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心理学大神郝东老师发了一篇公众号《古诗词怎么背才好?》
1 今天,讨论一个很多父母不懂、忽视的问题。当下很多父母看重国学的价值,鼓励孩子多背古诗词,我见过一个2岁孩子就开始被父母要求“背诵古诗”的例子。
2 今天资优培训时,老师们也提出这个问题:该不该要求孩子背诵古诗词?如果应该又要怎么做呢?
第一,父母需要知道古诗词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语言符号。比如:天苍苍,野茫茫6个字就刻画出两个画面。
第二,古诗词简单分,可以分为两类。写景色、写心境。
第三,低龄段孩子具备形象思维(画面思考),不擅长抽象思维。
第四,所以低龄段孩子适合结合画面来学古诗,孩子才会产生想象,才可能对古诗有朦胧的理解。(这才达到学习目的)
第五,高年级孩子(中学生)才适合脱离画面来理解古诗。
第六,如果是那些写心境的古诗,父母需要收集作者的故事、历史背景,收集一些故事给孩子讲解,再结合背诗。比如:杜甫的诗歌,必须给孩子讲讲杜甫那些事……
第七,如果只是机械地逼迫孩子背诵古诗,可能会毁掉孩子对文学的兴趣,等到了该学习古诗词时,孩子都没什么好感了。
3 有老师问:那么古代孩子背诵古诗词,也是被私塾先生强迫的啊?孩子怎么没有反感呢?
为什么古代孩子能熟读诗书?被强迫?古代孩子就是吃得苦?
诗词诵读这个话题昨天才跟乐乐幼儿园同学小楷妈妈(学霸兼牛妈)略略谈过,忍不住半夜也来叨叨。
一、蒙学从韵文起步
之前写过《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读后感暨海量阅读语文教育教材思考。
张志公先生总结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第一阶段,集中识字,认字与讲、用、写字分开,使用整齐韵语;第二阶段识字教育与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相结合,韵语和对偶是教材和教学的主要形式,帮助孩童从单纯的识字向有意义的阅读慢慢地过渡;第三阶段初步的读写训练,教学生读诗和练习属对;第四阶段,进一步的读写训练确立了“文”“道”不可偏废的原则以及熟读、精思、博览的阅读方法。
古代蒙学是从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韵语、韵文起步的,主要功能在于定位识字,常识启蒙是其次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千字文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这样组合的蒙学材料,相当于今天的童谣、儿歌,自带韵律,朗朗上口。
二、韵文与诗词之间还有对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是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这些是三字、四字韵文之后进阶蒙学材料。知晓格律知识,才读诗词。
三、古代科学、常识和历史典故的儿童读物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用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增广贤文》
《增广》就是《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同样是押韵的。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
除外,还有《龙文鞭影》也是四字一句、两句押韵的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
四、诗词之祖——诗经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诗经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看文字,能发现规律吗?《诗经》有一项重要的结构特点——叠章,也就是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五、咏唱是诗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百度对吟诵的解释:吟诵的方法分两大类。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
诗经需要用吟诵(咏唱)的方式才能表现出它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请打开喜马拉雅电台搜索陈琴吟诵去听听真正的古诗诵读。听诗经的吟诵,三岁宝宝也能记忆。
六、诗词首先是音韵
朗诵诗词是现代人的读诗法,古人可不会朗诵,而是吟诵,平长仄短,韵字回缓,这是基本的方法。所谓字正腔圆,也就是每个字音发音饱满,自带韵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代汉族诗歌理论《毛诗序》
诗是什么?是情动呀!要嗟叹、咏歌乃至手舞足蹈的!
常见电视剧中模仿古人诵读都会摇头晃脑,那是假的,用现代朗诵方式根本动不起来。真实的诗词诵读是类似唱歌,有旋律,身体跟着律动呀!
陈琴老师在喜马拉雅上有《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吟诵法》的音频。
起初接触吟诵,会感觉很别扭、难听,但是听多几次,就洗脑了,尤其是学会平仄格律、音韵知识后,简直就是装上了无敌影音设备,看见古诗就想吟诵。
陈琴老师曾示范毛泽东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那种哀痛凄切,不用看字单凭声音也能传达给我,让我潸然泪下。
诗词是洗脑神曲
写到这里,回答郝东老师的问题——古诗词怎么背才好?
古诗词,学会唱,就能背。古代孩子读三字经、千字文、诗经、唐诗、宋词……全部都是唱的呀!!!谁会反感唱歌?
现在的孩子不是懒,不是笨,只是不知晓正确的诗词古文打开方式——吟诵。
诗词古文都是洗脑神曲啊,哼哼唱唱,并非死记硬背的。
古文也是洗脑神曲
蒙学诗词说完,还有古代散文呢,大学中庸论语等等四书五经,也是可以吟诵的!!!
陈琴老师近年还在研究歌诀乐读法,又是一项诗词读背的特技。
《学庸论语》是把三部经典编在一起的书,三天前到手,这三天每天用几分钟示范歌诀乐读《大学 明德章》,四年级学生秒懂这种节奏诵读,我自己也在几次示范后自然能背明德章的第一小节,完全没有刻意记忆。
看看我班学生的表演,身体自然律动呀——启航歌诀乐读大学明德章
陈琴老师的歌诀乐读配套音频图书在微店“陈琴国学研究院”有售。
我用自己的节奏录了一个音频在喜马拉雅歌诀乐读大学明德章,就是这样教学生的,哪需要背啊,韵律让我们享受读,自然成诵。
还有庄子的消遥游、老子的道德经、孟子、前赤壁赋、大鹏赋、爱爱莲说,甚至是现代诗文席慕容的《出塞曲》,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能唱!
诗词古文是洗脑神曲,是用来唱的,不是用来背的!
诗词古文的意义只是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声韵传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吟诵读书法在古代需要口耳相传,这让它因为设备技术的缺失而渐渐失传,鲜为人知。
古代私塾就是素读,不求甚解地读读读(吟吟吟),老师就是带孩子用特定的吟诵调去不断读蒙学材料和诗词古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指的就是声音的习得,也就是见字能吟的技能,不是意义的通达。
三至六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它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理解,即不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所以,古时的三字、四字韵文相当于现在的三字童谣、儿歌,朗朗上口。
小学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结合画面故事可以理解古诗。
所谓“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在声音辅助记忆的情况下,待孩子年长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秒懂含义的过程。
摒弃诗词格律只探讨意义,是不完整的诗词教学。
幼儿国学建议
答完郝东老师的问题,还有我给小楷妈妈的建议,就是尝试让孩子听三字经、诗经等吟诵,还有《大学》的歌诀乐读也可以,声音记忆为主,意思解释为辅,《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先于唐诗宋词。
国学虽好,不可偏执,还有很多现代童谣、儿童诗、绘本也非常好。
新蒙书概念
我之前写文把海量阅读一派编著和使用的教材比作“新蒙书”。
五类海量阅读语文教育的书籍教材,我想也是对张志公语文教学理念的诠释:儿歌、童谣的书籍结合儿童的生活,萃取集中识字的优点,丰富诵读和学习的形式,寓教于乐,重视语言运用的训练;学字、写字的书籍注重字的结构规律;成语、韵语等书籍重视文化宝库——成语的教学,也注重押韵对仗等与语文直接有关的语文知识教育;诗词教学和现代诗文的阅读指导也指向了文学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历史学成语》《读论语学成语》《读老子学成语》这一系列更是结合典籍教学,让文言和历史更亲近儿童;几乎每本书都设计了运用,把文言文和白话文有机结合;最根本的海量诵读文言文和白话文,连滚带爬,模模糊糊一大片,熟读、精思、博览,三种阅读方式在不同维度进行着。
“新蒙书”贴近现代儿童生活,“古蒙书”又有其传统文化之体现,各有裨益,两种我都用,两种都喜欢,海读与素读,殊途同归。
别喷
两个钟把脑海中的强迫思维整理完毕,我只是个心理学专业的小学语文老师,抛砖引玉,请诗词研究者、蒙学古文研究者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