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顺德元舜妈杨艳芳!很高兴又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今天我要分享主题是《善用奖励法》,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成长。
一、今日汇报:
[早起早课]:04:50
[父母读经]:通读《大学》一遍
[亲子读经]:《金刚经》30-32,《诗经》大雅241,《增广贤文》第五,复习《易经》说卦传,新概念英语lesson113;
[锻炼汇报]:抡胳膊500个,跪膝坐3小时
二、分享《善用奖励法》
舜放学回到家,看到家里多了一个乐高的积木玩具,非常高兴,就在他兴冲冲地正要打开积木盒子的时候。
我说了一句:“这是我买给你的生日礼物,只要你期末考试二科100分,就让你玩。”舜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进了自己的房间,直到奶奶喊他吃饭才出来,整个晚上都无精打采的。
这是我以前惯用的一种奖励方式。大家有没有感觉这是很熟悉的场景?
很多时候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物质奖励来帮助孩子达成目标。
甚至有些父母会很迷信激励,但如果事事都奖励,太依赖奖励,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凡事都要回报的处事习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奖励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呢?
我是这么认为的: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动机去坚持某种行为,或者没有体验过完成某种行为所带来的积极的结果和感受时,也就是孩子的内驱力不够,这时候我们才需要借助奖励的手段,作为帮助孩子兴趣和习惯培养的助推力。
奖励有分外驱力和内驱力。
比如爸爸说:“儿子,下次数学考试得100分,爸爸就给你买个足球。”
妈妈说:“宝贝,每天回家多做5道数学题,妈妈过些天给你买条漂亮的裙子。”
这些都是典型的希望利用物质奖励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更爱学习的习惯。
但真的有作用吗?
对于孩子来说,物质奖励属于外驱力,如果这个外驱力一直存在且不断增加,孩子的行为就会持续下去。一旦这个外驱力不再增加或消失时,孩子就会失去动力。
相反的,如果孩子的学习是出于内驱力,比如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学习动力就不会轻易被外界影响,更容易长久坚持下去。
如果是在庆祝的时候,当孩子已经做到了某些事情,或者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比如我儿子画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或考试取得了特别好的成绩,坚持认真完成每日重要事的清单,我就会带孩子去买一份他期盼很久的礼物,因为这代表的是庆祝,而不是作为一种交换。
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1、积分制激励法
比如我上次分享的“清单打卡管理法”,孩子完成一项清单打“V”,就会积1分,然后进行日加、周加,月加。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分数越来越高,很兴奋,就会更努力去完成每项清单,有时时间不允许时,他为了完成所有清单,会自动调整他的自由时间,也要将所有清单做完,而且还能减少拖延。还有很多类似这种积分方式,比如:红花贴、各种积分奖励等……
这种激励机制,是通过不断累加的成就感,让孩子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因为每加的1分,都是他努力的结果,都是因为他掌握了一些新东西。这种方法看上去也是有形的奖励,却是正向强化,就是在孩子做到的部分给予强化,每一次的强化就像在心理银行里存入了一笔小钱一样,孩子的内心存的钱越多,就越有信心,也越有学习的动力。大家可以参考这种做法。
2、语言激励法
语言上的激励,不是单纯的夸赞,当孩子做到了某件事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下个定义,并且用语言明确的表达出来。
比如说:“妈妈觉得你今天读经表现很好,不像以前那样东张西望,你这样的表现叫认真专注。”
“昨天晚上我看到你在那儿做作业,一个小时都没动,作业的质量也很高,你的这个表现就叫坚持就是胜利。”
“刚才我看到你分给小朋友一块饼干,你这个行为很好,它叫做分享。”
“刚才我看到你和乐乐在一起抬桌子,上楼梯时抬得很卖力,你也没有放手,妈妈非常欣赏你的责任心,而且你还学会了合作。”
“这首古诗你读了十遍,才背出来了,你很棒,因为你懂得了不轻易放弃。”
像这样去定义孩子的行为,孩子就明白原来坚持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下次遇到同样事情时就会更加用心,学习的兴趣也许就被调动起来了,他的价值感会被慢慢建立起来。
3、那么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怎么办呢?比如可以这样去表达,“宝贝,妈妈知道你努力了,但是没有做到,无论如何妈妈都会支持你,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让孩子体会到无条件的爱,这个时候孩子获得的力量感是物质给予不了的。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增加孩子的美好感受,让他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精神鼓励比物质诱惑的作用更加长久,而且省时省力,而且随时随地就可以做到。相信爱孩子的,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的。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恩大家的聆听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