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本书《原生家庭》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全美销量超200万册。
关于本书
本书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了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核心内容
一、有毒父母的类型
二、具体对策
前言
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本书是为第二种家庭写的,而第二种家庭的父母可以称之为“有毒”父母,这些父母加之于孩子的情感伤害,就像化学毒素一样蔓延至孩子的整个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
一、有毒父母的类型
第一种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种父母类型在中国非常常见,因为中国家庭讲究孝顺,孝是孝敬父母,但顺是顺从父母,不管他们说的做的对不对,他们永远都是对的。
这种类型的父母,会不断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践踏孩子的自我价值,以维护完美父母形象,甚至神圣化父母。
书中说:神圣的父母制订规则,进行审判,造成痛苦。不论他们仍然在世还是已经作古,在神化他们的同时,也意味着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恪守他们所信奉的规则,将痛苦的情感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将它们合理化。
第二种是不称职的父母
这种父母的子女像没有父母一样,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也有权利要求父母设定一些合理的行为限制来对自己加以引导,有权犯错,也有权在不受身体和感情虐待的前提下受到惩罚。
最后,孩子也有权利做个孩子。他们有权在童年时期嬉戏玩闹,率性而为,并且不必担心因此受到责怪。当然,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也会让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并承担一部分责任,但这些绝不能以牺牲童年生活为代价。
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尤其是性别身份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便会在波谲云诡的迷惘之海中随波逐流。
第三种是操控型父母
这类的父母总是把孩子当长不大的孩子,不管孩子多大了,永远把他当成小孩子一样来看待。
他们常常以这些方式来控制,一是以这对是为你好为借口,帮你决定很多事,二是以威胁、恐吓等方式让你服从,三是以金钱为诱惑,让你离不开他们,四是认为你不能做任何一件事,从精神上控制你,五是总是来帮忙,六是间接控制,让其它家庭成员来说服等等。
并不是说不控制孩子,如果这样就是第二种类型的父母了。在子女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时,所有父母都应该停止对他们的控制。在正常的家庭里,这种控制权的交接往往在子女的青少年时期便开始了。
第四种是酗酒型的父母
这种父母在中国也非常常见,因为中国的酒桌文化非常严重,在外应酬要喝酒,亲朋见面要喝酒,还有一些酒瘾成性的人。
这些酗酒者像家庭的大恐龙,对生活在这家里的人来说,既然无法驱逐恐龙,那就只好对此视而不见。谎言、借口和秘密就像空气一样充斥在这些家庭里,给家中的孩子造成了极大的感情困扰。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迫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谎,那么对他来说,想要培养强大的自信心几乎是不可能的。负罪感会让他怀疑人们是否会相信他。长大以后,受人猜疑的感觉依然存在,所以他们会刻意回避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去流露任何情感。
酗酒父母的子女中至少有四分之一也会成为酗酒者,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很小的时候便在酗酒父母的诱导下第一次接触酒精的。初次的饮酒尝试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并且常常还很隐秘的关联。这种特殊的“共谋模式”对孩子来说,就像是战友之间的情谊。这通常会让孩子更容易获得父母的爱和赞许。
孩子的许多行为和信念是通过对父母的模仿和认同形成的。酗酒父母留给他们成年子女的是愤怒、沮丧、郁郁寡欢、敏感多疑、破裂的关系以及过度的责任感,同时他们也留下了应对的办法——酗酒。
第五种是虐待型父母
多数父母都会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在孩子不停地哭泣、烦扰我们甚至挑战我们权威的时候,这种冲动便会异常强烈。有时候,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
这种类型的父母有一些共同特点。首先,他们都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力,只要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他们就会选择对孩子动粗。其次体罚孩子已然成为他们对抗压力的惯性做法,一有冲动,他们就会对孩子实施暴力。最后对孩子实施身体伤害的父母往往自己就生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成年后的大部分虐童行为正是他们童年体验和感悟的重演。
对于那些被父母虐待过的孩子而言,要重新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是很难的。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年后的我们同别人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基础。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健康——父母充分尊重我们的权利和自由,并给予我们情感上的慰藉,我们长大后就会希望别人也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这种正面的预期使我们在成人的关系中更为坦诚且内心柔软。而像乔这种状况,他的童年充满了焦虑、紧张和痛苦,这些情绪慢慢会演化为负面的预期和偏执的戒备心理。
第六种是语言虐待型父母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棍棒石头可能会打断我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我分毫。”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与操控型父母一样,言语虐待型父母也有两种不同的行事风格。一种是直接地、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别一种是通过长期的取笑、挖苦、取侮辱性的绰号或是拐弯抹角的羞辱来对孩子发起攻击。
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实、取笑和威胁。积极的幽默是强化家庭联系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而贬损性的幽默在家庭环境中却极具破坏性——孩子对挖苦或夸张式幽默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含义的层面上。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处世经验,无法理解父母口中的“我们打算把你送回医院去”之类的说法其实只是玩笑。所以,听到父母这样说,他们非但不会觉得好笑,反而可能噩梦连连,梦见自己被抛弃在某个可怕的医院里。
语言虐待会让负面的评价进入人的潜意识,让“你是”变能了“我是”,形成人自卑的心理。
第七种是性虐待型父母
乱伦或许是最残酷、最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了,这背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也摧残了孩子的感情。这些弱小的受害者完全依赖于他们的侵害者,他们无处可逃,也无人可以求助。保护者变成了迫害者,现实变成了囚禁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的牢笼。乱伦摧毁了童年最宝贵的本质——纯真。
受害者觉得自己肮脏,认为自己是异类。他们受到的心理伤害就像心理癌症,令其痛苦的同时,也让其生活严重受损。
第八种是有毒的家庭体系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当你小的时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家庭教会了年幼的你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你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每个家庭成员都必须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一致。这样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个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潜意识里,家庭成员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表示亲密,经常要压制每个成员的个性。
在这样一个关系过度纠缠的家庭里,你需要付出自我,才能换得偶尔的肯定和安全感。你做出的每个决定都会和你的家人纠缠在一起。你的感受、行为、决定不再是你自己的,你不是一个自主的人,你只是你的家庭体系的附属品。
二、具体对策
第一个方法是注意原谅陷阱
我们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应该在理清自己的情绪之后再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在之前。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需要哀悼我们从未得到过渴望许久的父爱和母爱这一事实,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曾遭受的伤害。很多时候,原谅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只有当父母努力去求得我们的原谅时,这种原谅才有意义。有毒的父母,特别是那些极其暴虐的,必须承认所发生的事实,承担起责任,并显示出补偿的意愿。如果父母继续虐待我们、否认事实、践踏我们的感受、推诿责任,我们却还单方面地做出所谓的原谅,那么我们的情绪必然会受到很消极的影响,努力地改变也毫无作用。哪怕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去世,我们也仍可以原谅自己,通过发泄愤怒来去除父母加诸在我们心理上的负担,继续修复受到的伤害。
只有从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才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并不一定非要原谅他们。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第二种方法是不再与父母关系纠缠
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孩子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地屈服,无论孩子自身有何种需求和期待,他们永远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另一种的表现截然相反。当孩子大吼大叫、威胁父母,或者与父母完全形同陌路时,其实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仍然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类型虽然看起来不同,但实质上父母仍然紧紧地控制着孩子的感受和行为。只要你对父母的情感很强烈(无论顺从或抵触),你就仍然赋予了他们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力,使得他们可以继续控制你。
情绪激动时,避免同父母接触、对质。你的想法和判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偏差。要记住,这只是你漫长恢复过程的开始,你无法在一夕之间痊愈。你过去的生活方式问题重重,甚至充满毁灭性,无论这种毁灭的力量是强是弱,你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改变它。你需要做的是开始质疑那些隐藏在你脑海中的错误观念和自我毁灭性的行为,将它们抛弃,拥有真正的自我。
第三种方法是自我界定
如何自我界定,作者说:多一些回应,少一些反应。
反应的对立面是回应。在你做出回应时,你在感受的同时也在思考。你能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但不会任凭它们驱使你冲动行事。
回应也可以让你保持自我价值感,不管父母对你作何评价。这对你来说是极为有益的。别人的想法和感觉再不会将你拖入自我怀疑的深渊。在与其他人周旋时,你将看到各种全新的选择,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和理智并未被情感所蒙蔽。回应会将生活的许多控制权重新交还到你手上。
学习和使用非辩护性回应(尤其是用来应对有毒的父母)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这种回应对打破“攻击——撤退——防守——升级”的循环大有帮助。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的非辩护性回应的例子:
1. 哦?
2. 噢,我明白了。
3. 这样啊。
4. 你当然有权坚持你的意见。
5. 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
6. 让我想想。
7. 很抱歉让你伤心(生气、失望)了。
当你完成了自我界定的时候——当你习惯于做出回应而不是反应的时候,当你明确表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时候,当你对自己愿做和不愿做的事情设定限度的时候——你与父母间的关系必然会有所变化
第四种方法是不再自我惩罚
学会不再自我处罚,你必须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中毒的子女成年后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因为在成长的环境里,他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发泄愤怒是只有父母才能享有的特权。
作者提供一些有效管理愤怒的方式:
1.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愤怒,和喜悦、恐惧一样,无关对错,只是一种感受。它属于你,是你人性的一部分。愤怒也是一个信号,给你传递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权力正在被践踏、你正在被侮辱和利用、没有人关心你的需求等等。愤怒意味着你需要做出改变。
2.表达出你的愤怒。用力捶打枕头;对着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大吼大叫;独自在车里或家里时,假装和生气的对象对话。你不必为发泄愤怒去暴力伤害或者言语侮辱任何人——和你信任的人聊聊你有多生气。你必须要发泄出怒火,否则你将无法应对愤怒。
3.增加运动量。将愤怒转化为运动可以帮助你释放出内心的紧张情绪。你可以选择打网球、跑步、骑自行车,也可以清理堆满杂物的储物间、参加舞蹈课。体育运动会增加内啡肽(大脑分泌的化合物,能促进愉悦情绪产生)的分泌。你会发现,直面愤怒会增加你的能量、提升你的生产力。压抑的愤怒最让人心力交瘁。
4.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你没有因生气而变得卑劣。由于自己的怒火而对父母有愧疚感很常见。请你大声说:“我很生气。我有权利生气。如果只有这样做才能应对愤怒,那么我只能为自己的愤怒而感到愧疚。这样的感觉既没有错,也没有使我变得卑劣!”
5.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你的愤怒可以帮助你认清自己在亲子关系中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意接受什么,帮助你定义自己的边界和极限。这样一来,你可以很大程度地从顺从、妥协、害怕父母反对的陈旧的关系模式中解放出来。你的愤怒可以帮你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自身,不再去为改变父母而徒劳斗争。把“我很气愤,因为我爸从来不让我过自己的生活”变成“我不会再允许我爸控制我、贬低我”。
第五方法是与父母对峙
前面四种方法是为对峙做准备的。对峙意味着你要为了痛苦的过去和艰难的现在,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勇敢地面对你的父母。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他们、惩罚他们、让他们收敛、向他们发泄你的愤怒和从他们身上寻回些补偿。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是为了:直面他们、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告诉他们实情、为你们此后的关系定位。
促使人们采取对峙手段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
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将会把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如何与父母对峙?作者说有两种方法
一是写信。写信为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想说的话加以组织并修改到满意为止。它也给了收信人一个反复阅读信件并对内容进行思考的机会。如果你的父母有暴力倾向,以信件的形式与他们交流也更为安全。虽然对峙很重要,却绝不值得冒遭受身体侵害的风险。
写信的内容包含四个部分:你对我的所作所为、我当时的感受、我的生活如何受到影响和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二是面谈。面谈能及时的反馈来感知对峙是否成功,面谈首先要预测是父母的反应。比如父母说:根本就没有这种事。你的回应:你不记得并不足以说明事情没有发生过。比如父母说:这都是你的错。你的回应:你可以把这些归罪于我,但我不会为你在我小时候对我做的事情承担责任。比如父母说:我已经道过歉了。你的回应:感谢你的道歉,但这只是个开始。如果你真心觉得歉疚,就应该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伸出援手,和我一起解决问题,重新建立起更美好的亲子关系。比如父母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你的回应:我知道你的日子也很艰难,我也相信你不是故意要伤害我,但我想要你明白,你处理自己问题的方式真的伤害了我。比如父母说:想想我们为你付出的一切。你的回应:我很感激你为我做过的一切,但是这并不足以补偿那些殴打(不断地责骂、暴力、侮辱、酗酒等)带来的伤害。比如父母说: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的回应:很抱歉让你感到不安或受到伤害。但是我自己也伤心了这么久,在这个问题上我是不会放弃的。
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
就算你没有任何战利品,就算你没能把计划中的台词全部说完,就算你慌乱中又开始为自己辩解,就算父母愤然起身弃你而去……你仍然做到了。你对自己和父母坦承了你生活的真相。从今以后,你再不会受制于身陷与父母关系中的旧有角色不得解脱的恐惧感。
第六种方法是接受专业心理医生治疗
本书作者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他让他的治疗者按以下顺序写信:写给侵害者、写给沉默者、以你成年后的身份写给曾经受到伤害的年幼的自己、写一篇关于你生活的治愈童话、写给你的配偶或恋人和写给你的每一个孩子。这些信件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工具,还能成为反映治疗进展的晴雨表。
第七种方法是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打破循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出承诺,和你父母当年对你的态度相比,你要更加体贴关爱自己的子女。
你身上本就具备改变子女命运的力量。当你自己从内疚、自我仇视和愤怒的家庭遗毒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也解救了自己的子女。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你是在塑造未来。
总结
正如作者所说: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方式。看完这本书之后,更愿意对孩子做出爱的承诺,更愿意积极健康的状态去影响孩子,学会如何去爱孩子。
如果有人还在受原生家庭的有毒父母影响,可以读一读这本方法,它提供了一些方法,当你无力解决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