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哪些品格,我们应该重点培养?

《孩子的品格》读书笔记


关于品格,我还特地去查了下。百度的解释如下:

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


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处境就是:智能化高速发展,工作将发生极大的改变。

那么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品格来从容应对未来的竞争和机遇呢?


彭凯平教授认为,是一种“王者之力”,包含审美感、创造力和同理心。


审美感,是指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够领悟别人领悟不到的东西,能够欣赏自然、社会和人的真善美。

如何培养审美感呢?

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人;


创造力,是指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未来、计划未来。

如何培养创造力呢?

培养孩子的敏感力,鼓励孩子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

培养孩子的流畅力,鼓励孩子在短时间内提出大量的想法;

培养孩子的变通力,鼓励孩子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

培养孩子的精进力,鼓励孩子考虑周全,精益求精;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孩子大胆对已有印象进行新的加工、改造和重组。


同理心,是指能够敏锐地感受并影响他人的感情,了解并理解他人的欲望和需求,善待他人,成人之美。

如何培养同理心?

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

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人。


除了这三个“王者之力”外,彭教授认为下列品格也相当重要,是形成“王者之力”的基础。

情绪力:帮助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抗逆力:给予孩子帮助和支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自我效能感: 激发孩子自身潜力,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从失败中获得成长;

自控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以及意志力,抵御诱惑;

天赋优势:不断发掘孩子的优势,基于优势进行教育;

专注力:帮助全情专注,同时也要让孩子放松愉悦;

善良:培养孩子懂得感恩,赢得他人的信赖与支持。


彭教授是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他认为在这个基础上的积极教育有助于上述品格的培养,家长要从传统的谦虚教育、打压教育的模式中快速转变过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