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明白》是职业生涯咨询师贾杰的处女作,逻辑清晰、博闻强记、信仰坚定是他的三个标签。
说实在话,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贾杰完全没有了解,因为兴趣的缘故加入了一个生涯规划的读书群,这是我们指定的第二本书。我们读的第一本是金树人老师的书,这本书早已如雷贯耳,是生涯咨询的经典之作,读后也确实受益菲浅。但第二本《活的明白》就没有了解,于是读之前也没抱期望,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始读的。
没想到一开始读就欲罢不能,全书用鲜活的案例贯穿,每个案例讲一个工具或方法的应用,最后有总结有提炼,非常直观、具体的学习体验,每一篇读完都有“原来如此”“这么做确实非常棒”的感慨!
摘抄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工具方法,有机会一定要实践一下:
一、北斗七星阵
通过解决大二女生与舍友相处烦恼的例子,说明如何引导他人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从而转换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得2008年我刚进咨询行业,遇到职业选择的烦恼时,一位咨询师好友也是用这个方法帮我解决问题的,现在重读亲切且有新的启发,用这个方法解决阶段的困惑,特别是选择方面的困惑,很有帮助。
金句:
“珍惜你遇到的每一个奇葩,因为他们都是上天派来教给你某些东西的。”
遇到困难时,换个视角,把当下的每一个困难都看作是为未来理想的实现做准备,我们就能看得透,放得下。
二、决策四步法
决策四步法,也就是澄清四个与决策有关的问题,帮助做出理性的选择。
这四步就是:明确时间底线→明确决策权→探究个人观点→跨越选项看目标。
第一步:明确时间底线
下面这句话,每个咨询师都要学会!
遇到决策问题,我常常先问:“这个决策困扰你多久了?最晚到什么时候必须有个选择?”
第二步:明确决策权
要做决策,必须保证,我们是有决策权的。没有决策权的问题,不叫决策,叫适应。
第三步,探究个人观点
古人曾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别人的问题时思维非常清晰,一旦分析自己的问题,常常感到找不到头绪。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力打力”。
所谓借力打力,就是通过询问周边重要关系人对来询者问题的看法,探询来询者的真实想法,给出的案例非常实用,身边经常有人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试试看,同样的方法,用于行为面试,也是非常好的问题!
从文字看不出微力,借原文的例子来展现一下威力!
来访者,大三的学生,面临毕业后的选择。
来访者:“老师,我不知道我是该考研,还是考公务员,或是找工作?”
我好奇地问:“假如去和你父母商量的话,他们希望你选择什么?”
来访者想了想说:“他们可能希望我考公务员。”
我继续问:“为什么他们希望你考公务员?”
来访者想了想又说:“可能他们觉得这样比较稳定,工作也体面,可以为家族争光。”
这时候,我会问:“对于他们的看法,你怎么看呢?”
来访者会明确地回答:“我不这么认为。虽然公务员工作稳定也体面,但是我觉得我的性格不太适合做那样的工作,而且,我也不喜欢那样的工作性质。”
这时候,我大概就知道,他自己对这个选项的观点了。
接着我会问:“假如用这个问题去采访和你关系比较好的人,比如你宿舍的同学,或者班里的好朋友,他们对你的建议可能会是什么?”来访者想了想说:“他们可能建议我考研吧。”我继续问:“他们这样建议的理由是什么呢?”
来访者回答:“他们觉得我平时成绩还不错,不考研有些可惜。”
我接着问:“对于他们的看法,你怎么看?”
来访者马上说:“其实,不是我喜欢学习,而是因为平时除了学习也没有什么可干的事儿。另外,从内心来讲,我并不是那么喜欢学习。”
这时候,差不多可以知道他对考研的倾向程度了。
我接着问:“如果有人建议去找工作的话,你怎么看?”
他想了想说:“其实,我不太清楚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只是觉得现在要找个好点儿的工作太难了,所以比较纠结。”
这时候核心问题已经基本显现,我接着排查:“那我想问一下,假如有机会找到一个在你看来还算理想的工作,你还会去想着是否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吗?”
来访者说:“假如能找到的话,那我肯定不考虑这两个选择了。”这时候就该收口了:“看来你内心还是有选择的,只是不太清晰自己要找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也不太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找到那样的工作,是吗?”来访者说:“是的,这让我很纠结。”
接着,我们就会进入下个阶段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工作是相对理想的,然后我们再想办法,看看可以尝试着怎样去寻找那样的工作。”
这时候,选择已经不是问题,增加新的行动力就成为下一步的核心。
这一节,重在通过来访者对他人意见的分析和思考来澄清自己内心的观点。所以问“在你看来,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建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导分析过程。
第四步,跨越选项看目标
当我们不知道要去哪儿的时候,对路径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对不同的选项进行利弊比较之前,最好先澄清一下,目标是什么。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你可能瞬间就能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