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阿Q的语言特色

浅谈《阿Q正传》的语言特色中文摘要:《阿Q正传》不仅在典型化、结构艺术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成为现代小说创作的典范。而且在文学语言上,语言运用得如此准确、生动、精炼和富有独创性,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所罕见的。它的语言的哲理性、讽刺性、形象性相互统一融合,可谓是一场语言的盛宴,其语言的艺术魅力令人惊叹.关键词:讽刺性;深邃性;独创性;幽默诙谐;形象生动引言《阿Q正传》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中的杰作。它标志了鲁迅小说创造的主要成就,显示了鲁迅运用语言艺术的卓越功力。鲁迅小说的语言,犀利、深刻、内容丰富.而《阿Q正传》的语言更是惟妙惟肖,是其他文学作品不可比拟的。其独创性更是文学语言上的丰碑。《阿Q正传》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人物对话的性格化上。有时尽管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却能准确的表现人物的身份和突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其次,小说使用了不少古语,不仅简洁明了,而且给文章增加了诙谐的意味和讽刺性;再次,语言包含幽默感,好用反语,喜欢夸张,使用了大量口语;最后,小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将人物的心理、性格、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1、人物语言——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动作性人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的性格.写对话和引用人物语言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有效的手段.《阿Q正传》引用人物的话惜墨如金。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足以显示人物性格的地方,他就不用对话。《阿Q正传》人物语言的少,决不是贫乏,而是精.语言中尽显幽默诙谐,形象与生动。他写出的人物语言确实可以使我们从谈话里推论出每个说话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的语言不仅极力从简和高度性格化,而且具有特殊的戏剧性,许多幽默活泼的对白,令人忍不住发笑,笑后又心忧其人其事,发人深思.它以深刻的思想精神为基础,以严肃和重要的社会内容增加

其分量,突破幽默仅仅引起人发笑的局限,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冲击泼,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震动,达到崇高美的境界。使其效果既不同于一般喜剧,也不同于一般悲剧,这是形成《阿Q正传》幽默而深沉的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描写人物的语言中不仅形象生动、动作性强,而且文字精练、准确.”①如阿Q调戏小尼姑后,“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出去了”一句中的“飞”字;阿Q偷萝卜时“连人和萝卜都滚出墙外面了”一句中的“滚”字;举人老爷送箱子的乌篷船“从黑中荡来”一句中的“荡"字;箱子送到赵府后,“赵太爷肚里一轮”一句中的“轮”字。这些字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动作性,而且用字准确。“飞"字表现出阿Q的得意忘形;“滚"字写出了阿Q见狗追来,急不择路的慌乱情景;“荡”字写出了举家人的乌篷船极缓慢,不知不觉中,恐惊动未庄乡下人,也表现出举人老爷在革命震动县城时,胆战心惊,连夜疏散家财的惶恐心情;“轮”字点出了赵太爷的心计。2、叙述语言——高度的概括性和辛辣的讽刺性在文学语言中,叙述语言是描写语言、抒情语言、议论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基础。《阿Q正传》中反映了复杂而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与暴露国民的弱点、开出反省的道路的创作意图相适应,其叙述语言又独具风格。(一)高度概括而又具体形象1、精选最能显示特点的具有形象概括力的词语,如“渺茫”、“在临时住人家”、“进洞”、“爬出成”、“商量到点灯"等。这些词语或动作性强或具体特点突出,同时又能代表所写人物的其他类似形为。2、多用短语,选择能够把多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句型。“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同类短句排比,把阿Q所做短工的种类之多和极不固定的情形都写了出来.3、采取容易引起读者想象的叙述方式和语气“……连阿Q都早忘却,更不必说‘形状’了”,这里用“连……都……"方式所表达的语气,便会使读者联想到文学以外的许多具体情形。(二)洒脱不羁而又幽隐含蓄《阿Q正传》的遣词造句、连句成文尤其的灵活多变,新颖别致,严禁意远,具有洒脱不羁而又幽隐含蓄的语言风格。

历来为人们所赞赏的“秀才娘子忙一撇阿Q的脸,看他感动了没有"这句话,其中的词语和整个句式也都是很平常的,只是由于恰到好处的表达了秀才娘子独特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的独特发现,才令人觉得非常新鲜别致。(三)富于幽默感和讽刺性以轻松活泼的比较巧妙的语言造成谐趣.使读者在笑声中了解所写的人和事物,领悟真理,自然共鸣,就是幽默。《阿Q正传》的叙述,处处都有谐趣,其语言的表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1、仿拟.阿Q及周围人物,在病态社会里形成畸形心理,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和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可笑的。2、多用反语.说阿Q“见识高”、“武勇”、“优胜”、和是“完人",说赵秀才“博雅”,说他的事是“大新闻”,说“忘却”是祖传的“宝贝”。3、巧用文言。叙述阿Q被赵太爷打嘴巴,用一个“蒙”字,表示挨打也像荣幸的蒙受恩惠似的。一些文言词、语、句不仅活用的很巧妙,而且由于表达的特殊需要,可以用作修辞手段,使语言活脱、幽默、洗练,非常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各自的心理状态。4、庄词谐用。将一些庄词运用到日常小事,用于说普通的人,甚至用于说无聊滑稽的想法和举动,使语言幽默。将盘辫子的人们称为“盘辫家”,把赵太爷一家商定找阿Q来,说是家庭“决议”等。5、活用成语。说人们对阿Q“敬而远之”。似乎严肃实则幽默,牵强造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凭借词义的牵连,翻造词语,也有幽默感。如因有“深闺",造出“浅闺”。由“十分”得意造出“九分"得意等。《阿Q正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文学的典范。小说在描写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中,语言到处充满讽刺性和批判性,因讽刺批判对象不同,方法也不同,但都起到了嘲笑讽刺的作用。“鲁迅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鲜明强烈的爱憎,尖锐的讽刺了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一类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也辛辣的嘲讽了有严重精神胜利法的阿Q。”②对于阿Q的讽刺,主要集中在精神胜利法方面。例如阿Q“被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他没有反抗的勇气,却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了".在阿Q及阿Q周围的各种人物身上都带有程度不同,表现不一的精神胜利法,三、描写语言——生动的形象性和简洁的凝练性“《阿Q正传》采用白描的写法,以凝练简洁的笔触作细致的描写,传达深远意境。以白描为突出特点,而这‘白描'语言又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充分的发挥了各种白描的功能,与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等结合运用,相得益彰."③这是形成这部小说独特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白描是鲁迅创作的重要艺术特色。《阿Q正传》就是鲁迅白描写法运用的典型篇章。他在作品中不用富丽堂皇的词藻,更无繁琐的铺陈,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运用经济和简练的笔墨,描绘出一种场面,或绘画出一种渲染气氛的景色,从而给读者以生动形象之感。如场面的描绘。《生计问题》一章,写阿Q和小D那一场“龙虎斗”:“阿Q扑上去,伸手去拔小D的辫子.小D一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一手也来拔阿Q的。阿Q便也将空着的一只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然后“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可以说双方“斗"得难分难解,相持不下,趣味十足又生动形象.4、议论语言——充满丰富的深邃性和哲理性“《阿Q正传》以阿Q形象的高度典型化来概括和批判‘阿Q精神’,促使具有其类似心理和行为特点的众多人们自省。”④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感情出之以形象化的、活泼自然的文字,笔调幽默而且有藏而不漏的特点。每处的议论都十分精炼、简洁,从不隔断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而且更适合读者口味。小说到处都是具有深刻的思想与哲理的语言文字.如“序”中开头写道:“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只一两年了。但一面做,一面又往回想,……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鲁迅对“改选过国民性”问题的年深月久的思索过程。文中描写阿Q的麻木、愚昧和精神胜利法都有现实意义上的深度和广度,也说明着语言的深邃性和哲理性与作家的思想深度及现实的深度密切联系着。人物语言、叙述语言、描写语言和议论语言在《阿Q正传》里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殊艺术功能,都显示了作者的独创性。“语言的讽刺性与批判性,形象性与动作性,深邃性与哲理性都贯穿于作品之中。"⑤同时它们相互协调,在语言运用的全局上也显示出统一性,呈现出这篇小说特异的语言艺术风格。结语“《阿Q正传》中各种语言材料融为一炉,既非固有白话,更不是一位‘欧化’,既以大众口语为主体,又更加丰富、精密、纯净、富有艺术生命力。这是鲁迅所说的‘四不像’,是《阿Q正传》的语言产生巨大艺术力量的基础,也是鲁迅独特语言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③《阿Q正传》在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上的伟大成就,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的语言文字遗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考:名著阅读考点大全 七上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复习资料 1、作者介绍: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
    司马喆嚞阅读 729评论 0 1
  •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故事主要是说发生在辛亥革命期间,一个普通农民阿Q的故事。 阿 Q 是辛亥...
    知鱼之忧阅读 13,074评论 2 14
  •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梳理——文学常识一.第一册:1.《再别康桥》的作者 徐志摩 是 新月诗派 的代表人物。 闻...
    豪爵吸金ing阅读 1,690评论 0 1
  • 今天讲阿Q正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很沮丧 引着学生企图发现那些重点字眼蕴含的阿Q精神,但是阿Q的性格情节,是小说的...
    三毛妈妈阅读 94评论 0 0
  • 《茶馆》作为老舍先生剧作品的典范,其体现了老舍先生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也因此,众多学者对《茶馆》语言风格进行了研究...
    彦翕阅读 8,355评论 0 2