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年,时在纽约的陈丹青和老友阿城聊到已进入人生晚岁的木心,说起后者自在逍遥地闷头写难懂的诗的境况,忧心忡忡:“老头子完蛋了,将来他怎么办啊,谁读他。”
阿城回道:“你可别这么想。大陆的孩子咕嘟咕嘟冒出来,有像样的教育,读各种书,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懂木心?”
27 年后,当陈丹青在讲座中回忆这段往事时,周遭被木心的读者密密麻麻挤得水泄不通。彼时是在第一届“木心文学周”《张岪与木心》新书分享会,十数位作家、学者和数千名从天南海北赶过来的木心读者,聚到杭州单向空间,自两鬓斑白的中文教授到眼神稚嫩的初高中生,年岁的跨度从四〇后延至〇〇后。
而在活动之外,木心的书籍已成为长销的经典,以他的诗作改编的音乐也传唱一时。
2019 年 8 月 25 日,由单向空间联合木心美术馆和出版机构理想国共同举办第一届“木心文学周”,陈丹青《张岪与木心》新书分享会。
从小众认可到大众传播,木心确乎以各种理由被更多人认识、阅读、喜爱和讨论了。但如果我们回看他的个人文学史,却远不是一位长久怀才不遇一朝被重新发掘的作家典型,而更像是一个早已存在却突然降临的、文学的意外。
1980 年代初,已从中年趋近晚年的木心,经友人的恳切劝勉重启写作,一出手便令陈丹青惊异,从此“密集交往,剧谈痛聊”;稍晚一年,当“新人”木心以“第一主角”跻身名家云集的《联合文学》创刊号时,台湾文坛随即震动,人们争相传阅木心,引发“木心现象”;同样,当 2006 年木心作品首次被引进大陆正式出版引发热议后,甚至被媒体称为“木心年”。
1984 年,移居纽约仅两年的木心成了驰名台湾的海外作家。当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创刊号内云集着港台及海外知名华语作者,第一主角,却是木心。主编痖弦为他专设“散文个展”。——引自《“世人哪,不要弄污我的书” 木心的流言与传奇》
喜爱木心的读者们如何看待这位突然出现的异数?
作家陈村形容初读木心:“如遭雷击……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
作家何立伟评价木心的文字:“字字句句,无不给人意外的喜悦……是那么样的一种富有人类感情同文化表情的中国汉字,优雅、从容、洗炼、蕴藉。”
在陈丹青看来,木心是个无解之谜:他来路宽阔,但没有师承;他秉承内在意志,但没有同志;他与文学团体和世俗地位绝缘……
加州大学教授童明分析:“他(木心)的精神气脉既系于春秋、魏晋、汉唐的华夏文化,又源于古希腊的悲剧精神,而思维特征和艺术格调却又是西方现代派的,且与近 30 年来最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文思想息息相关。”
印刻版“木心文集”的“编辑的话”评价:“我们阅读木心,他的散文、小说、诗、俳句、札记,如织如梭,难免被他那不可思议广阔的心灵幅展而战栗。我们为其全景自由的洞见而激动而艳羡,为其风骨仪态而拜倒而自愧。”
而当人们循着木心的文章,去继续挖掘,发现他的艺术、他的人生,更是独特而孤绝的存在:
青年时期,就坚信“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放弃普通人的安稳,主动选择“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一心要做“知易行难的艺术家”;
人生壮岁,在一个集体罹患癔症、无法好好做人的时代,依然操演“迫害与写作艺术”母题,写就悲怆莫名的“撒旦诗篇”,进而以“白天我是奴隶,晚上我是王子”的决然姿态“不死殉道”;
中年末梢,当灾异乱象在历史中肃清,人生回暖之时,却又毅然孤身飘零海外,余留优雅的“散步散远了”和纯粹的“为了艺术”引人无限遐思;
及至暮年,声誉与死亡一同缓缓来临,终于叶落归根,却仍是以流亡的心态归来,隐居故里,只愿“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
木心“狱中手稿”。
木心的艺术和人生是高度统一的,在他身上体现的既是人生的艺术,也是艺术的人生。“‘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人’,木心是那个被无国界的‘艺术’所占有的人,他竟是这样的被艺术所独占,以致时代的强力影响在他那里,鲜有余地。”(引自春阳《摘花高处赌身轻》)
历劫之后,更能见出智慧的真淳;困境之下,仍以优雅行仪,写如诗的凝视。在人生的不同时段,木心都能坚守艺术家的孤高与纯粹,在美学中流亡,体现于其作品中则是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
木心以一己之力,践行了他始终信奉尼采的“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的高贵箴言,这是木心带给我们的持久的启发和感动。
也正是这一特异吸引我们持续地阅读、讨论木心,激起我们继续展开 2020 木心文学周——
2020 年 8 月 21-22 日,在木心作品首度结集精装新版、木心全集计划启动之际,暨“米修与木心”联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同名画册同期出版前夕,单向空间联合木心美术馆和雷克萨斯一起,将继续一趟木心文学、艺术的旅程。
作为豪华汽车品牌,雷克萨斯始终坚信,比生产一辆移动工具更重要的,是打造一种触动人心的体验。凭借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先见,雷克萨斯以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带来超越期待的出行体验,让每一次人车互动,都更加充实、愉悦,令人心生感动与温暖。
而作为具有人文气质的豪华生活方式品牌,雷克萨斯也一直倡导以文化为中心的、追求品质与内涵的生活态度,曾多次携手单向空间,为大众构建充满精神启迪和思想碰撞的文化交流平台。
本次雷克萨斯作为特别合作伙伴,与单向空间和木心美术馆一起致敬这位超越时代的文艺传奇——木心,特邀当代作家、学者,钢琴、长笛演奏家,木心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陈丹青,以“智者、雅士与少年”的多元视角,以音乐演奏会、主题文学论坛、主题分享会等不同形式,标举、省思木心先生的文学精神,以他生命至上的艺术创见,砥砺与奠基逆境世界不可磨灭、至上的尊严。
智者、雅士与少年
——2020木心文学周
时间:2020 年 8 月 21-22 日
地点: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 1F
(杭州市拱墅区丽水路 58 号远洋乐堤港二期 B103)
主办:单向空间
联合主办方:木心美术馆
媒体支持:理想国
特约合作伙伴:雷克萨斯
嘉宾(按活动先后顺序):
高平、刘宗琴、田艺苗
孙甘露、许志强、笛安、姚谦
陈丹青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微信搜索单向街书店报名
(请注意所选场次时间及地点)
活动注意事项
1、本系列三场活动,报名前请注意场次时间及地点;
2、因场地空间受限,本次活动采取报名制,活动开始前 1 小时,读者凭报名二维码验证入场,座位先到先得;
3、其中陈丹青分享会,将在主体活动结束后安排有签售环节(包含数量稀少的新书《米修与木心》)。因活动场地有限,主会场之外,我们特辟书店三楼文艺现场作为分会场,可供读者观看现场直播,活动结束时,可至主会场参与签售环节;主会场和分会场不另行区分报名,主会场坐满后,其他读者将顺延至分会场;
4、本次活动将在凤凰网全程直播,读者亦可选择扫描以下各场次海报二维码,预约直播。
【活动简介】
1.
“音乐是我做了一个梦”
——木心音乐演奏会
演奏嘉宾:高平(钢琴)、刘宗琴(长笛)
对谈嘉宾:高平、田艺苗
时间:8 月 21 日 19:00-21:30
地点: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 1F
木心无数次在作品中谈论音乐,且身后遗留数十页音乐手稿。木心曾用白纸画下钢琴的琴键,在禁居期间,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这是木心最具代表性的生命姿态。“音乐是我的命”、“音乐是我做了一个梦,可是音乐是美的。”
旅美作曲家、音乐家高平先生数年来进行木心音乐遗稿整理工作,且是木心诗作谱写乐曲最早、最多的音乐家,活动邀请高平和长笛演奏家刘宗琴,以木心音乐遗稿为基础,举行音乐演奏会,并邀请乐评家田艺苗与高平就木心音乐相关主题展开对谈,用音乐的韵律开启 2020 木心文学周末。
2.
“在文学上,他是音乐家”
——木心“文学交响”暨新版“木心文集”专场论坛
对谈嘉宾:孙甘露、许志强、笛安、姚谦
时间:8 月 22 日 14:00-16:30
地点: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 1F
木心先生常以音乐来谈论文学,而其自身文学也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的律动和自由,如以音乐来形容木心文学的整体,他是复调的、多声部的,交织变奏,叠现互动,而具体到其不同的文学创作形式和不同篇目,又呈现出各各不同的独特气质,正如其文学来路不是一脉相承,而是多脉相承。
活动以木心文集新版为契机,邀请嘉宾选取木心不同面向的代表作品,从小而新的视角切入,进行文本解读,并以点及面,比较深入地分析木心诗歌、小说、散文、言论集等不同面向和作品形成的“文学交响”。
3.
“米修与木心:幽灵的交遇”
——陈丹青主题分享会
分享人:陈丹青
时间:8 月 22 日 19:30-21:30
地点: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 1F
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乌镇木心美术馆联合举办的“米修与木心”展,将于 2020 年 9 月 2日至 10 月 8 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并于 10 月 14 日至 12 月 15 日巡展乌镇木心美术馆。展览同名画册亦将于 9 月初面世。
“木心是惜字如命的人,据说米修也是;木心酷爱玩弄字词,据说,米修也是;米修以诗人之名问世, 中途转向绘画,而木心原初想当画家,其实毕生沉溺于作诗……以我对米修的粗浅读解,以我和木心的交谊,他俩都是极度狷狂、任性、一意孤行的人。”——陈丹青
本次活动,陈丹青将和读者朋友分享“米修与木心”展览的缘起,和这一中一西,两位同为诗人、画家的二十世纪的杰出灵魂相遇,所产生的碰撞与共振。现场将有《米修与木心》画册限量签售。
【嘉宾简介】
高平
作曲家、钢琴家。出生成都,90 年代留学美国,获得钢琴硕士、作曲博士学位。曾任教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音乐学院多年,现任首师大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和作曲系主任。高平曾受诸多世界音乐名家及团体的委约写作并得到广泛的表演。作品专辑包括由 Naxos 公司全球发行的《说书人—作曲家肖像》《钢琴五重奏-梅兰竹菊》,获大量好评。2017 年,中国唱片总司出版和人民音乐音像出版社分别出版《窗外-高平钢琴作品选集》、《清风-高平民族室内乐作品专辑》。
刘宗琴
旅德长笛演奏博士、浙江音乐学院长笛教师、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成员。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长笛高峰高原学科特聘柔性专家。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德国汉堡国立音乐与戏剧大学、德国曼海姆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师从张宏俊教授、何声奇教授、Moshe Aron Epstein、Jean-Michel Tanguy。
田艺苗
青年学者,音乐作家,作曲技术理论博士,古典音乐副教授,曾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优秀音乐作品奖。目前出版著作有《流影流声》《温柔的战曲》《靠谱》《时间深处的花园》《海边的图书馆》等,制作的音频节目《古典音乐很难吗》《名曲密码》与古典乐普及系列讲座“穿 T 恤听古典音乐”受到广泛关注。
孙甘露
作家,华东师大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思南文学选刊》社长、主编,上海国际文学周及“思南读书会”总策划。代表作有《访问梦境》《我是少年酒坛子》《信使之函》等。作品有英、法、日等多种译文在国外出版,被收入海内外多种文学选集。
笛安
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南方有令秧》,“龙城三部曲”《西决》《东霓》《南音》,中短篇小说集《怀念小龙女》《妩媚航班》。其中《景恒街》获得 2018 年“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曾主编杂志《文艺风赏》。
许志强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导,著有《马孔多神话和魔幻现实主义》,译有《加西亚·马尔克斯访谈录》《在西方的注视下》《水手比利·巴德》等。主要从事西方现代派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现代小说叙事学等研究。
姚谦
音乐人、作家、收藏家。历任台湾 EMI、Virgin、Sony 唱片公司总经理,三十年来于创作与管理两面行走。1988 年开始填词,歌词代表作有《我愿意》《味道》《鲁冰花》《最熟悉的陌生人》《记念》《如果爱》等。已出版长篇小说《脚趾上的星光》,随笔集《我愿意》《品味》《相遇而已》《一个人的收藏》《我们都是有歌的人》等。监制有腾讯视频《啊!艺术》。
陈丹青
画家、作家、木心美术馆馆长。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张岪与木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