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本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下班回到小区,碰见一熟人带两周岁的女儿在楼下玩耍。小女孩一手牵一只气球,笑眯眯地看看这个气球,再看看那个,红扑扑粉嘟嘟的小脸微微仰着,眼神清澈明亮,喜形于色。看着她萌萌哒样子,甚是可爱,我忍不住驻足停留。
一阵风吹过,一只气球吹跑了。小女孩愣愣地看着吹跑的气球。
“看看你!叫你不好好拿着!吹跑了,怎么办……”小女孩妈妈突然大声的呵斥像猛烈的雨点一样噼里啪啦落下来,吓得站在旁边的我一哆嗦。
小女孩“哇”地一声哭了,抽抽搭搭地嘟囔“要,要,要……”
“要什么要?!拿不住,别要了……”她妈妈嗓门更大,语气更差。
小女孩不再喊“要”,闭着眼睛大声哭起来,非常伤心的样子,眼泪从眼角溢出,流过小小的脸蛋,流到衣服上,看了让人心疼。
我蹲下身子,拽了拽她手中的气球说:“宝宝,看,这个气球多漂亮啊!”
小女孩睁开一双泪眼,看看气球,再看看我。
我继续说:“宝宝,你看,上面还有小猪佩奇呢!”
“呼!呼!”她学小猪佩奇发出两声猪叫,双眼含泪笑了起来,又专心致志玩气球。
这时候,她妈妈也捡回了吹走的气球,唠唠叨叨地数落孩子不好好捏着线,不听话。
我拽了拽拴气球的线,对她妈妈说:“这个缝衣线太细了,捏不住,可以换个粗一点的毛线拴在宝宝手腕上,再让宝宝拽着,就不容易吹跑了。”
“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居然挺认可我的观点。
可以看出,气球刚刚吹跑时,小女孩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并没有不高兴,是她妈妈突如其来的一顿呵斥让她委屈或者害怕生气地哭了起来。气球吹跑了捡回来就可以,就算捡不回来又能怎样?有必要对孩子大呼小叫吗?缓一缓再说话,趁机跟孩子探讨一下怎样做气球不会吹跑,又会呈现什么样的情景呢?对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看着这对母女,我想起来好友跟我讲的一件事。
好友不舒服,找中医开了些中药,中药味道重,很难下咽,每次吃药都相当难受,苦不堪言。一天,好友七岁的孩子向她要了五元钱去买笔,结果回到家拿出来几块糖。好友一看大发雷霆,孩子牙齿不好吃糖就疼,她认为孩子不但嘴馋,还学会撒谎。
没想到,等好友发完火后,孩子怯生生地说,“妈妈,我看你吃药太苦,给你买的糖,等你喝完药后赶紧吃块糖就不苦了。不信,你闻闻我的嘴,我一块也没吃。”好友听后,一把抱紧孩子,感动、后悔和无地自容攥紧了她的心,眼泪不自知地流了出来。
她说,自己怎么脾气那么急,火气那么大,怎么不先问明白再发火呢?自己出言不逊的那些话得多么伤害孩子稚嫩的心啊!
当我们张口想批评孩子责备孩子的时候,不妨缓一缓。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发火,在发火前请先默数三个数,问问自己,弄明白事情真相了吗?这样做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吗?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当你三问以后,你会发现事情或许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糟糕,自己还是冷静冷静,语气和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更好,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缓一缓对孩子批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如果对孩子表扬也缓一缓,效果也会大不一样。
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可于放学前半小时入园接孩子。记得有一次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从地板上拾起一本图画册放到了应该摆放的位置,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拍着巴掌大声喊:“棒!棒!你真棒!”
而那个捡书的小男孩放好书后,一回头看到所有人都对着他又鼓掌又喊叫的热烈场面,吓得站在原地呆呆地望望这个望望那个,一脸懵懂迷茫。孩子们看到他傻傻的样子哄堂大笑,有的孩子鼓掌,有的孩子喊号子“棒!棒!你真棒!”,还有的孩子笑成了一团,班里乱糟糟闹哄哄的。小男孩傻了眼,都忘了返回座位,一直呆呆地站在那里,而自始至终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回事。
我觉得老师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大喊这样空洞的口号,只需轻轻告诉那个小男孩,“孩子,你把书从地板上捡起来放回原处,很好,你是个爱书的好孩子。”这一句话 ,就足够了。
好多人大谈特谈赏识教育,认为赏识教育就是大声喊“棒!棒!你真棒!”这是对赏识教育的误读。我看到那一幕后,果断地给女儿转了幼儿园。在新幼儿园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另一幕。
一次,老师让女儿领读一首儿歌,读完后,老师郑重其事地对女儿说:“今天,你领读得特别好,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女儿听后,高兴得小脸绯红,放学后一蹦一跳地跑出教室,立刻跟我讲老师怎样表扬她,并且在以后好长一段时间,女儿在家读书前都小声提醒自己“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这位老师是懂得表扬到位的老师,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得到表扬。我想她批评孩子,也一定会批评到位,会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该怎样改错。
表扬孩子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但也忌表扬过度。
在《龙妈妈鹰妈妈》一书中,张桂莉教授讲了一件事。她家的电灯坏了,老公不在家,她有恐高症不敢爬梯子,便叫来儿子换灯泡,换好后,她对儿子说,“幸亏你换了灯泡,需要妈妈对你说谢谢吗?”她的儿子非常淡定地说,“不需要,我是咱们家的一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特别敬佩张桂莉教授,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妈妈,应该说她对儿子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平常把孩子当宠物养,孩子养尊处优,偶尔干一点小事,就高兴地一塌糊涂,不知道该怎么表扬孩子,甚至感谢。
不管对孩子表扬还是批评,都请缓一缓,凡事有度,过犹不及,适度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