、抄录课文等

这些信息不需要经过海马体,而是经过小脑的神经回路和大脑基底核的处理后直接进入神经网络,其间没有中转站,信息损失率低,没有意外的话很难被忘掉。

ps:很少流失。

如何导图化地深度分析

“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包含了三个要素

一、动作性记忆:

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

二、成果导向

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

三、按照基本流程进行思考

记下本质问题,通过假设来验证(否定),找出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为了解决问题而实施的深度分析的高效思维模式,借助笔记这个有形的事物和动作性记忆,把思维火花从大脑中一丝一缕抽离出来,转变成可视化和导图化的文字、图表,然后将问题条理化地展示出来,从而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制订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

ps:直观、高效、全局观视角

“导图化分析”有以下三个优点。

第一,“导图化分析”把人从“浅思考”中拯救出来。

第二,“导图化分析”可以减少错误的尝试,争取决策一次到位。

第三,做笔记的方式可以将思考的过程分散到平时的碎片时间中,使决策成为深思熟虑的结果。

如何实现可视化决策

“信息可视化”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第一,可以传递更多的数据。

假如是文字资料,可能几千字的长篇大论也赶不上一张简练的图表

第二,形象生动,便于理解。

可视化的图表或其他数据导图能以更简单的逻辑和视觉体验,帮助人们更快地把握要点。

字不如表,表不如图

图表能够使人更快地理解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看到信息的内在逻辑和未来演化的趋势——过去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什么,将来会发生什么。一切都是精确、形象和生动的,也更有深度且易于理解。

提升,从完善思路,到精准决策

人类的三种思维体系

神秘主义

怀疑主义

虚无主义

“专业主义”和“神秘主义”这两种决策模式的对比

第一,“专业主义”的决策模式有时过于依赖经验,对不可预测的变化应对不足。

第二,“神秘主义”的决策模式必须建立在大方向正确的基础上,然后减少干扰因素,追求效率。

第三,老张的成功在于他有一个框架性的思路,他是“专业主义”的升级版。

第四,在决策的初级阶段,可以不用精雕细琢,但大方向必须是对的。

做决定之前用什么样的框架展开思考

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标);

二、要搞清楚现实是什么情况(条件);

三、要找出从现实到目标的优化路径(决策)

聚焦,专注并服务于当下

长时间聚焦和坚持正确思路的难点及解决方案是什么?

第一,不要强求自己一定要达到某种境界。

第二,避免枯燥的工作环境

第三,阶段性地总结成果,用一个又一个成果加强聚焦力。

总结:养成深度思考的五大步骤:

第一,搜集资料,为自己深度思考的开始夯实基础;

第二,归纳思路,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不要过于依赖搜索引擎,而要学会独立思考;

第三,创建思维导图,防止自己在思考的过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第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前三步完成之后,要提升自己的思考效率

第五,聚焦——唯有专注,我们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解决令人苦恼的困惑。

反馈

反馈,用结果修正思考的偏差

思考的反馈、修正与调整是一个人不断加深对自己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向外界学习的过程,是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加有效的必要手段。

思维方式的有效与否,需要在行动中用结果去验证和修正。

拒绝现实的人通常都具有这一特征,抛出一个“不确定性”保护自己的另一个“不确定性”,转移辩论的焦点。

如,一位喜欢协调婚姻关系的好事者苦口婆心地劝解家暴中的受害者:“好好过啊,他未必会再打你了。”

浅思考模式总是会让我们在行动中付出代价和隐形成本,而学习利用反馈则能及时修正我们自己的错误。

跟踪,永远不要偏离主要目标

偏离目标是一种常见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决策和行动的过程很重要,但结果更重要,因为结果是验证思考的唯一标准。

第二,行动偏离目标十分常见,没必要耿耿于怀,但要形成“跟踪检查执行效果”的习惯。

第三,制订“跟踪计划”,最好的办法是定期和阶段性地进行总结,为此可以设立执行清单,记录和检查行动与目标的一致性。

“跟踪计划”的作用

及时调整方向盘,在耗光精力之前,让跑偏的车开回正确的轨道。

如何确保行动和目标的一致性

无论工作有多么繁忙,都要在检查在过去固定的一段时间内所做成果时候,不断问自己:

“我目前的行动和目标是一致的吗?”要反复地质问自己这个问题,直到得出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排除干扰需要两种方法

一种是重复抽离的步骤,将无关和有害信息抽离出去;

一种是意志力,尽管意志力难以把控,但我们仍要坚持训练意志力,直到足以抵制所有的诱惑,排除各种不利的干扰因素。

将目标具体化并及时纠正

第一,把宏伟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子目标。

第二,行动路径一旦与目标出现偏离,便立刻纠正。

整修,查补执行漏洞,让下一步的思考更完善

整修和查补策略:虽然无力改变环境,但你能强化自己搜集信息、获取资源的能力,增强对环境的了解。在前面我讲过一些定义、搜集、筛选和分析信息的原则,这些原则能帮你避开环境设置的逻辑陷阱,表现得比别人“更聪明”一些。

攀登,用不断的小胜,累积成最后的大胜

方向对了,坚持不懈地一步步获取小胜,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达到大胜的目标。

成功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专注与否。

如何能坚持在擅长的领域做对的事的关键点:

一个是“擅长的领域”。

另一个是“对的事”。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打磨一种技能(擅长做什么),开发自己的思维优点(擅长想什么),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如果能沉下心在这个领域持续做下去,不断地积累微小的优势,那么你终将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做好“对的事”。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何为正确方向?

一、你所做的事情是你擅长的,这是你的地盘,你的领域;

二、你所做的事情符合规律,你正在顺势而为,而不是逆风行船。

归零,紧抓本质,让思考“更少但更好”

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你拥有哪一种“非我不可”的优势能力(做得最好)?

第二,你能否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思考最精确)?

第三,你有没有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思考和行动力(投入产出比最高)?

如何做到“更少但更好”

用80%的精力来学习其中20%的精华,抓住它的本质,处理好它的核心要素。这是实现“更少但更好”的最佳策略。

抢占首位,紧抓重点

顶级的思考高手更懂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和理解这个社会的基本逻辑。

他们处理问题时能够返璞归真,化繁为简。

后记总结与感悟

定义、抽离、辨别、筛选、设计、反馈。感觉就像在雕刻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先理清大概框架,然后站在不同角度:远近高低的抽离出来看整个框架,再筛选剔除不必要选项,重新打磨整理,在作品基本成型以后和脑海里的感觉进行对比也就是根据反馈结果再做调整。

永葆专注,让自己在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让一切返璞归真剥去迷雾才能看清本质才能用更快的方式到达成功的彼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