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群失(沙)败(雕)史

有段时间沉迷于加入各种线上社群,从学习群到交友群都有,结果都没能混成想象中的大佬,因为加入的群多半名存实亡完全没有任何给我发挥的机会。后来觉得既然没有适合自己的那何不自己创建一个,制定自己的规则施展全部的个人抱负,甚至成为成功帮助数名学子的优秀青年团体,想想就很激动呢。只可惜,所有幻想最终都只能在现实的夹缝里艰难求生,兜兜转转还是觉得世上最懂我的那个人还是只有自己。

先来说说自己加入过的群吧,大致有三种类型:

1.打卡监督群。此类群要求群成员坚持打卡从而督促自己完成每日既定的任务量,主要是形成一种互相监督彼此激励的氛围。这是最容易构建的一种群关系了,任务明确且无需大量时间精力的投入,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足矣。这种互相汇报进度共同努力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很暖心的,而且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群闲聊上,在今后备考阶段或许仍然可以一试,只是目前的自己比较容易遇上突发情况,所以一直主动退出此类群。还有一种与这类默默无闻的形式不同的打卡群,它要求每天在公众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习动态,也算是群推广的一种营销手段了,作为一个低调的人同是更喜欢自己默默努力一段时间后突然吓别人一跳的心机girl,这样每天炫耀自己有多努力的方式还是不参与的好。

2.英语口语群。为了营造一种全英文的氛围,需要全程英文,看起来是件很酷炫很高大上的事了,只可惜我加入的群大多寂静无声,偶有的聊天也只局限于“hello”“hi”和“Where are you from?”上面了,缺乏必要的聊天价值和欲望。此类型的群加入过好几个,但最终都成为了摆设。

3.聊天交友群。这种群里沙雕网友占一半,每天嘻嘻哈哈聊聊天还是很开心的,而且和一般的学习群不同,这种群极其闹腾,让人不得不时刻设置成免打扰模式。由于群成员众多且流动性较大,很难通过这样的群聊一些深刻含义的话题,而且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活跃的成员往往都是同样几个人,也容易丧失聊天的兴趣。

一直以来就很羡慕志同道合能陪你疯陪你玩分享你所有的开心与不开心的友谊,那种被当成团宠随便一句话就有很多人呼应的一定从小就是一个小公主了吧。而我这样的小文静就只能从小扮演知心姐姐的角色,倾听者才更符合我的角色设定。在依靠他人渴望从天而降的“关爱”行不通后,我萌发了自己开创成为大佬就变成了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想法。

除去在学生机构当部长这段经历外,我共创立过两个社群。一次是在高一,首次接触到社团的我单纯地觉得社长看起来是很了不起的样子,在线下走不通后想要成为线上一呼百应的人,结果我的文学社招募令一经发出就被贴吧吧主给删帖了,直接扼杀了我的伟大设想。还有一次是在大三初期觉得自己太过清闲加之没有遇见和自己理念相符的群,便想要自己建一个英语交流群。事实证明我的逗逼属性一旦开发后便再也刹不住车,我成功地把自己千辛万苦凑齐的一个学习群发展成了沙雕网友聊天群,大家都很可爱只是我们说好的好好学习练口语呢?理想很丰满,设想很美好,计划也得到了一致通过,但就是没人实施,而且因为不想限制太多我没有强行规定中英文,最后大家皮起来就是满屏的中文和表情包了。

回顾我的社群“失败史”后觉得建一个群不难,但要把线上社群发展成线下机构的模式还是挺有挑战难度的,现实束缚较多且时间精力都比较有限,最可怕的是这样的群大多是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满足个人需要。不过若能好好经营管理仍旧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项目吧,毕竟这样合我心意满足我的理念需要的群不多,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说不定哪天我又心血来潮“卷土重来”“东山再起”了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日清晨,和记不清多少个循环往复的日子一样步履匆匆,想着第一节的课和那班叽叽喳喳闹腾的孩子,眉头又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a四玥阅读 443评论 2 7
  • 这里的“馒头"可不是当早餐充饥的馒头,而是坚持星球这个学习平台上的学员学习的陪伴者。另外刚进学习平台的学员称...
    柳小娜8阅读 241评论 3 1
  • 床头的台灯坏了,小白让我买一个。 上淘宝准备买个和之前一模一样的,确定好了,给小白看。小白点头的同时说:“换一个呗...
    瑾瑜的童话阅读 548评论 2 4
  • 今天微博看到一篇文章讲说淘宝商家的运营成本惊人,大体内容我简述一下: 据一个淘宝商家吐槽,现在天猫网店成本过高(以...
    黄头小野猪阅读 37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