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国藩提出过人生三境说,早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年轻的时候,太顺了,没有经受过生活的磨砺,就无法培养出坚韧的性格。中年的时候,太闲了,没事做,就会虚度光阴,浪费生命。
晚年的时候,太难了,举步维艰,日子不好过,晚景终究会比较凄凉。人到晚年,还是顺一点比较好。处于逆境,只会越活越糟糕。
为什么早年需要经受磨练,而晚年不能经受苦难呢?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年轻人需要做人生的加法,老年人需要做人生的减法。
需要做减法的老年人,已经走到人生的黄昏了,安享晚年才是最好的结果。依旧劳碌,孤独终老,才是最大的不幸。
02
卧病在床后才醒悟,人老了,痛苦太多,都跟这1点有关。
年近65岁的老杨,中风了,不幸卧病在床。幸好,老伴还在一旁照顾他。而最让他心寒的,其实是一众子女。
老杨有2个儿子和1个女儿,大儿子在本地工作,成家立业。二儿子在外省打工,也在外省成家,一年到头也就回家一次。
三女儿嫁到了外地,有两个孩子,生活特别繁忙,也很少回家。基本上,这三个子女跟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逐渐成为了陌路人。
在老杨59岁那年,大儿子缺20万装修房子,于是找父母要钱。由于老杨也就只有十来万的养老存款,所以老杨只给了大儿子5万元。
就是因为这件事,让这对父子产生了矛盾。后来,老杨中风了,卧病在床,子女也不去看望他。在子女眼中,父母又没钱,还需要我们出钱,这不是拖累吗?
幸好老杨的老伴还身体健康,可以照顾老杨。不然,躺病床上的老杨,就真的凄凉了。
03
人老了,卧病在床,为什么会被人嫌弃呢?
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我们这些老人,身体不太好,如果兜里面的钱也不多,子女一看到你就讨厌,哪会喜欢你呢?
要想受到子女的尊重,关键在于这两点。首先,是身体健康,无病无痛,可以生活自理,不需要子女贴身照顾。
其次,是兜里面有钱。老人一身穷酸气,子女一看到就讨厌,根本就不会靠近老人。这就是所谓的“汤无盐不如水,人无钱不如鬼。”
难道说,子女都如此现实的吗?说得难听一点,亲缘关系就是一张薄纸,在现实的冲击下,只会逐渐破裂。一戳即破,是无数亲情的现状。
不少观念传统的人都认为,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可实际上,子女都会嫌弃父母不够优秀,家产不够丰厚。
所谓“有钱有酒真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其实,这番话,也适用于父母跟子女的关系上面。没钱没势,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04
人老了,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没有钱,被子女嫌弃。
广东这边有句老话,亲生子不如近身钱。
亲生的孩子,比不上近身的钱财。孩子虽然跟父母有感情,可谁也不知道,这感情什么时候变淡,孩子什么时候会远离父母。
钱财不一样,虽然它特别冰冷,毫无感情,但它特别忠诚,只要它是你的,那它永远都属于你,不会背叛你。同时,有钱,才能拥有生活中的一切。
年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有情饮水饱。后来,才慢慢发现,只有感情,而没有钱财,再恩爱的夫妻,也只会“贫贱夫妻百事哀”。
只有亲情,而没有一定的家产,也只会“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这,其实是现实的人性,很难改变。
试想,有钱的父母,跟没钱的父母,让孩子选择,那他们会怎么选呢?答案可想而知。
05
人到晚年,要想家庭关系美满,首先就要有钱。
钱财,跟亲情,一个物质,一个精神,看起来八竿子都打不着,可实际上,这两者的联系特别紧密。
在富豪家庭,孩子们都会尊重父母,特别是父亲,基本是父母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根本不会反驳,特别听话。
在贫穷家庭,孩子们都会跟父母对着干,无论父母说什么,他们都不在乎,也不会听父母的话。在孩子们眼中,我都比你有本事,何必听你的话呢?
前者,因为有钱而让孩子们听话。后者,因为没钱而惹来孩子们讨厌。其实,这些父母都是人,只是他们的家产、财富相差巨大,所以子女的态度才不一样。
试想,在今时今日,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又有谁会过分在乎感情呢?人到晚年,让人有依靠,活得安稳的,不是子女,而是兜里面的钱。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