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长
关于读书之重要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警句,我们的祖先强调,“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西方格言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何读书,先贤也给我们留下许多范例:中国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记载;西方有马克思把大英图书馆藏书室的地毯踏成一条路的故事。显然,读书是一件苦差事,所以,中国人把读书求学的过程描述为十年寒窗。今天的中国人对读书的重要性认识似乎更加疯狂于古人,把读书翻版成毕二十年之功与一役了,具体世相是:生命孕育之初就有胎教,新生儿牙牙学语时,先叫李白,后叫爸爸;先喊李清照,再喊妈妈。幼儿园里书声起伏,小学堂书脊如山。初中高中,择校择师,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两耳不闻窗外事,穷凶极恶做考题。每年6月8日下午4时左右,也就是当年全国高考结束的时候,大江南北,举国上下,近百万20岁左右的青年男女刹那间挣脱了绞索,所有怨恨、所有压抑、所有情绪,一股脑对书发泄,撕书、甩书、烧书等等弃书之形式无所不用,不胜枚举。更可怕的是,这其中有许许多多人,与书结仇积怨,恨书入骨,老死不再与书相往来。
然而,在中国早就有人把读书描述成一件快乐之事。近日,因临写成亲王的楷书法帖而反复吟诵《读书乐》。《读书乐》把读书嵌入春夏秋冬之中,歌咏读书乐趣和情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
春天的景象是:“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而此刻读书的心情是:“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春天,山清水碧,鸟儿欢唱,庭院内一把竹椅,悠悠然然,或坐、或徜徉其间,或者“归去来兮”,或者“返景入深林”,沉醉于书声,就让窗前的青草自在地生长吧,留得窗前一片绿荫,充满生机。
夏天的景象是:“新竹压檐桑四围,小径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而此刻的心情是:“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夏天,初竹亭亭,绿桑深深;书房里,白天清靜敞亮,阳光灿烂;晚上蝉儿鸣叫,灯花戏萤;或“温故而知新”;或“诗三百大体愤发之作”,与古人交流,远处一曲古琴之声,悠悠扬扬,清清新新。
秋天的景象是:“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而此刻的心情是:“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秋天,明静,秋高气爽;近亭,落叶有声;窗外,豆花摇曳,蟋蟀低吟;房间,读者半卧于躺椅之上,或“横愬赋诗”;或“采菊东篱下”;读到深处,行走园林之中,邀明月一起,手舞足滔。
冬天的景象是:“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而此刻的性情是:“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冬天,万木萧萧,水碧如练,雪花象不速之客轻敲窗棂,一炉火,火光照壁;一壶茶,茶香沁肺;或“大雪满弓刀”;或“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浅吟慢读之声,或能唤起明朝梅花点点,与雪絮一起舞翩跹。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大诗人、大教育家翁森所作。翁森,字秀卿,号一飘。作为南宋子民,他对元人的统治不满,不愿出仕做官,隐居浙江仙居乡里,以教书为生,创办安洲书院,有弟子达800人。他创作的这首《读书乐》,虽是劝学,却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不去宣扬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和发财赚钱的功利思想,只是侧重于描述读书的闲适优雅,让读书之人放松心情,放飞思想,做到人与自然,书与心情,相适相融,删繁就简,去苦为乐,让读书成为一个人持续终身的生存状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能把读书打造成一个快乐的平台、把读书营造成轻松的氛围,知识传递、文化传承才可以健康持续。大众素质提升,万众创新发明,首先应该是把读书变成每个公民乐而往之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