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为读书有感而笔记,因为分享也是学习而传播——利己、利他而利众,以小我的自律而唤起大我的自省,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
正文
《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一本教育经典著作,也是一本成长小说——自1762年首次出版以来,它被翻译为各种语言版本在全世界内传播。
这本书一共分为五卷,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的成长和教育过程——让-雅克·卢梭【法】在书中鲜明地表达了对教育的理解,其教育理念无论是放在曾经那个年代还是现今,都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本文将从让-雅克·卢梭【法】的教育理念及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应用和如何拥有健全的人格这两部分内容出发,和大家分享一下让-雅克·卢梭【法】这位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对教育有何独特的见解。
【一】卢梭的教育理念及其应用
(一)教育的核心是遵从人的本性
让-雅克·卢梭【法】教育哲学的核心:就是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遵从和发展每个人天然的本性。
人的天性有两方面:
一是人会本能地逃避痛苦;
二是人天生是善良的。
教育的核心就是:既要遵从孩子的天性,也要发展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二)具体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能获得丰富的感觉;
无论是快乐的事情还是痛苦的事情,只有经历的多了,才能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直面困难。
其次,要强调实践,让孩子直接学习生活中用得上的技能。
只有从实践中学习,一个人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进而培养出良好的判断能力。
(三)在孩子的不同发展时期如何教育?
0-2岁:
第一点,父母不要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
1、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经历一点小痛苦,给他成长的空间;
2、家长不用总担心孩子会受伤或者生病。
友情提示:哪怕是发烧、咳嗽这些事,也是很正常的生活经历,没有生过小病,怎么知道健康的可贵呢?
第二点,不要让孩子养成坏习惯。
一方面,家长不要恐吓或者经常打骂孩子——让孩子听大人的话,这样“过于听话”的孩子会养成“奴性”。
另一方面,也不要让孩子养成用哭声支配大人的恶习。
家长要懂得分辨孩子哭的真实原因。
1、是真的有需求,还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才利用“哭”这种手段;
2、如果孩子他在利用哭闹,建议不要去满足他——因为一旦孩子从小就知道哭可以实现自己的欲望,要什么家长就会给什么,那么等到孩子长大后,他索取的东西可能会令父母们负担不起。
2-12岁:
第一点,儿童的欲望要与能力相匹配;
到了这个年龄段,孩子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自我的愿望(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尽的)。
1、合乎情理的愿望家长可以满足;
2、不合理的愿望家长一定要懂得及时制止。
友情提示:如果遇到孩子持续哭闹、大发脾气,对于不合理的愿望家长也不要满足,否则只会培养孩子错误的理解模式——会让孩子误以为:任何做不到的事情,靠哭闹随时都可以得到帮助。
第二点,尽量进行感官教育与体验式教育;
1、孩子要到12岁之后,理性思维才会发展起来;
2、在12岁前,给孩子讲道理,他们其实是很难理解的。
友情提示:在12岁前这个时期,让孩子学习知识,就要从体验与感受出发,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第三点,确立道德原则。
请注意:道德的基本行为,就是不要伤害别人(在所有善良的品质中,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12-15岁:
第一点:教育原则;
这个时期的教育原则:孩子应该从真实的事物中进行学习,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然后将各种技艺与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比如:通过观察日升日落,在森林中辨认方位,以这样的小技能切入天文学的学习;或者以自己住的地方的路线、村镇与河流为切入点,展开地理学的学习;从鉴别酒的真假开始,学习化学……
友情提示: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一堆知识点,最关键的是培养他求知的兴趣,教他观察生活,学会深入研究,锻炼他的能力。
第二点,青春期情感教育;
青春期的教育很重要!!!
让-雅克·卢梭【法】认为:要有同情心,就要以自爱为出发点。
首先,不能将孩子带到那些浮华的交际场去;
而是应该:让孩子在一个单纯质朴的环境中生活,让他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承受别人也曾体验过的痛苦和悲哀——让他通过自爱的方式懂得怜悯的意义,学做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其次,要培养孩子用理性控制内心欲望的能力;
最后,引领学习历史和寓言,以此理解人性、分辨对错。
【二】如何拥有健全的人格
1.生命终极意义教育:爱弥儿该信仰什么?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足以在精神上支撑一个人,让人们做的每件事情都变得有意义起来。
(1)一个有信仰的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是非对错;
(2)会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守护自己内心的纯良善意;
(3)会用自己的意识分别什么事情才是最值得做的。
友情提示:
拥有信仰做事情,不仅能够获得幸福快乐的感觉,还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真谛——人们应该做有信仰的人,把快乐和爱传递出去。
2.婚恋教育:男女间美好的爱情是怎样的?
自由和平等是爱情中美好而又幸福的诠释。
虽然男女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男女本身都存在自我独特的天性——人们在选择爱情上,需要顺应自己的天性,发现内心深处两个人同样的价值理念,尊重两个人之间不同的行为和习惯(只有两个人相爱相敬,才能让爱情的路走得长远)。
比如:爱弥儿和少女苏菲的相遇——爱弥儿是名门之后,在拜金风气盛行的那个年代里,这样的身份没有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支持,反而成为了一种障碍。
友情提示:
(1)感情本身是不能被金钱所衡量的,感情是超越金钱的存在;
(2)让-雅克·卢梭【法】认为: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才是两个人长久相处的关键。
3.挫折教育:如何从人生最严重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爱弥儿经历了重大的挫折,曾经深爱的身边人居然背叛了自己:他失去了一切,他痛苦而绝望;但他并没有因为现实的打击而一蹶不振——他从小接受着自然主义的教育模式,这份力量让他重拾理智,找回了曾经的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当他处于世上最悲惨的境地时,青少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和他学会的技能、情感、良心、理智都没有丧失,因此他的内心依然是自由的——外在的枷锁和地位,没有改变爱弥儿内在的自由。
结语
说起对孩子出生以后的期待,很多父母都对自己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将决定孩子的未来——而在教育之上,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想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定要培养儿童的身心及本性做起。
《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书中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感官、智育、德育、爱情。
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而对孩子而言,培养他们的信仰,遵从孩子各段时期的天性,引导他们去体验和感受生活,相信自己,用自信去点亮成功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