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长,有人说过得十分孤独,有人却觉得她自始至终都是幸福的。痛苦的人各不相同,幸福的人却有千万种,为什么幸福呢?给予就是其中的一种答案!
我相信那些给予的人是幸福的,他们心胸宽广,他们乐善好施,他们乐于分享,他们总是有满满的幸福,幸福太多了,溢出来了,就将它给予身边的亲朋好友。
当这样的人出现时,请你一定不要去打扰他。不管他是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还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不管他是一个刚上学的小学生,还是一个刚工作的青少年,我们都已满足于她这一种,给予他人,幸福自己的权利!!他们给的时候,内心是丰盈的。包括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当家长教他们去分发点心时,甚至分发他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内心丰盈的孩子会跟着爸妈的指示,将他最心爱的零食一个个派发出去。初步接触这个所谓的社会,小孩子善于分享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那要是小孩出于这样的举动的时候,我们身边的人又该如何的给予反应呢?那当然是“接受”,甚至是“索取”了,我们去接受他们的给予,间接也是一种给予,给他善良,给他美德,给他快乐。我们去索取,去真诚地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道谢,因为他们给了一开始不肯给的东西,再回赠点小东西。慢慢的,让他知道了快乐,给他品味到其中的乐趣,他知道原来分享是这么美好的事情。
所以身边的人们呀,对这类刚学会给的小朋友时,你可不要太客气了,不要说我不吃,你尽管拿去吃吧,要是让孩子得到给的过程的碰壁一个结果,只会让小孩内心受挫,还很容易打击,甚至打消他的分享的习惯,一旦从小没有养好爱分享的美习惯,那往后的日子,就很难收到人生更多真善美的礼物了……所以身边的人能够快乐的去接受,其实也是一种美德。很多善良,需要我们去配合。
小孩如此,那我们对老人呢,就不用了吗?你错了,对待老人,我们更应该如此了,现代社会的老人孤独感更深,他们更需要刷新自己的存在感。他们的还生活在过去的物质匮乏的年代意识里面,食物还是最珍贵的,当他都愿意将自己最爱吃的食物拿来给邻居分享时,请你笑着去接受他,然后很真诚的跟他说句谢谢,谢谢你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很喜欢……此时此刻我相信给你东西的那一位老人,一定是心花怒放的,他一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间是美妙的,他也会有更多的存在哪。
索取也是一种给予,上一周日回家了,邻居依旧热心肠的拿着他的好东西与我们分享,但父亲甩甩手,一脸不耐烦地说:“不用了,谢谢!”而那位邻居,却依旧是这么的热心,一直在说这个好吃,这个给建设新中国的接班人吃,吃了这一个那一切都会变得很好很好……我看着他那白刷刷的头发,还有那日渐突出的皱纹,就鬼使神差地去打开了点心的袋子,迅速了拿出两个点心,闻着那个点心的香味儿,我禁不住地说了声谢谢,很香呢。随后这位邻居笑得更欢了,终于心满意足的走了,看着他那神神叨叨的样子,盯着他老态龙钟的背影,我笑了笑,这位伯伯还是挺可爱的。
至我有意识到现在,他就是我们的邻居,以前精神都还好,跟正常人无两样,后面这十多年,一直都是会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是的,你没有听错,他就是那种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人,他能干,他积极向上,他关心国家大事,他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似乎能对世事洞察,但讲得一套又一套的东西有好像都离我们很远,我也不知道他这一套理论是哪里来的。但是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我知道他是一个十分热爱祖国的人,他总想着要保护新中国,总想着要建设新中国,总是有这样浓厚的国家情怀。再跟我们讲一套又一套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话的时候,我暗自对他有小小的佩服,这些理论,他的脑袋的构架是怎样形成的呢?看新闻还是自己看报纸,不管怎样,对于这样的老人家,每一次他都能够笑容满面的,给予我们一盆又一盘的水果,一次又一次送我们点心。归根结底他也是一位老人,他也需要我们的关怀,所以在父亲拒绝他的时候,我的心竟然有这样的一个,声音,要给他继续乐于给予他人的力量。
给予也是一种幸福,给予有时候甚至提升了人格的魅力,那给的人又怎么不是在成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