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诗词大赛》其中有这么一个开场,主持人董卿从幕后缓缓走出,前面百人团选手一齐高声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一曲《出塞》,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那古老遥远的大漠边关,来到了一望无垠、马嘶人喊的古战场。
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上,长期游牧在草原上的北方少数民族,与农耕时代的居住在中原的汉族,世代相邻而居。但当草原受灾或适逢中原内乱时,北方的少数民族骑兵便如决堤之水沖泄下来,骚扰边境,抢掠人财,甚至攻州略县。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在他席卷天下、一统中原后,派大将蒙恬击退匈奴七百余里,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秦始皇余威散去,每逢中原内乱,胡人继续卷土重来。等中原汉族消除内乱再次统一后,汉民族又开始强力反击。
中原汉民族有汉代霍去病逐匈奴出阴山的壮举,窦宪勒石记功的威风。少数民族也有五胡乱华,金国入侵中原,特别是蒙古、满族相继占领中原的历史。
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也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和交往史。中国大地的西北大漠、长城内外,几多牧场,几多桑田,几多白骨。时而烽烟四起,铁骑出关,尸横遍野;时而公主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时而番邦来朝,“冠盖使,纷驰骛”;多少历史的悲喜剧,在这巨大的时空背景下轮番演出。在那雄汉盛唐时代,多少人渴望去边关建功立业、拜将封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男人如骏马秋风塞北,热血的男儿仗剑走向边关,走进那铁马金戈的战场。
多少诗人的目光和笔触转向大漠边关,描绘出一幅幅壮丽宏伟的边塞画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夕阳下寥廓孤远的壮美河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胡天的八月飞雪里,边塞将帅在艰苦军旅生活中的以苦为乐;“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一种壮丽中的凄美和孤独。“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这是大汉赶走匈奴后的自傲和豪气。“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在边关,骁勇善战的少年英才杀入敌阵,让敌人心惊胆战。“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是足智多谋的主帅指挥若定,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破敌报捷。在这大漠边关,一些边关主将,自己本身就是著名的诗词作家,他们用浑厚细腻的笔触,写下了边塞的铁血世界。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落日旌旗万里,秋风鼓角连营。”,这是气势磅礴征战队伍和千里联营的气势恢宏。元军南下,围困襄阳,战场也南移到中原内地,汉唐雄风不在,且看元军元帅张弘范是如何意气风发:“铁甲姗姗渡汉江,南蛮犹自不归降。东西势列千层厚,南北军屯百万长。弓扣月,剑磨霜。征鞍遥日下襄阳。”。
“丈夫只手把吴钩。能断万人头。如何铁石,打作心肺,却为花柔。”。这些在战场厮杀的铁血男儿,他们也有柔情万千,有自己的情与爱。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边关的征战,留给战场的是累累白骨,有多少被家人思念的人,长眠在这遥远的荒漠。“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然而有很多人不能回来痛饮美酒了,他们的英魂永留边关。他们可能没有留下名字,却是深闺中一个女人日夜思念的人。
那永远不能回来的征人,也许他曾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或曾经他走过她的家“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更或许他与她“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他们结为夫妻后,他要去边关立功,实现自己理想;或许他被应征入伍,从此一个在遥远的边关,一个在家乡侍奉公婆、养育孩子。“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然而征人一去,抱着“不破楼兰誓不回”的壮志豪情,她只有等待。她在等待中感叹:“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而边关的他在杀敌之余,也在思念她,在想象她。“清晨帘幕卷清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边关战事不停,他一直没有回家的希望,看着满头白发的将军,难道自己要熬到满头白发才能回归故乡吗?他禁不住热泪横流,辗转反侧,“将军白发征夫泪”。而在家乡的她也在盼望他归来,“自别后,忆相逢,几回回魂梦与君同”。 可在某一次战斗中,他却再没有能回来,而那思念他的人儿,却还在痴痴的等待。历史长河的边关铁血与柔情,却幻化做诗歌被千古流传。引领我们走进诗歌的边关画卷,去欣赏,去憾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