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高铁,在来酒店的路上,打开百度地图,即兴找第二天的游玩目的地,看到了南昌瓷板画博物馆,眼前一亮,就它了。
今早用一个小时悠哉悠哉在酒店吃好早餐,我们娘俩搭乘17路公交车出发了。
这公交车一来,我就惊了,居然又这么迷你的公交,粗略数了一下,座位应该在十个左右吧,我们坐了五个站,期间就上来一个人。
好生冷清啊!从此也可以看出,这个地界应该也不是啥中心地带,这个博物馆估计也不咋火。
有意思的是,儿子居然很喜欢这个小公交,到站了还不肯下来!下车之后,我着急牵着他往博物馆冲,但是好家伙,他相中了路面上的小石头,蹲在那里,仔细把玩,仿佛这些有棱有角硬不拉几的东西,就是他此行的全部意义。
倒也不是,我说太早了。没一会儿,他就开始对一旁路上的车流来了兴趣。专门等待警车和出租车还有搅拌车这样的工程车。
特别是出租车,那绿色的家伙只要一开来,儿子就兴奋地大叫“大车”,边叫边举起一只手来,他个头又高,两岁不到的小人儿,比有些三岁娃还要高。
要不是我拦着,估计司机师傅还以为他在邀车呢。
真的有点“买椟还珠”的感觉,我们不是要一起去博物馆的吗?
就这样,用了一个小时,我们才好不容易走到博物馆的大门口。我正为马上要开始眼球之旅而开心,谁知道他看着那漫长得几乎要延伸到天边的台阶,立马双腿跪地,虔诚地放下两只手爪,不,他不是要朝拜,而是吵着要我抱了。
我的天啊,我也是一枚弱女子,自己爬上去都会要虚脱了啊,于是开始编各种故事,诱导他自己爬行。
等真的走到那个“司母戊鼎”的馆体前,我真的觉得自己又一次超越了体能极限!
一进门就是一个大的显示屏,上面正播放着这座博物馆的历史和未来,屏幕下方是一个大池子,估计大小放得下两张两米宽的床。
原谅我打这个比方,因为当时真的很累。我还没开始给儿子介绍,他就先对着池子里的红色小鱼,发出了惊叹声,并且驻足于此,不肯继续参观。
好不容易进了展厅,他对里面的瓷板画兴趣为负值,一会儿吵着要抱,一会儿哭着哼唧“不要,不要”,平静下来能看一幅画了吧,只能看得动上面有限的元素。
所以,一个小时不到,我们就出了馆,去到万达广场吃午饭,这一顿饭,吃得我很想抽死他,因为他嚷嚷着至少去了五次厕所,就不说我找厕所的崎岖坎坷了,光抱着他出出进进,小餐厅的服务生,估计心里就在想了:
看来带娃真的是麻烦,我以后还是不要孩子了。
吃完饭还没开始逛呢,小屁孩睡着了,打个车迅速把他放回了酒店的床上,我如释重负。
所以我有时也在想,这么小的孩子,累死累活带着他到处逛,意义在哪里呢?
它当然是有意义的!
就像我在别的城市遭遇了“出租车司机不下车帮我提行李、不戴口罩、车上用方言各种和朋友大声聊天”等行为之后,猛然意识到,我生活了那么久的上海,服务水平原来高出那么多。
就像我今天坐南昌的地铁,发现它会在车体外面标注出不同车厢的冷气供应程度,以方便乘客根据自己所需进入不同的车厢,这个很人性化。
旅行中,会有很多新发现,会在比较中有很多新认知。而对孩子来说,前者会居多。这些新的发现,会促使他神经发展更丰富,也会拓宽他的视野。
儿子以前不用蹲便的,因为在上海用惯了坐便器,可是这一个月的旅行里,他居然也慢慢适应了蹲便,还学会了吃辣椒。
你看,这就是不同的环境,对一个人行为的塑造,我觉得这种塑造是有很多积极意义的。
不过,带一岁多的哇出行,确实有很多不便,这就对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一开始也不是很有经验,但是每次我都会总结复盘,慢慢的就好很多了。
在带儿子看世界这条路上,我相信自己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